公子应翩翩: 160-1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公子应翩翩》 160-170(第18/20页)

让下属代为领受……”

    王彬的声音低了下来,轻声说道:“其实……陛下从来没有说过不让将军回去,这些年您驻守边关,立下了不少功劳,与陛下又到底曾情谊深厚,既然心里牵记陛下,又何妨回去看一看呢?”

    他是傅家家将,对于傅寒青和应翩翩的过去也有几分了解。

    那些情爱对错由不得他一个小人物分说,可这些年来,王彬看着傅寒青,却知道,将军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陛下。

    这些年来,他守在此处风沙之地,辄遇战事,每每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从不顾自身安危,大大小小,不知道立下了多少功劳。

    这一次,便是边关一带出现了不少由小股亡命之徒组成的寇匪,屡屡对周边的百姓们滋扰不休,令朝廷颇为头痛。

    傅寒青便亲自领军深入,斩杀寇首,冒着生命危险解决了这桩麻烦,他却也因此胸口中刀,伤势不轻。

    边关将士们都在称颂傅将军忠心卫国,但只有一直跟在他身边的亲卫们才知道他这样拼命是为了什么,为了谁。

    他用性命去守护着那个人的疆土,每每向朝廷上书述职时,却一句也不提及自己的功劳,甚至连回去看一看都未曾有过,只日日都要来到这里,驻马眺望京城。

    王彬不明白,既然那样思念,又为什么半点都不肯给自己挽回的机会?既然做了那么多,为什么不能让陛下知道这份心意?

    只是这些年来,类似的话他已经劝说过了无数遍,却终究徒劳。跟每一次一样,对他的话,傅寒青依旧只是挥一挥手,示意他退下了。

    四野又安静下来。

    王彬并不知道,傅寒青每天都会来到这里,并不是在眺望千里之遥的京城。

    在那些冗长又真实的梦里,曾经就是在这片边关苦寒之地,有个人陪在他的身边,与他度过了一段相伴相守的岁月。

    只是如今苦寻千遍,唯剩冷月凄风而已。

    胸口的伤处在隐隐作痛,可他依旧立在风中,任凭寒冷覆盖全身。

    一日又一日,似乎唯有如刀的寒风与淋漓的热血,才能消磨心中的痛苦和歉疚,也才能够一次次掀开已然泛黄褪色的

    旧梦,露出现实中清醒的底色。

    ——那些美好与缠绵是彻底不可追回了。

    后悔吗?渴望吗?

    是的。

    他发疯一样地想见应翩翩,却每每听到从京城中传来的消息,都知道没有自己在身边的日子里,那人生活的很好。他曾经想要弥补给应翩翩很多幸福,但他恰恰就是对方一切痛苦的来源本身。

    有时候他又想把一切都尽数忘记,可所有的思念眷恋却又已经在不懂珍惜的时候就深深刻进了骨子里。

    那个人无处不在,练剑时窗下的花影里,沙场中身侧驰骋的骏马上,午夜梦回的枕畔,早起用饭时的桌前。

    仿佛只要一个眨眼,他就在身边,从未离开,那密语,那琴音,那浅笑,总是随风在耳畔徘徊。

    日复一日,夜复一夜,时光匆匆,又是一年。

    风沙带走飞雪,又吹绿一年春草,他将梦境托付给山月残星,抬眼间门风尘满面。

    日子也快也慢,不觉间门,竟已十年流光偷偷暗换。

    他的身体原本极为强健,不知道是因为先天生的好,还是主角光环起了作用,自小就很少生病,在外面受了伤,也往往养得一些时日就恢复了。

    但如今这样消磨着,竟是逐渐病骨沉疴,一日不如一日,渐至积重难返之境地了。

    他躺在床上,已经起不得身,听见下属们在床畔哀哀哭泣,有人对他说:“将军,我们将您送回京城去,再见一见陛下吧!”

    傅寒青说道:“把我的尸体葬到我经常会去的那片山坡上吧。”

    犹记得,那一晚,萧声动人,初初来到军营,他跟应翩翩说,你放心,我一生一世都不会离开你。

    原来一生,竟不过这样短。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亲友。

    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千万恨,为君剖。①

    恍惚中,身体轻飘飘的,仿佛所有的病痛都已消失,就要乘风而去,模糊的视线却似越来越清晰,看到自幼熟悉的宫廷华堂,辉煌殿宇。

    一人身穿龙袍,头戴冠冕,站在玉阶的最高一层,百官正齐齐叩拜,山呼万岁。

    君临天下,盛世承平。

    宝光与威严之后,是熟悉的眉眼,熟悉的神情,几经风雨,从未改易。

    依稀间门,傅寒青觉得自己微微地笑了,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最后一次在唇齿间门轻轻道出那个名字:“阿玦。”

    第169章 应说烂漫好

    “糖葫芦!又大又红的糖葫芦,只要两文钱一串!”

    冬至,大雪,灯火如昼,游人如织。

    所谓“冬至大如年”,这一天,朝廷休沐,民间也有各式各样的祭祀与庆典,因此天气虽然寒冷,街上还是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不少商贩也趁机出来摆摊,多挣些银两好过年。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汉正在叫卖着他的糖葫芦,忽然感到腿上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

    他转头一看,顿时双眼一亮,脱口道:“哟,这是哪家的小丫头,生的可真好!”

    撞他的是个大概五六岁左右的小孩子,穿着红色小袄,鸽蓝色的长裤,脚下踩着一双小靴子,头上扎着两个圆髻,五官极为精致秀气,瞧上去白白嫩嫩,玉雪可爱,竟似画上才能画出来的一般。

    那小孩子也不怕生,听他这样说,便笑嘻嘻地道:“爷爷,我是男子。”

    他笑生双靥,不哭不闹,看着就让人打心眼里喜欢,老汉不禁也笑了起来,说道:“对不住啊,爷爷老啦,眼睛不好使。你爹娘呢?”

    小男孩的声音脆生生的:“我跟爹娘走散了,想在这里站一站。从家里出来前,爹爹说要给我买糖葫芦,说不定过一会,他就找过来了。”

    老汉微诧道:“哟,你这孩子,可真聪明。”

    他见这孩子身上的衣服都是上好的料子,想必非富即贵,若是放任他自己在街上跑来跑去,说不定真会遇上什么危险,便领着他在自己身边站好,又拿了糖葫芦给这孩子吃。

    小男孩的眼睛眨啊眨,显然有点想吃,却没接:“可是我没有钱呀。”

    老汉笑道:“爷爷不要你的钱。吃吧,这糖葫芦又大又红,可好吃了。”

    这时也来了客人,他硬是把糖葫芦塞进了小男孩的手里,就去招待其他人了。

    小男孩拿着手里的糖葫芦,白白的小牙咬着嘴唇,心里想吃的不得了,可是娘说过,不给钱就拿百姓的东西,那叫纨绔子弟,顶坏顶坏的,就跟那个五皇子一样,他可不想当。

    正犹豫间,迎面有两名小姐带着各自的仆婢走过来,其中一个冲着另一个说道:“瞧,那边有糖葫芦。”

    另一名小姐刚要摇头,便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