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婚姻,一直分居[七零]: 14-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五年婚姻,一直分居[七零]》 14-20(第18/25页)



    耿致晔:“对。台风诡异,有的地方风大有的地方雨小。这个岛不算小,供销社下大雨,这里出太阳都是常事。”

    “我早上买很多菜。这几天没出去,大宝的小脸都吃黄了。”

    大宝立刻下来,趿拉着鞋拉着他爸去厨房:“爸爸,卖鱼的伯伯说,早上打。”

    耿致晔大概看一下:“都是小网海鲜?”

    叶烦抱着二宝进去:“渔民说台风还没走远,他们不敢出海。”

    耿致晔摇摇头:“你有所不知,没台风也不敢走太远。”

    叶烦不知,正当她打算问因为什么,突然想到这个岛的地理位置,上有秃子,下有脚盆鸡,“你巡逻不是在海边打转吧?”

    耿致晔下意识说:“当然不是。”说出来明白什么,摇头:“不行?”

    “不请示怎么知道不行?”叶烦道,“军民一家亲啊。话又说回来,渔民天天在近海吓得鱼不敢过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还得出去?到那时留给咱们的又有多少?”

    言之有理。

    于他没有任何损失。

    下午,耿致晔跟政委和参谋长商量一下,确定没有任何损失,耿致晔向上报告台风过后部队没有损伤,但渔民损失不小,最后说出他的目的。

    与此同时,八里外,公社书记看着被树压塌一角的民房一筹莫展。

    以前允许私下买卖,渔民可以乘火车去杭城,现在只能卖给岸上收购站。拉过去一百斤,有可能剩二十,甚至五十斤。要是以往,渔民不用拉回来,降降价,走街串巷一会卖光。卖不完拿回来晒干,还可以留到年底卖。这种情况下船被台风吹走都有盼头。

    书记的儿子问他爹怎么了。书记看着民房说不能住人,要推到重新修。可是钱从哪儿来。书记叹气。他儿子忍不住说:“早点找叶烦,修房的钱都出来了。”

    “哪有这么快。”书记下意识反驳,意识到他儿子什么意思,脸色很不自然,“部队又不用买海鲜。炊事班赶海捡的就够了。”

    他儿子嫌他死脑筋要面子:“你不去我去!”

    “你去。我看人家理你。”耿致晔都不理他,叶烦能搭理他儿子才怪。

    书记嫌儿子这也不懂那也不懂。他儿子一看父亲又这样:“去就去。”说完就回家骑车。

    到叶烦家门口,书记儿子又不敢进去。

    大宝和二宝在廊檐下翻花绳,二宝先看到有人来了:“哥哥。”

    “叔叔,你找谁?”大宝大声问。

    书记儿子下意识想找个地方躲起来。

    大宝跑下来:“找我爸爸吗?我爸爸在那边。”指着东南方向。

    “大宝,跟谁说话?”叶烦拎着水桶从屋里出来。

    书记儿子躲无可躲,硬着头皮进来:“我,我——我叫苏远航,我爹说公社书记,我——”

    “你父亲叫你来的?”叶烦问。

    苏远航下意识摇头:“他知道,他说,他暂时没空。倒了很多树,他要带人清理。我——他叫我来的,他让我听你的。”

    叶烦心说心虚成这样,我信你才怪!

    不过说说也无妨,反正主动权在她这边。

    叶烦放下水桶:“大宝,进来。”

    大宝关上篱笆门,进屋就搬板凳,然后拉着妹妹回卧室。

    叶烦给苏远航倒杯水,请他坐下,“大宝,你的铅笔和作业本借给妈妈用用。要没写字的。”

    大宝送来一个崭新的本子:“妈妈,不用还。”

    叶烦:“可以少写一本吗?”

    当着外人的面大宝不好意思,抿嘴笑笑跑回屋,还把门关上。

    苏远航的孩子跟大宝年龄相仿,只知道要玩要好吃的。以至于他见小孩这么懂事,忍不住问叶烦大宝几岁。

    叶烦说:“到年底就五岁了。”

    比他儿子小一岁?真会教孩子啊。苏远航莫名对叶烦要说的事多几分期待:“需要我做什么?”

    叶烦摇头:“横山公社十个大队?”

    苏远航震惊,她怎么知道。

    叶烦瞥他一眼没解释,在本子上写下十个大队名,“住在山脚下的可以种橘子,种黄桃,离水近的可以养鸭子,山地多地势平缓的可以养小鸡,养猪——”

    “您等一下——”苏远航忍不住打断。

    叶烦点头:“知道你想说什么。你们这样想过,但罐头厂收购站不收对吧?因为他们卖不完。你跟罐头厂谈的时候说从这里收的果子做的罐头,我们回收。上面不许私下买卖,需要你父亲申请办个食品厂。咸鸭蛋、皮蛋就以食品厂的名义卖到申城和首都。我记得有一班火车,从甬城到申城,还到首都。今天上车明天能运到。冬天冷,猪肉也可以运过去。”

    苏远航:“你有认识的人?”

    “我以前是首都供销社会计,认识的人不少。现在我小姑子在那个供销社当售货员。首都鸡蛋鸭蛋定量,也没橘子。罐头贵,不过大部分工人家庭逢年过节都舍得买点。”叶烦又说,“也不能种太多。别的公社跟风,又有门路,我有人也没办法。”

    苏远航若有所思:“对你有什么好处?”

    叶烦点头:“一个要求,按成本价卖给部队。最多不超过五成。”

    苏远航放心下来:“以食品厂的名义?”

    叶烦:“以收购站也行。”

    苏远航噎住。

    “收购站不好办,食品厂自负盈亏的话没人卡。前提不能让外人知道公社的真实目的。”叶烦提醒,“没有明文规定食品厂不能卖活鸡活鸭生猪吧?”

    苏远航:“如果不许呢?”

    第19章 成立食品厂

    叶烦在供销社几年别的没学会,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被她贯彻到底。

    “那就把猪肉做成腊肠, 猪骨头卖给部队,鸡鸭做卤鸡卤鸭卤鹅,或者风干了卖。赚到钱自己买机器加工食品。也可以卖给大型国营单位食堂。”叶烦道。

    苏远航还有一个顾虑:“政府要自己干呢?”

    叶烦从没有过这方面的担忧:“先不说整个省有多少地方可以种橘子、黄桃,只说甬城市,大大小小的岛屿没有十个也有七八个吧。上面扶持横山岛,别的岛就不管了?”

    苏远航恍然大悟。

    “你父亲跟上面谈的时候就说跟种地一样,赚了钱给上面一部分,剩下的集体分, 好比干活拿工分。工分可以换钱粮吧?上面要是犹豫不决,就让你父亲找上面要救济款。人命重于一切。这年头谁敢罔顾人命?”

    两袖清风都有可能被公报私仇的人斗下去。何况本身就有把柄。想到这里, 苏远航不自觉点头。

    叶烦又说:“有了食品厂,你们晒干的大虾, 晒干的鳗鱼才好卖出去。”考虑到改革开放, “我不知道能帮你们几年, 不过五年没问题。五年后我爱人有可能调走。也有可能换个岛驻防。五年足够食品厂打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