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栽进你心里》 ◇ 33、蒲公英(第2/3页)
证据,有谁会信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小姑娘会将那样一把锋利的刀往自己身体里扎呢?
那刀口和深度,就是大男人看了也会胆寒。
而且刀柄和刀鞘上在取证中均发现魏历华的指纹,他又存在充分的杀人动机,以及有目击者的证词。
所有情和理都倾向她。
然而在开庭前一天,贺商微笑地最后和她确认:“你所说的一切都属实,包括那把刀,对吧?”
“是。”
贺商:“嗯,不过谭卿,我还是想告诉你,你才十八岁,还有大片光明的未来。”
还有吗?
很多瞬间,她明明都觉得自己锈迹斑斑了。
女孩沉默在那。
贺商站起身:“不是安慰的话,是作为朋友的真心话,希望你现在做的每个决定,以后想起来都会觉得庆幸,而不是污点。”
“还有,如果你记错了什么,随时都可以告诉我,不管怎么样,我会用法律最大限度地让他得到相应制裁。”说完,他轻声关上房门,离开。
当天晚上。
他收到了一条谭卿的消息,依旧是少女冰冷的语气,又有点不常见的茫然:
【如果刀是他拔的,算二次伤害吗?】
最终,开庭延期半个月后。
资料重整,上诉。
魏历华因强.奸未遂,二次伤害,且施害对象未成年,犯罪情节恶劣,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三个月。
魏历华接受一审判处结果,未上诉-
案子清理工作结束,已经到了十二月。
期间,余惠萍把琴行的股份陆续转让出去,带着谭卿搬到了京宁。
比黎川大,也比黎川冷。
而谭卿最终也没有去A大,而是早在之前就办理了退学手续,不声不响地和所有的人断了联系。
这么多年,她几乎没有朋友,除了邰蓉,应该不会有人惦念吧。
到了农历年末,谭卿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但依旧不出门。
余惠萍也不敢催她,只是每次在她洗澡时都默默计着时间,一旦久了点,就会试探地来敲门。
谭卿知道她担心什么,后来索性门也不锁,就加了道不透光的帘子,好让她安心。
她心里洁癖是非常严重,稍一想起那天晚上的某个细枝末节,都会想吐,想疯狂地砸东西,但还没到让自己去死的地步。
这大概就是人骨子里畏惧死亡的本性。
就这么一直在家待到来年开春,一个气温明显回暖的日子,她终于出了第一趟门,去了一所留学教育机构。
回来的时候,手里拿了一堆宣传单和课程收费明细。
余惠萍偷偷跟着她一起去的。
谭卿也没想瞒她,在思考了一晚上后,第一次敞开心里那条界限对她说:“妈,我准备去留学。”
异国他乡,举目无亲。
余惠萍其实很不放心,但也没办法不支持她走出的第一步,故作轻松地笑了笑说好。
出国的计划就这么定下。
那时候,线下网课还没有兴起,谭卿每天都出门坐公交去上课。
恰好那一路公交途经A大大学城站。
每次停靠,都会有许多学生上上下下。
这个时候,谭卿总会不由自主地抬起头,放眼望去,那么多张神采飞扬的面孔里,一次也没有见过陈景迟。
也是,这么大的一座城。
倘若不是有心见面,哪里会有那么多的偶然相遇。
她开始学会放下最后一点不现实的期待,在每一次夜晚的崩溃中拼命修复心态,全心投入到课程学习上。
谭卿了解过国外几所艺术大学的招生标准,她的专业水平基本没问题,主要是英语。
她的口语尤其差。
授课老师为了改变她们十几年应试性教育积累下来的弊端,让一起上课的学生们两两组队,通过不断沟通来练。
谭卿的搭档是一个男生,叫李偲航。
性格很外向,也是A大的,大二编导系,申请了国外的一所offer,准备大三过去交换。
他和谭卿聊的话题大部分都是关于电影,但偏偏他口语也蹩脚。
谭卿每次都听得直皱眉,又会忍不住想起曾经自己赖在某人怀里,听他不厌其烦地给自己讲各种东西,声音干净好听。
几次之后,谭卿交流不下去了,申请换搭档。
结果第二天李偲航就垂眉丧脸地过来认错,说以后再也不用她不感兴趣的做交流内容了。
他好像误会了什么,谭卿也没挑破。
“搭档情”就这么被他硬生生保住了。
两人交流的主要话题也被他以“迁就自己”为使命,转到了时尚,服饰,娱乐一类,甚至他还突发奇想地自己调香水。
慢慢的,两人熟悉起来。
有天,谭卿平常地点赞了他的一条朋友圈,是几张电影宣传海报,文案加了十几个感叹号,问有没有人一起去看,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激动。
谭卿正要划过,又觉得不太对劲,退回去点开大图,是陈景迟的那部电影《阳光下的呼喊》。
初版的海报就出自她之手
心情有点复杂,她又不好意思取消那个赞。
而李偲航以为她感兴趣,立马连续发了好几条消息过来,兴奋地说这是他们系的一个学长拍的,说那个学长有多厉害,去年去山区拍了一组公益片,还在国家公益映像节上拿了个牛逼的奖项。
言辞里满满的崇拜。
说着还给她发了几个A大论坛的帖子。
谭卿没有回他。
那边又转移了话题,说发现这部电影美术顾问居然和她同名,这么奇特的缘分,一定要请她去看。
谭卿冷淡地回了句“有事不去”。
李偲航也不气馁,又问起A大下下周的毕业典礼,她要不要去看看?据说今年设计得很有新意,还找了他那个牛逼学长拍纪录片。
谭卿依旧冷漠拒绝。
但到了那个有日历提醒的日子,她还是去了。
那天,阳光热烈,万里无云。
时隔将近一年,她再次见到了陈景迟。
这次,他在台上,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
而她,在台下无数人群里,听着周围有关他的欢呼和讨论声。
“我靠,为什么真的有这种颜值和才华共存的人!”
“可能上帝对别人是只开一扇门,对他,是把天花板都掀翻了吧。”
“我真的后悔为什么没能早生两年,这样就可以多欣赏帅哥两年!命运弄人啊!”
“你可以去告白啊,听说他还没女朋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