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14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风起长安》 140-160(第18/31页)

阳天津桥被残忍杀害,二人至死,都在辱骂陆善。

    洛阳城的百姓见到后,无不为之落泪,当日,严高清一家三十余口皆为叛军所杀。

    作者有话说:

    第152章 长恨歌(一百零六)

    攻陷常山郡后, 以叛军将领陆义守常山,施寺明则继续带着麾下叛军向其他归附朝廷的郡县进军,由于常山失守, 其他诸郡纷纷惶恐, 叛军所过之处,尽数残灭, 于是邺郡、广平郡、钜鹿郡、赵郡、上谷郡、博陵郡、文安郡、魏郡、信都郡等,又复陷于叛军之手。

    常山与平原两郡与朔方军所创造的有利局面瞬间瓦解。

    朝廷得知河北又将失守的形势之后, 再一次陷入恐慌,于是改任潞州长史陈千礼为上党长史加特进,率领军队镇守上党, 并出山郭口讨伐叛军。

    清河太守见常山沦陷, 附近的郡县纷纷投降归敌,于是派遣属官李鄂至平原郡向义军盟主严真清求援。

    ——平原郡——

    李鄂奔赴平原, 向严真清禀报了常山郡的遭遇与河北道如今面临的处境。

    作为抵抗叛军的盟主,听闻诸郡复陷敌手,又闻族兄一家惨死于东京, 严真清涕泪交流。

    “严公为国而死, 全家英烈, 百姓不会忘记的,还请使君节哀。”李鄂宽慰道。

    “眼下叛军攻势正盛, 我们该如何应对?”严真清擦掉眼泪向李鄂求计。

    “平原郡因使君所在有着极强的号召之力, 因此这段时间中,您招收了不少义士, 下官的建议是, 利用平原郡的兵力, 联结清河郡, 清河乃富庶之地,钱粮充足,如此一来便能御敌。”李鄂说道,“叛军分兵南下,而朝廷派了陈千礼大将军统率十万大军,自太行山向东进发,准备兵出山郭口,限制叛军前进。”

    “使君如果能在此时攻下魏郡,击杀魏郡的叛将,再攻取井陉口,迎接朔方的军队出井陉,一举收复邺城与幽陵,集平原、清河两郡的兵力一同攻向东都洛阳,再分兵精锐控制各地要冲,坚守不战,不出一月,叛贼必然溃败,自相残杀而死。”

    严高清看着沙盘,当即点头表示同意,“就按你说的办,我亲笔修书一封,劳烦小友替我送回清河郡。”

    “举手之劳,一定办到。”李鄂说道——

    ——朔方——

    常山郡沦陷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朔方节度使苏仪的军帐中。

    由于大军准备南下,与朝廷会攻洛阳,所以无法及时赶到救援,就在常山沦陷的第二日,朝廷对苏仪所举荐的良将任命下达地方。

    由李光必担任河东节度使,兵出井陉,平定河北,苏仪亲自挑选了一万人马交给李光必率领。

    几日后,严高清一家在洛阳殉国的消息传开,朔方军将无不为之愤怒,继常山沦陷,叛军又攻克了数郡,使河北形势再度严峻,朔方军想要东出的计划也由此变得棘手了起来,苏仪急忙召集军将商讨分兵东出的对策。

    “常山失守,我军士气低落,河北复落入敌军之首,皆拜王成业这个庸臣所赐。”军帐内,苏仪气得捶桌大骂,“朔方军在东北苦苦得来的胜利,如能与常山平原诸郡联合,加之朝廷西征军队,南方又有鲁炯镇守,叛军在洛阳,四面会攻,如瓮中之鳖。”

    “而今常山失守,叛军在河北的兵力,远胜于我军,朝廷又下了命令,让朔方军分兵,光必这一万人马,如何能敌施寺明的平卢骑兵。”苏仪有些担忧。

    “无数忠义将士用性命换来的局面,却被一个贪欲之人所坏,这样的结局,换做谁也无法接受,”苏仪的次子苏烁道,“更可恨的是,王成业那孙子竟然没有受到任何处置,还让他继续守着太原,我看,朝廷没救了。”

    “住口!”长子苏烨斥责道,随后将弟弟拉到一旁,小声提醒道:“现在父亲大人手握重兵,我们需谨言慎行,否则我们的下场就会像风高两位将军一样。”

    “现在的圣人,只会选择听到自己想要的话。”苏荷从旁道,“所以那些近侍官员大多时候都是报喜不报忧。”

    “眼下的河北的局面,不能就此放任。”苏荷指着沙盘上的河北道诸郡,“常山郡如此变故,我相信身处河北东道的义军盟主不会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既然朝廷已有命令让朔方军分兵东出,常山沦陷,进军的路线又被切断,那么身在平原郡的义军盟主严真清,一定会想办法打通这条道路。”

    苏荷随后又指着一地,魏郡,“有太行山为障,朔方军想要东出,必过井陉,出井陉后,魏郡就是最大的阻碍,现在叛军围攻饶阳,必定派兵镇守魏郡,如此一来,兵力就会有所分散,那么饶阳也就没有那么容易被攻取了,如今清河、博平、平原等郡还未被攻克,山东清河郡的富庶,我想没有人不知道吧,加之平原郡现有的兵力,一定会智取魏郡,迎接朔方军东出。”

    “河北东道那边的郡县,当真会如王妃所说吗?”李光必疑虑道,“如今消息阻塞,无法通信,光靠猜测,不得不让人担忧。”

    “这是挽救常山失守,诸郡复陷,重新打开局面的唯一途径了。”苏荷说道,“清河郡聚集了山东士族,一定有许多能人志士,连我都能想到的法子,他们不会想不到的,毕竟盟主是严公,即便是有着以少敌多的风险,但是为了大唐,他必定会冒险一试。”

    严真清以书道出名,苏荷并不熟悉,之所以如此相信,仅是因为他是李忱授业先生,并且受到李忱的信任与尊敬,她信李忱,即信李忱所信之人。

    “朔方军成功东出之后,下一步,该进取何处?”李光必问道。

    由于马邑之功,苏荷在军中获得了不少威望,那是抛开身份之后,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所获取的名誉。

    “常山。”苏荷指着常山郡,“常山与平原是义军的中心,也是民心聚集的地方,李将军,请记住,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军心才是决胜的关键,也许我们的兵力不如叛军,但他们失去了民心,一定不会长久,如果我们在此时得到了民心,得到了百姓的拥戴,那么只要坚持,就能够取得胜利,信念与民心,缺一不可。”

    “镇守常山的叛将叫陆义,此人随于陆善麾下,征战多年,极擅谋略,故而常山守军只能由内瓦解,我朔方军先前胜利积累的威望,可助将军取常山。”苏荷又道。

    “末将,明白了。”李光必说道,随后他看着沙盘上被叛军包围的饶阳,就在常山郡的附近,“取得常山之后,叛军必解饶阳之围转攻常山,我只有一万人马,但是平卢有八万。”

    “平卢的八万人马早已分兵出去,”苏荷回道,“不过这的确有些棘手,我们都不了解叛军的内部,对付叛军,自然要询问叛军才对。”

    “王妃是说,陆义?”李光必抬头问道。

    苏荷点头,“敌众我寡,将军免不了要打一场攻坚战,我听说太原有弩手,这是守城与防御胡骑最好的武器了。”

    于是众人将目光锁定在了太原,李光必拍着手掌连连说妙,“这个鳖孙在常山被围时拥兵不救,如今我要平定河北,若是遇险,他必也不会来救,知其无指望,不如在事先拿走他一些兵卒。”

    “此战艰难,非同小可。”苏荷提醒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