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风起长安》 180-200(第29/32页)
李忱握着妻子的手,“七娘,现在的你,已经成为了我最大的护身符。”
苏荷轻皱眉头,“我与朔方的儿郎们在前线浴血奋战,守护的是天下,而不是这样的君王,我从小就不喜欢束手束脚的规矩,更讨厌儒家的学说,如果李怏敢对你如何,那么这李姓家臣,不做也罢。”
“将军,将军!”一名传信将官闯入内,而后便看到了帐内这旖旎的一幕。
卸下盔甲的苏荷,如美娇娘一般坐在李忱的怀中,四目相对,脸上还略带娇羞。
这群跟随苏荷出生入死的将官,见惯了苏荷在疆场上的杀伐果断,却不知自家将军,竟还有如此温柔的一面。
苏荷也是一惊,不由得脸红了起来,于是连忙从李忱身上离开,负手咳嗽了几声,“咳咳。”
倒是李忱显得格外云淡风轻,她回头朝将官道:“你们苏将军难道没有教过,进门前先敲门吗?”
将官尴尬的不敢动弹,他低着头叉手连忙认错,“末将知罪。”
“好了,到底是什么事这么急?”苏荷一脸严肃的问道。
“陛下有旨,不日将调集大军汇攻长安,命将军分兵镇守河东,即刻整顿兵马,听候朝廷的调遣。”将官回道。
“知道了,下去吧。”苏荷挥手。
“喏。”
“汇攻长安?”李忱皱眉。
“河东已取,进攻长安有何不妥吗?”苏荷见李忱一脸忧心的样子。
李忱摇头,“看来,我让长原兄献的计策,陛下并未听从。”
说罢,李忱叹了一口气,她拉着妻子的手,颇为无奈道:“这场战争,不知何时才能休止。”——
乾德二年,二月初,新帝李怏移驾至凤翔,并命河西、陇右河西、安西及西域诸国之兵前来凤翔,准备收复两京,与此同时,江淮之地的粮饷也调往了汉中。
长安百姓听闻新帝已至京畿凤翔,纷纷从城中逃出归顺唐军。
就在各路军队集结完毕时,元帅府长史李必入账向李怏献灭敌之策。
“苏将军既已取河东,两京势在必得,臣请派安西及西域蕃兵进军东北,从归州、檀州两地南攻范阳,直取叛军巢穴,以断绝叛军后路。”李必在沙盘上调动旗帜,将自己的计划展示给李怏观看。
然而李怏眼里却只有丢失已久的两京,“两京乃是大唐龙脉所在,现在大军已调集完毕,江淮的庸调也到了,经房贯陈涛之败,两京再不容有失,现在我们应该集强兵直捣叛军腹地,一举收复两京,而不是舍近求远,让安西的兵马奔袭数千里冒险去攻打范阳。”
李必知道李怏现在急于收复就在眼前的长安,于是解释道:“陛下集结所有兵力收复两京,的确是能够攻下,然而河北已经再度失陷,叛军往东北逃走后,一定会东山再起,届时我军又将陷于险境,况且现在朝廷主要依靠的精兵是西北边镇与西域诸胡以及朔方军,这些将士常年戍边塞外,性耐寒而畏暑,而现在已是盛春时节。”
“一战过后,叛军虽败出两京,却仍能收拢残兵逃归范阳老巢,到那时,关东暑热,朝廷派去东征的官军一定无法忍受,不但战力有所下降,还会有人逃回西北,无法灭敌,而这时,叛军便休兵秣马,卷土重来,如此一来,天下将征战不休。”
“不如先用西北的兵马趁势攻取叛军巢穴,待断其退路,便能彻底将之消灭,天下方得真正太平。”
尽管李必将利弊分析的十分透彻,却仍然没有说动急功近利的李怏,他迫切想要回到长安。
“吾已下诏集兵,收复两京,就在当下,况且吾已派信使前往成都,待收复长安,便要迎接圣皇回朝,不能再等了。”李怏挥手拒绝道。
“陛下!”
“我意已决,长原不必再劝了。”李怏挥手道。
作者有话说:
第199章 平胡曲(三十三)
河东于宁陵两地战报传回洛阳, 而在北方战场,施寺明与蔡熙共率十万大军围攻太原,却被李光必仅用几千兵马击退, 并被斩首一万余人, 这接二连三的兵败战报,让刚刚登基的陆庆绪震怒。
几乎与其父一样, 陆庆绪的性情十分暴躁,每遇战事不顺时, 便会鞭笞宫人来发泄怒火,左右侍奉之人皆恐惧不已。
“不仅河东丢了,十万人围太原, 还被反杀万人, 河南一个小小的雍丘城,竟打了整整一年, 死伤无数,到今天都还没有拿下。”各地传上来的军报都被陆庆绪撕成了粉碎,“朝廷养这些狗奴才有什么用?”
“唐军调集大军, 正往洛阳而来, 照这样下去, 长安迟早也要丢。”
颜庄从旁相劝,“陛下息怒, 长安有陆守忠将军镇守, 唐军想夺回,没有那么容易, 况且施将军收复了河北, 打通了我们与范阳的联系, 即便是做最坏的打算, 也还有退路。”
“千秋伟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颜庄道,“唐军急于求成,这对我朝来说,其实是好事。”
“接连战败,这是好事吗?”陆庆绪气道,
“陛下,崔佑将军回来了。”宦官入内通报道。
河东正为崔佑所镇守,陆庆绪闻言大怒,“败军之将,还回来做什么?”
“陛下。”颜庄再次相劝,“崔将军曾兵败哥舒撼于灵宝,为朝廷拿下了潼关,进而取得长安,河东的失败只因时势,崔将军原是先帝的人,陛下初登大宝,需要武将辅佐,这次兵败,陛下如能赦免,并加以重用,崔将军必会臣服,这样一来,陛下就多了一个打天下的助力。”
“让他进来。”陆庆绪不情愿的挥手道。
崔佑肉坦入殿,跪拜请罪道:“败军之将,前来请罪,请陛下治臣守河东不利之罪。”
丢了河东,陆庆绪自然不悦,所以也没有好脸色,颜庄见状,只好代为说话。
“河东的战事,陛下已经听说了,都是一些跳梁小丑,在敌我之间反复,才导致河东失守的,不能怪崔将军。”颜庄半眯着眼睛说道,随后又将其扶起。
“崔将军是大燕的功臣,河东本就是将军带兵打下来的,陛下岂会因为此事而惩治国家的栋梁。”颜庄又道。
崔佑见只有颜庄在说话,不禁抬头看向御座上的陆庆绪。
在颜庄的示意下,陆庆绪终于开口,“罢了,河东丢了就丢了吧,崔将军也不用过分自责,朕初登大宝,需要崔将军这样的人才,朕想让将军做朕的天下兵马使,将军意下如何?”
崔佑见自己兵败之后不但被新帝宽恕,反而予以重任,于是对大燕更加死心塌地,“承蒙陛下不弃,臣愿为陛下效命,誓死追随。”
陆庆绪挥了挥手,长安那边,已安排了陆守忠抵抗,如今让他头疼的,乃是退守淮阳的张荀。
杨朝勇与林潮求援的奏疏一连上了几道,这让陆庆绪十分窝火,“河东对上的是强劲的朔方军,失守也就罢了,但是雍丘是只有几千残兵镇守的县城,为何攻了这么久还攻不下?”
“人在生死存亡之际,能够激发出无限的毅力,唐军的决心,已经远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