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世子: 6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女世子》 60-80(第28/33页)

水落石出,王振对勾结晋王一事供认不讳。”胡文杰上前道,“请陛下御览。”

    高士林代为接过供词转呈皇帝,“皇爷。”

    皇帝仔细浏览了一遍,供词上还有王振的手印,“诸卿辛苦了。”

    “为陛下与国朝,是臣等的本分。”几人弓腰回道。

    判决未下,皇帝拿起一只笔沾了沾红墨,犹豫的问道:“这判决,该当如何下呢?”

    “王振身为中军都督勾结藩王图谋不轨,应严惩不贷。”左都御史回道,“以儆效尤。”

    “陛下不可,”刑部尚书孙万诚开口阻拦道,“王振是建国之初的十大功臣之后,亦是有功勋的将领,在军中颇有威望,固然有罪,却不至极刑,其族人也应当施恩,方不寒功臣之心。”

    “功是功,功过不相抵,他以恩荫入仕,受家族荣耀,又以军功至如今越国公的公爵之位,已然享受了功带来的荣耀与地位,如今有过,岂能拿往日的功来抵,谋逆之罪乃十恶之首,若能因功抵谋逆之罪,便会让后世的功勋之臣都以此为先例,轻生不轨之心,因而臣请严惩。”

    孙万诚反驳道:“若因有先例惩罚轻而生不轨之心之人,足已说明其忠心可疑,这不就是像那墙头的草一样,风往哪边吹,它就往哪边倒吗?这样心思不纯的不忠之人,留于朝堂作何用?”

    “孙尚书,你左都御史被这暗讽的话怼得满脸通红。

    “孙尚书莫不是从前也曾受王振之恩,作为司法官,岂可忽视律法当着陛下的面而为罪臣开脱呢。”右都御史从旁道,“之前审案时孙尚书就多有辩护,到最后还不是那王振亲口招供,戏耍孙尚书白忙活了一番。”

    “孙某从不与任何人开脱罪责,也不会因私废公。”孙万诚挺直腰杆道,“辩护只因罪人喊冤,做为法官,岂可忽视。”

    然就在他们争论时,皇帝却已经将判决写于纸上了,最后搁下笔盖上印玺,仔细审查了一遍,不禁道:“王振下狱之时,就已有人在朕跟前与之求情了,王振作为老将,也是朝廷的肱骨之臣,门生故吏数百,却无一人求情,朕左右都想不通,后来才明白,所谓树倒猢狲散,亦不过如此,可叹朝臣如此之多,这满朝的文武竟还不如一未及冠的少年。”

    皇帝的语气越来越冷,诸臣便怯生生的低头站在原地闭起了嘴。

    “荀子与王霸上有言:礼高于法,礼为法之大本,王振最大恶及,然也不可忽视其功,王振位高,族中事无论大小,均决策于他,因此族人何辜,皆是忠烈之后,不应赶尽杀绝。”皇帝做一副仁慈样,“朕也不想看到大明的国土上再流忠烈的鲜血了。”

    诸臣遂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拱手道:“陛下仁德,臣等惭愧。”

    高士林遂将皇帝所定的判决转呈众人传阅,皇帝的字迹清晰有力,几人看完再次行礼齐声道:“陛下圣明。”

    皇帝覆手于额头,轻轻交替弹着另外一只搭在桌上的手的食指与中指,“既然臣子的案子已经定下,那么关于晋王”

    “陛下,晋王是宗室,昔太.祖有令,外臣不得僭越宗室,还请陛下召宗人令与左右宗正一同商议。”孙万诚从中道。

    “陛下,代王殿下求见。”一内臣至殿门仰长脖子奏道。

    “宗人令来了。”皇帝笑着道,但样子看着似乎并不太高兴。

    “陛下家事,臣等先行告退。”于是诸臣齐退。

    皇帝望向一侧的老太监,沉下不悦的脸问道,“不是说皇叔腿脚不便,一直在家休养吗,宗人府的事务都交由左宗正在打理了,他怎么又有空过来了?准是来替晋王求情的。”

    高士林轻轻摇头,“许是代晋两地本是故交,代王殿下又于代地呆了数十年,便也与先晋王相交。”

    作者有话要说:  赵希言:“怎么没有我和姐姐?”

    感谢在2021-08-11 14:28:32~2021-08-12 16:33:3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随时随地 4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78、隔墙有耳

    ——京城——

    秋风略过秦淮河畔, 拂动着齐王府庭院长廊中的卷帘,至秋日,院中开得最盛的便是菊花, 小池中的荷花也尚未凋零, 又有人打理枯枝,使得院中仍充满了生机而不见秋日的寂寥。

    半月前

    ——京城茶楼——

    年轻人一身士人装束, 手中持扇,由小二领着进了茶楼的乙字号房,“甲字号房一早就有人来定下了, 虽房中现在还无人, 但银子已经提前付下, 不过剩下的乙字号房间也是临街的, 对面便是燕春阁了, 相公要是运气好, 还能瞧到对面燕春阁楼上的风光呢。”

    小二边介绍着边抬手推门,正高兴又来了贵客时,推开门后却站在原地楞住了, “这”

    原来乙字房中已有客人, 茶楼极大, 因此也不止伙计这一位小二,“这乙字号房被人订了我怎不知呢?”

    小二显然有些恼怒,稍压怒火拱手赔罪道:“真是对不住,乙字房有人定了,账房那边也未曾告知我,甲乙丙丁的上房都有人定下,要不相公您换间中房?”

    年轻人抬手,“不必了, ”望着屋中道,“这间厢房里的客人,某认识,今日正好蹭上一杯茶,你先去忙吧。”

    “原来是相识。”小二瞬间松了口气,“那就不叨扰相公了。”

    年轻人提起裙摆跨入内,听见动静后,屋内的婢女警惕的走出,“谁呀?”

    “在下张九昭,今日来茶楼吃茶,却不料雅间皆已坐满,又逢姑娘在此,特来找孙姑娘讨杯茶喝。”年轻人抱袖拱手道。

    “姑娘,是张大人。”婢女回头道。

    孙氏将盯着窗外的视线挪回,“今日翰林院无事么?能在外见到张大人的身影,真是难得。”

    “进士通过考核入翰林,三年考察的庶吉士,说的好听是今后做重臣的通道,不好听,不过是给诸位翰林院大人打杂的罢了。”张九昭回道,“累了这些天,入京已半载有余,也当来瞧瞧这应天京城的各处风景。”

    “坐吧。”孙氏抬手请道。

    张九昭便走上前,撩着袍子端坐下,“听闻这间茶楼最是有名,今日过来倒真是开了眼界,人多得连坐的地儿都没了,孙姑娘也是好雅兴,某还是头一次见姑娘家独自赴茶楼吃茶。”

    “姑娘喜的是这茶楼里的点心,故而每月都会来。”婢女从旁解释道。

    “对面便是燕春阁,还以为孙姑娘是来看人的,”张九昭低头一瞧,果不其然,孙氏桌前摆满了一桌子的点心,“张某倒是忘了,孙姑娘看着沉稳,有当家主母的风范,如今也不过是个及笄未久,待嫁的闺阁女子。”

    “过了此月,妾就十七了。”孙氏斟了一杯茶递上,“燕春阁里都是些女子,能有什么好看的呢?”

    张九昭奉双手接过,点头示谢,又道:“孙姑娘是女子,卖笑者自然不足为观,”旋即放下茶杯,望向窗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