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红楼]大清富贵闲人: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红楼]大清富贵闲人》 130-140(第14/16页)

谁,出自哪家,彼此之间的关系都需记得一清二楚。

    这些高门的夫人们,由于产厄之事故去的不少。黛玉仔细回忆了一番,好似确实如胤祺所言,在生产时出事的,多为年岁较小的新嫁娘。

    这让胤祺话语中的可信度再次增加。

    天下如此美好,春日的风秋日的雨她还没有瞧够,何必冒这么大的风险呢。

    反正,胤祺也承诺了,事情交给他,不会让她听到烦心的话,想到这,黛玉眼眸弯弯地扬起,她笑着对胤祺说道:“我知晓了,按你的想法做吧。”

    既得了黛玉的首肯,胤祺便也不再束手束脚,将他的千般手段用了出来。

    自从入了理藩院当差,胤祺与三教九流打教导的次数越来越多,也认识了不少奇人异士。

    这一日,在将黛玉送回林家后,胤祺拎了袋茶叶便往郊外赶去。

    等出了城门,胤祺骑着的马终于撒开蹄子撒欢,恣意地往前头奔去。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到了山脚之下,才停了下来。

    只见眼前山岭高低错落,重峦叠嶂,见之忘俗。这山显见着人迹罕至,只有一条踩出的小道供人通行。

    胤祺勒住马头,从马身上跳下,止住了跟着来的小厮脚步,将束缚行动的衣裳下摆掀起,衣角掖在玉腰带间,皮靴踩在伏倒的小草上,已被踩得枯黄的草更加衰颓,下方隐约现出的黄土地上印上一串脚印,胤祺沿着隐约可见的路,大步走了上去。

    树木在日头的照射下散出木头的香味,鸟儿藏在树冠中,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山中绿树成荫,尽管太阳明晃晃地射着,也并不觉着炎热,反而很是惬意。

    胤祺自幼练习骑射,身子很是强健,没走多久,便到了小径的尽头。

    路的尽头,是一个素静的道观,那道观坐落在半山腰,被层层叠叠的树叶遮掩着,远远望去只能见着若隐若现的几个檐角,等走进了,才能瞧见道观的真容。

    一个仙风道骨的道士,正在慢慢打开道观的大门,门扉刚开启,便见着独自前来的胤祺,他捋着胡须笑了:“贫道算着有贵人将至,却是应在了你身上。”

    这一笑,便是超凡脱俗,就连他身上的粗布道袍都难以掩盖风姿。

    胤祺同样笑了:“可要饮茶?”

    道士微微躬身,将胤祺迎了进去,等到金乌西沉,胤祺才从道观里重新出来。

    不知胤祺与道士说了些什么,在那之后没几天,京中突然流传起京外道观中有个得道成仙的仙人道长,能知天机,能算命数,为不少人排忧解难,说是活神仙也不为过。

    这流言很快便传到了宫中,皇太后正为了胤祺与黛玉的婚事而操持,不仅盯着内务府不许怠慢,更是令京中萨满、高僧都为胤祺祈福。

    听到那道士的名声,皇太后心头一动,想起胤祺幼年时遇见的那一僧一道。说来也怪,自从听了那僧道的话,将胤祺与黛玉亲近,这么多年来,胤祺是确实无病无灾,平平安安地长成,眼见着就要成家立业了。

    皇太后本就笃信佛法,经了那次事后,对于道士也重视起来。听了小太监当新鲜事说起的京郊道长二三事,皇太后瞬间便起了兴致,令那道士入宫觐见。

    很快,皇太后便在宁寿宫里见到了最近在京中赫赫有名的道长。

    刚见着迈着平稳步伐走入的道长,那仙风道骨的身姿都不能阻止皇太后的失望。此道长非彼道长,那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自多年前一面之后,再也无缘得见。

    世外仙人,或许都是这般可遇不可求。

    皇太后深吸口气,平复好心情,她先让那道长讲了段《通玄真经》,那道长口才了得,也不不因为面对的人是皇太后而露怯,将真经内容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一时间,皇太后都沉浸其中。

    等一段讲完,道长止住话,又笑着向皇太后行礼,皇太后才回过神来,她对这道长的本事再无怀疑,说出了宣召的目的:“道长,你瞧瞧这两人的命格。”

    纯金册子放在紫檀木托盘了被呈上来,上头刻着胤祺与黛玉的生辰八字,道长手中掐着诀,掐算半天,才弯着腰对皇太后行了一礼,缓声说道:“皇太后,两位贵人命格贵重,是天然互补之数,两人命数缠绕才是长久之相。”

    皇太后大惊又大喜,那癞头和尚的批命她常常回想,已经深深的记在心里,这道士说的话,却与那癞头和尚所言一般无二,显见着是有真本事的。

    皇太后正要笑着给赏,却只见那道士又掐指算了许久,面色大变,重又说道:“不敢瞒太后娘娘,按着这命盘推算,此两位贵人的劫仍未过去。”

    第140章 亲事

    皇太后更加焦急,她探出身子,神色凝重地询问:“可有破解之法?”

    那道长捋着胡子,一挥拂尘,念了句“无量寿佛”,随后端正神色,温声说道:“世间万物相生相克,如何没有破解之法,娘娘您且听我细细道来……”

    说着,道士又止住了话头,皇太后心领神会,一挥手,令身旁伺候的宫人都去外头候着。

    宁寿宫的主殿高且开阔,尽管宫门开着,候在门外的人能见着两人的身影,言语却听不见分毫。

    那道士后头又说了些什么,旁人已不得而知,只知晓那道士离开时候仙风道骨更显飘逸,皇太后脸上的忧虑也悄然退去。

    等那道士走了,皇太后又将萨满召开,卜了一次吉凶,随即便令人将宜妃唤去宁寿宫说话。

    听到翊坤宫中的传信后,胤祺右手攥拳,重重地拍向左手的手心,心里大喊了一句:“成了。”

    脸上却仍然是波澜不惊模样,好似听见的不过去最普通不过的消息。

    胤祺打开桌上放银子的匣子,从中拿出一粒散碎银子,约莫二三两重,在手中掂了掂,便抛向了传话的小太监。

    小太监眼疾手快地将银子接住,只觉着手里沉甸甸的,脸上的笑意更深,不过是传递些无关紧要的消息,就能得到如此丰厚的打赏,难怪宫人们都争着抢着要给五阿哥跑腿。

    五阿哥成亲已近在眼前,眼见着就要分府别居,按着规矩,也是会从宫中拨些宫女太监入阿哥府伺候的,不若回去找些路子,在五阿哥手下当差,总比囚在不得见人的皇宫里,一日复一日的苦熬强。

    打定了主意的小太监笑得更加殷勤,又与胤祺说了许多奉承话,估摸着时辰,也不敢多耽搁胤祺时间,说完便告退离开。

    这眼力劲却比说吉祥话更让胤祺高看一眼,琢磨着这个机灵人,懂得眉眼高低的,要过来给日后给黛玉跑腿办事也未尝不可。

    跑回宫中数着存着银子,想要找人活动去五阿哥府的小太监还不知,他的想头很快就要实现。

    要个小太监入府当差,这太监原本还是宜妃宫里的,对胤祺而言就是一句话的事,他吩咐了弄墨之后,便将此事撂开。

    胤祺在玉泉山的泉水里洗净了手,敛气屏声地磨墨写信,不过就是几个字,泼墨挥毫,一气呵成,等到信纸上墨汁淋漓稍微干了,胤祺又喊来舞文,将信交给他,叮嘱道:“尽快将这信交道林姑娘手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