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还是吃太饱了[穿越]: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看来还是吃太饱了[穿越]》 30-40(第9/22页)

所获的歉意。

    韩伋见谢时执意,便由他去了,还替他派人去邀请了书斋的宋郗和秦睢,二人皆欣然前往。

    昏阳将至,夜幕未合,谢府迎来了前来参加食宴的客人。秦睢也是受到宴飨的邀请后,问起宋郗才知道他要寻的这位谢公子,目前的身份竟然是在这书院食堂之中当主厨。

    宋郗老神在在道:“其人,不仅有伊尹之贤才,兼有伊尹之烹技。”历史上伊尹由厨入宰,不仅是烹调始祖,同时也是商代名相。宋郗用伊尹比拟谢时,不仅是在夸谢时的才智过人,也是在说他在烹饪上的过人造诣。不得不说,这样的奇人,便是秦睢这样沉迷于数理的学痴,也心生好奇了。

    邀客上门,还是宋郗和秦睢这样的大家,谢时自然是亲自到门口相迎,同行的还有早早来到谢府的韩伋。

    宋郗一眼见到谢时身边跟着的韩伋时,心底讶异,看来这谢公子很得韩伋看重啊,毕竟秦子和可没有这么大的面子,让他这样身份的人主动相迎。几人见面,谢时自觉为晚辈,便先向二人行礼,自我介绍,宋郗再向谢时和韩伋引见了秦睢。

    一阵寒暄后,众人列位入席。客一落座,菜色便陆陆续续上来。今日赴宴的主宾唯有四人,谢时便没有搞一桌满汉全席的铺张打算,而是和府中请的帮工,一起为客人精心烹制了四菜一汤。此外,考虑到在座各位皆非无酒不欢之人,席上便也不上酒水,也免得谢时自己醉后出洋相。

    第一道上的菜是谢时从前做过的煎酿豆腐,秦睢原本还想同谢时先探讨数学之理,然而闻到熟悉的味道,立即便被吸引了目光,转移了注意力。煎酿豆腐是客家特色美食,在梅州尤其盛行,秦睢离家连月,早已许久没尝到煎酿豆腐的滋味,此刻闻到,不由地开始思念家中亲人,也对菜色心生期待。

    这时仆人端来第二盘菜色,白瓷盖子一掀开,伴随着热气腾腾,一股刺激口津的浓郁香味扑鼻而来,只见青瓷深口碗中,碧绿的菜叶子底下,整整齐齐摆着一片片相叠而成塔的五花肉,底下还扣着黑色的菜干。

    秦睢认出那是流行于梅州乡野之间的梅干菜,谢时点头证实,同他道:“这是我偶然从行经此地的岭南商人那里得到的菜干,据说是梅州、惠州等地的特产梅菜制作而成,我用它来同五花肉一同蒸煮,极是下饭。”

    谢时介绍的这第二道菜其实便是经典的客家菜——梅菜扣肉,好奇的众人用筷子夹起那最上方的五花肉,此时的肥肉已然被蒸到软烂,入口即化,和咸甜爽口的梅菜干一搭配,竟是腴不腻人,滑溜浓醇。

    秦睢没想到这农家人用于饱腹的普普通通的梅菜,搭配上这肥腴的五花肉,竟是神仙来了不换的美味!连续两道家乡菜,已然将这位远客的味蕾征服,也因着这份主人家的周到细致的安排,席上气氛愈发融洽。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没有状态,先发一章,等会还有一章哦,宝子们不要忘记回来看呀~另外,隔壁完结文《民国先生的厨房》已经的锁章已经都解开了,若有兴趣可以去看~

    谢时觉得自己普普通通一凡人,但是别人个个都狂吹彩虹屁哈哈哈哈哈

    第35章

    宴席的前两道菜,不仅让来自远方的客人有宾主如归之感,甚至完全忘记了请教的来意,埋头专注享受美食,同时也让桌上其他两位陪客领略到了不同的岭南风味。菜色不多,因此接着便同时上了一菜一汤。

    第三味菜是豆酱香煎巴浪鱼,别看只是煎鱼,这里头也有点名头。煎鱼所用的豆酱是普宁豆酱,这豆酱也是谢时从那位岭南商人那收到的好东西,乐县河海相接,交通便利,因此天南地北有不少外地商贾到来,谢时偶尔能瞧见一些外地的特产和吃食,如获至宝。

    这普宁豆酱外地人可能陌生,但却是不少潮汕菜的绝佳佐料。很多潮汕人在家炒菜或者烹鱼,都习惯加一点豆酱来调味的,滋味更加鲜甜。不过这几罐收到的豆酱虽然确实是普宁县城洪阳特产的豆酱,但或许是在漫长的历史场合中,豆酱的生产工艺和方子也在不断发展,调整,因此如今的味道同现代的普宁豆酱有些不同。

    就谢时个人而言,还是现代版本的普宁豆酱味道更加贴合他的口味,因此他便加入了一些调料改良了一下豆酱的味道,使之更接近于现代风味。

    热油下锅,爆香蒜蓉、姜丝和葱段,滑入腌制好的巴浪鱼稍稍煎会,切记不要这时候翻面煎,容易使得鱼皮破相,小煎一会后便加入几勺金黄的普宁豆酱和清鸡汤,小火焖煮几分钟,最后再大火收汁即可。因为本身普宁豆酱在制作过程中便有加盐,因此最后不需要放盐,撒上几许白糖吊一点鲜味便可以出锅,撒上一些芹菜,点缀的同时,滋味更佳。

    豆酱的味道,鲜咸带甘,在焖煮的过程中,和巴浪鱼的鲜嫩融合在一起,两者互相成就,最后为食客的味蕾添加了一抹鲜美至极的滋味。秦睢果然也知道豆酱此物,还道此豆酱同他寻常吃到的味道有所不同,谢时笑着解释:“洪阳本地产的豆酱确实味美,但烹饪时我自个儿又以此为基底,调了一下味道,所以吃着有些不同。”

    秦睢却直言不讳,“还是谢公子的调味胜过。”

    两人说话间,韩伋伸出手,舀了一碗莲藕排骨汤,默默地放在谢时手边,见他一直在同人交谈,吃的也不多,便碰了碰他的手臂,等谢时眼神被引了过来,韩伋便眼神示意他快喝汤。

    秋天同时也是河里莲藕收获的季节,这时节正是喝莲藕排骨汤的好时候,雪藕被洗净连节切段,露出的内里中空,孔孔相通,藕肉细白,上好的肋排骨斩成大小适中的肉块,两者结合,炖出来的汤清醇甘鲜,咬上一口雪藕,清甜脆爽,宛如蕴香啜露,滋阴润燥。

    自觉被照顾了的谢时也礼尚往来的,将最靠近自己的梅菜扣肉悄悄换到了韩伋那里,刚才他就发现了,韩伋对这盘梅菜扣肉最情有独钟,身为梅州人的秦睢都没他吃得欢。

    刚好,此时仆从来上新菜,宋公又和秦睢先生在说话,没注意到他们这边,谢时的失礼动作才没有引起关注。唯一注视着他将饭菜移了位置的韩伋则看着他,默默又就着梅菜扣菜吃了第二碗饭。

    若是广东人吃饭,席上必须有一盘青菜,不然便不得劲,这青菜还需得是绿油油的,白菜什么的都不算。谢时虽然不是有这种奇怪“讲究”的广东人,但是为了预防来自岭南的宾客也许有这样的“固执”,因此最后一道菜上的是绿意盎然的蟹黄扒芥蓝。

    秋天的膏蟹,取出膏满脂肥的蟹黄,芥蓝也只取那嫩尖的绿叶,猛火清炒,只需十几秒便可出锅,盘中飞红染绿,油亮如初,因而这道菜又有个“碧绿珊瑚”的雅称,入口时镬气犹存,鲜沁味永。

    谢时准备的这四菜一汤,可以说是极具巧思,为客人量身定制,充满了岭南风味。最后还细心考虑到韩伋不同常人的饭量,谢时让人上了两笼灌汤包,汤包鼓鼓,提起来如同一个小口袋,透明的面皮底下是浓郁莹润的嫩肉卤汁,腹中已经填满的宋郗等人,只能遗憾地吃了一个品尝味道,其余的尽数归了韩伋的胃里。

    饭后,暮色苍茫,天已擦黑,一杯清茶,交谈几句后,宾客们纷纷掌灯赋归。谢时和韩伋先共同送别两位先生。秦睢虽然在交谈过程中,了解到谢时对于如何解决华容道的最优解没有太多研究,但是因被招待了一席如归家般的岭南佳肴,这种失望反而如轻烟般散去,不值一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