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21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210-220(第12/19页)

    他一个嫡出的皇子,本该封王的,却屈居老大和老七两个庶出的后面,一切,全因那套甲胄而起。如今事情查明了,他怎能不急着为自己辩白。

    “请丁公公转告我父皇,”萧承稷黯然神伤:“请他保重龙体。”

    丁吉安慰他道:“二殿下快莫伤心,万岁爷知晓二殿下受了天大的委屈,他心疼着呢,早晚要给二殿下个答复。”

    萧承稷得了这句话,才起身离开皇宫门口,打道回府。

    ……

    萧承稷到处哭诉冤屈的事,正在沈持的预料之中,这是他不用力去追究的根本原因,他早知道二皇子会跳出来,不死不休要逼着皇帝给这件事个说法。

    无论外面如何山雨欲来,沈持在家里躺得四仰八叉,过上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夜里抱着媳妇儿恩爱的少爷日子。

    一想这种日子能过两天,他心里头那个美啊。

    谁知道次日一大早,董寻和朱尧两个人就来找他了:“沈大人,走,咱们去个地方。”

    沈持:“一猜就是平安县。”

    “京城的常平仓建好了?”

    董寻的身板不像以前那么孱弱,全靠一口气吊着,瞧着结实点儿了,气色也好,听说想开了,又开始求医问药,他笑道:“差不多快完工了。”

    “这么快,”沈持微讶:“走,看看去。”

    朱尧忽然又有些迟疑了:“也不知道你出门安不安全。”

    沈持:“放心吧,他们不敢再对我动手了。”

    “这是为什么?”朱尧不解地问。

    沈持:“上一次没得手,圣上已经震怒,如果他们还敢,那就是对抗朝廷,嫌命长了。”

    董寻:“嗯,孔及现在应该在担忧他的全族了。”

    若不是有深仇大恨,谁没事去刺杀朝廷命官。

    三人乘坐一辆马车,吱吱呀呀往京郊走去。路上颇顺,半个时辰就到了。爬坡后,看见一座新的常平仓拔地而起,占地有二十来亩地,已修起仓廒——大而宽阔的屋子,六座、仓神庙戏楼一座,均位于院落北部正中处,仓廒内用来储粮,仓顶用的是悬山式天窗,能很好地通风,仓内用的是修建房屋的木柱支撑仓顶,以增强粮仓的抗撑压能力,墙体下方开了方形的通风孔,想是用来保持仓内环境干爽的。

    京兆府的匠人还在敲敲打打,继续修建,他们还养了一只黑爪狸奴,眼神丧彪,大概是以后让它捉老鼠的。

    在里面走了一圈出来。

    “咦,沈大人,”董寻想了想又问沈持:“外头都快闹翻天了,你这个当事人怎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啊?”

    沈持:“我在奏折里把事情都写明白了。”也把尤凤押解回京了,能做的全做了。

    而他不知皇帝的心思,若要冒然强硬出面深挖此事,不知要牵连多少人,到时候那些人害怕被牵连,联手对付他,他可招架不住,他怕。他不个头铁的人。

    董寻笑道:“还是沈大人高明。”

    朱尧:“既然这样,咱们也不要提这件事了,开设常平仓之后,要忙的事情还多着呢。”

    沈持皱眉道:“京城的粮价眼下如何?”

    “粮食依旧紧缺,”朱尧说道:“粮价居高不下,下官家中有些日子不吃米饭,只喝稀粥了。”

    沈持听了好心疼他,一想连户部官吏都说米贵得吃不起,何况百姓,他沉声道:“朱大人,我看这样,户部既建了常平仓,京城粮食又短缺,不如你明日就启程,以户部的名义到外地采买粮食,你看如何?”

    京城的粮价依旧在高位,不能坐视不管。

    “虽说济南等府遭了灾,”朱尧说道:“但江南,湖广都地收成不错,对了,昆明府今年收成也不错。”

    沈持:“怎么说?”

    “秋收之后,怀武将军苏瀚上奏,这一季,不用兵部给粮草了,”董寻说道:“省下一大笔银子啊。”

    沈持:“真是个好消息。”

    董寻:“明年说不定连军饷都要减少了。”昆明府的药材生意大好,很多农户开始种植药材,卫所也跟着种上了。

    沈持:“……”他们还怪有头脑的,不错。

    “沈大人、董大人,”朱尧说道:“下官明日就启程离京,以商行的名号到南省四处收粮,等买到粮食,再以户部的名头运送回咱们京城的常平仓。”

    年景不好的时候,劫匪更加猖獗,要是户部运粮,沿途各地官府协助漕运,谁敢来打劫,必是顺顺当当的。

    沈持:“嗯,好办法。”

    参观了京郊平安县的常平仓,当日午后,三人回到京城。

    到了家里,史玉皎笑道:“我打听清楚了,昨日在街上打弹弓救下你的,正是沐老将军的重孙子沐小九,今年才七岁,我买了些玩意儿,明儿同你一道登门去谢他如何。”

    沈持看着她买的一副西域贩运过来的镶嵌宝石的弹弓,笑着问道:“这个多少银子,怪好玩的,我也想买一副。”

    “二十两银子呢,”史玉皎说道:“你省省吧,你这次去济南招安李虎,赔进去多少两银子。”

    她忽然想到这其中有一百两是给李虎,让他好生安葬王有仁的,又歉疚地说道:“对不住,我忘了这事。”

    沈持叹了口气:“唉,要是王秀才还有家人,我宁可年年送去百两纹银。”

    可惜王有仁的父母皆不在人世,他没娶妻,孑然一人。想起来好不伤感。

    好在近日豫州知府卫季杰上奏,说李虎等人已过豫州府,往宜昌府去了,井然有序,都很安分,他这才稍稍欣慰一些。

    史玉皎也跟着他惋惜叹气,却一句话都没说。

    晚些时候,孟度打发沈知朵来瞧沈持:“夫子让我来看看你,没事吧?”

    乐莲舟月初产下一子,临盆时遭遇难产,好在孟家列祖列宗庇佑,母子平安,但是二人身体极是孱弱,需要精心照顾,他不放心,向大理寺告了假,在家里守着妻儿。

    沈持:“我没事,”他心道:我命大,老天没那么容易收我,“对了,阿朵,我和你嫂子明日去沐家,而后,要是回来早的话,再去看看夫子和师娘,你回去给他们带个话儿。”

    听到“沐家”两个字,沈知朵脸上倏然飞红:“知道了阿池哥,我这就回去啦。”说完,捂着脸走了。

    沈持却没有留意到,他忘了孟度夫妇做主,把她许给了沐家旁支的后生沐礼,年底就要成亲了,还在想阿朵这丫头怎么才来就急着回家去……

    他摇摇头,拿出帖子给赵蟾桂:“帮我送到沐家,看明日方不方便登门拜访。”

    赵蟾桂跑腿去了,约摸一炷香的功夫又回来:“沐家说明日洒扫门庭以待大人和夫人。”

    沈持点点头:“嗯,知道了。”

    翌日清晨,他携史玉皎一块儿去拜访沐家。到了之后,是一个长得结实周正的年轻后生来迎的他们:“在下沐礼,见过沈大人,史将军。”

    沈持这才想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