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小饭馆[美食]: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乡间小饭馆[美食]》 50-60(第22/23页)

说有一盒咸口月饼是给珠珠的,珠珠爱吃咸口的月饼。

    视线触及吴月芬发的消息,又看了看手里香喷喷的月饼,吴桂芳一时心情复杂起来。

    思忖许久,她在心底里默默长叹一声。

    今天饭馆的员工下班前,都收到了中秋礼盒。

    “是火腿月饼!”

    “老板亲手做的月饼!”

    李小刚一拿到月饼,就连忙拆开,吃了一口咸甜交融、酥到掉渣的火腿月饼,他叹道:“好吃!”

    活了二十几年,头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月饼,他一连吃了好几个,还要继续吃时,见礼盒里只剩下四个月饼了,他意犹未尽地咂嘴。

    这么好吃的月饼,得留着给爸妈尝一尝。他极力控制住馋瘾,拎着剩下的月饼快步奔回家。

    其他员工们也拎着月饼欢欢喜喜地回了家。

    吴桂芳和李长贵算完账,注意到袁如珠在打呵欠,他俩快速收拾完,说:“快回去吧。”

    中秋饭馆休息三天,珠珠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

    圆月与繁星渐渐隐去,晨光从天际挤出来,村里四处都响起了鸡鸣声。鸡鸣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静默了一整夜的清河村苏醒过来。

    秋阳升起,浅淡的照耀着村东。村东,如珠饭馆门前,村民们已经支起了摊子。

    虽然今天如珠饭馆不营业,但他们仍然会出摊。因为总有一些食客不知道今天饭馆不营业,跑来这里吃饭。

    之前如珠饭馆周末不营业,就有许多不知情的食客在周末时跑来清河村。白跑一趟的食客当然就便宜了摆摊的村民们,这些食客都是他们的潜在客户。

    正在煎饼子的大婶儿瞥着站在如珠饭馆门前一脸郁闷的食客们,高声道:“煎饼,皮酥里嫩的煎饼,又香又好吃哩!”

    一位捂着肚子的食客走近煎饼摊,“煎饼怎么卖的?”

    “看你要加什么料,原味不加料的三块。”

    “加一个鸡蛋和肉松吧。”

    “好嘞,一共七块。”

    大婶手法娴熟地摊开饼子,这时候又有人来问煎饼怎么卖的,她笑得更加灿烂,“原味饼子一张三块,看你要加什么料。”

    她说完,余光瞥见李爷爷和小虎推着小推车过来,她说:“李大爷,今儿咋这么晚才来?”

    “多睡了会儿。”李爷爷把摊子支好。他前两天买了一个喇叭,在喇叭里录了音,以后做出摊时便不用再扯着嗓子费力吆喝叫卖了。

    他打开喇叭,喇叭发出高扬的声音,“凉糕凉虾冰粉儿!凉糕凉虾冰粉儿!”

    一声声叫卖声里,日头渐高,时针指向十点。

    李家院子里,小夏小秋推着电动三轮滑板车,玩得不亦乐乎。嘟嘟和小白跟在他俩后面狂追,身上的肥膘被风甩了起来。

    “你俩慢点!小心摔着了!”水池旁边,吴桂芳严声提醒,随即继续洗菱角。

    清河一带,中秋节有吃菱角的习俗。中秋时节,菱角到了成熟饱满的时候,这期间的菱角清脆甘甜,最最好吃。菱角不仅美味,还能健力益气,也是秋日里的补身佳品之一。

    而菱角的菱和伶俐的伶同音,所以吃菱角有聪明伶俐的寓意。人们往往会在中秋时给孩子吃菱角,以此希冀孩子能长得聪明伶俐。

    清河人吃菱角一般是水煮,或者是做成菱角粥。吴桂芳今天原本是要做菱角粥吃的,然而珠珠说菱角熬粥都太寡淡,没什么滋味,不如同肉烧在一起吃,比如菱角烧排骨。

    吴桂芳清洗干净菱角,墙上的钟表显示此时已经到了十点半。已经十点半,珠珠还未起床。她轻手轻脚进灶屋,同时对小夏小秋说:“你们俩小声点,别吵醒姐姐了。”

    小夏小秋立刻噤声。生怕自己吵醒袁如珠。

    吴桂芳进入灶屋,揭开锅盖,用勺子搅动熬得鲜浓的鸡汤。在灶屋里忙碌片刻,隐约听到外头有人在说话,她步至灶门口,探出头。

    院门前,小虎说:“叔叔,那我先走啦。”

    “别,留在这里吃午饭吧,把你爷爷也叫来。”

    “爷爷还在摆摊呢,我们中午准备了好多好吃的,谢谢叔叔,我走啦,拜拜!”小虎一蹦一跳,往如珠饭馆的方向奔去。

    李长贵低头瞧小虎送来的月饼。今天村里很多人都来他家送了月饼,送来的月饼堆了满桌。

    这是这么多年以来,他家头一次在中秋节时收到这么多月饼。

    他感慨,若不是珠珠开饭馆个饭馆,今年中秋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来给他家送月饼。

    十一点二十,吴桂芳把豆腐圆子放到蒸锅里蒸。她取出排骨和菱角,开始做菱角烧排骨。

    “我来做菱角烧排骨吧。”袁如珠进入灶屋。

    “珠珠你醒了?你玩儿去吧,我来做。”

    “我才起来,想活动活动,练练手感,菱角烧排骨就交给我吧。”

    吴桂芳没再坚持,给袁如珠让出位置。袁如珠系上围裙,把切好的排骨放入冷水锅里,加姜片和料酒汆烫

    排骨汆烫好,她另起锅,烧油炒香姜片,倒入排骨中火煸炒。排骨里的油脂渐渐被热锅逼出来,骨头上的肉逐渐变得焦黄,焦焦的肉香一阵阵冒出来,慢慢在整个灶屋里弥漫开来。

    她不疾不徐炒着排骨,到了合适的时机,下八角香叶桂皮等香料调味,淋生抽上色。待翻拌均匀,淋入清水,水位没过排骨,她盖上锅盖烧排骨。

    排骨烧到汤汁微收,约莫八成熟时,她把菱角倒入汤汁里,微微一搅拌,盖上锅盖继续烧。

    袁如珠特意让吴桂芳买的嫩菱角。嫩菱角口感比较清脆,烧排骨好吃,老菱角口感比较粉糯,烧排骨其实也同样好吃,不过袁如珠更中意嫩菱角的清脆口感。所以烧排骨选择用嫩菱角。

    锅里的汤汁她没有收得太干,留下一些汤汁浸泡排骨和菱角,菱角和排骨渗着汤汁会更入味更好吃。汤汁收的差不多了,她撒盐撒香菜,菱角烧排骨出锅。

    另一边,吴桂芳也炒好了火腿炒笋子。

    菱角烧排骨,火腿炒笋子,豆腐圆子,香煎糍粑,清蒸大闸蟹,柚皮酿,凉拌木耳,凉拌皮蛋,白灼菜心,乌骨白毛鸡汤,通通端上桌后,一家人围坐在桌子周围。

    袁如珠正要动筷,忽而记起来什么,她给李长贵做了一个手势,“幺姨爹,桂花酒。”

    “哎哟,差点忘了!”李长贵忙不迭去拿桂花酒。

    中秋佳节,不仅要吃月饼,要吃菱角,还得饮上一壶清雅芬甜的桂花酒。

    李长贵取来酒,倒酒时,袁如珠他们已经开始动筷了。吴桂芳第一时间去夹菱角烧排骨。

    烧得酱黄泛光的菱角入口粉粉糯糯,然而不过于糯软,隐隐还能吃出里头含着的脆脆的口感。

    又糯又脆,清甜透汁。菱角的原味是有些清淡的,吃多了便有些寡味,然而同排骨烧在一起后,排骨的肉鲜入了菱角里面,故而菱角吃起来不寡味了,反而十分有滋有味。

    而烧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