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 90-100(第7/21页)

本这样的期刊,大公主想要借助华夏诗做些什么就更简单了。

    甚至,谢景行想到上次安庭远在通州府和卫庆省做的一系列事情,这些事情现在只有离得近的几个省地的读书人知道,若是能借助华夏诗的影响力,将之一同刊登到期刊上,那些对华夏诗趋之若鹜的人买回去,到时候传播范围会更广。

    而且,不只是读书人,难道就没有百姓感兴趣吗?到时说不定百姓们买的还更多。

    还有,别忘了,文人的笔是杀人不见血的刀,舆论如何传播,还不是只看大公主等人的选择。

    谢景行越想越远,脸上的表情转换,渐渐由原来的苦恼转变成激动。

    祝世维眼见着谢景行完全沉浸于自己的思绪中,不得不打断他,到底想到了什么办法,这么高兴,也让他这个老师了解了解。

    敲了敲谢景行面前的桌面,祝世维提醒说:“这是想到什么好主意了,给为师说说。”

    谢景行回过神来,这些都是他的设想,还需要同祝世维讨论一下。

    谢景行早在府试刚结束,就同屿哥儿交了底,他知情的事情就没准备瞒着,甚至在船上的时候,因为屿哥儿一直缠着他问,也引起了黄娘子的注意,他干脆就摊牌了。

    现在,他再不用遮遮掩掩,一股脑地将刚才的想法全部说了出来,最后,谢景行问祝世维:“老师,你觉得可行吗?”

    其实不用他问,只看祝世维面上的震动和惊喜,他就有了答案。

    祝世维欣喜若狂地说:“何止是可行,简直绝妙!”

    又慈和地看着谢景行,祝世维缓缓摇了摇头,笑着说道:“早知这事能被你如此轻松地解决,我早该找你的,我和黄娘子也就不用愁了这么久。”

    谢景行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头,这可是他的专业领域,他还思考了好一会儿才想到,确实是他太长时间没用,自己也忘记了。

    谢景行看向祝世维,犹豫着说:“若想要达成目的,还剩一个关键问题。”

    祝世维又重新回想了一遍谢景行的主意,疑惑地问:“你可是方方面面都想到了,还能有什么问题?”

    谢景行说:“怎么才能保证大炎朝的读书人,都会买这份期刊回去?”

    祝世维一愣,瞬间笑道:“这件事完全不用担心,这个就得感谢黄娘子做生意的手段了,你也曾见过商行卖竹扇时的火热情形,就这还有很多读书人没有买到自己想要的竹扇。”

    “他们哪里是为了扇,而是为了那扇上的诗,到时只需在期刊上将过往竹扇上的华夏诗做一个往期汇总,每次期刊上刊登一部分,哪里还用担心他们不买,只怕还不够他们抢的。”祝世维信誓旦旦地下了定论。

    谢景行放下心。

    反倒是祝世维想了下,又露出些迟疑的神色,谢景行见到后,问:“老师,还有什么不对吗?”

    祝世维神色凝重地说:“就怕到时候‘那边’有人发现不对,找个理由禁止商行发行期刊,毕竟其中涉及到某些敏感信息,虽然大炎朝不以言治罪,可要是影响太大,‘那边’下定决心要下手整治,又该怎么办?”

    谢景行笑着说:“这个简单,我们为期刊立一个宗旨,比如说‘刊登华夏诗歌作品,繁荣大炎诗歌创作,丰富百姓精神生活’,到时挑选文章时只需尽量往这些上面靠,让那边找不到理由不就成了,难道他要与天下读书人和百姓为敌,不让他们拥有更丰富的精神追求吗?如果他们执意要这样做,不是更有利?”

    祝世维猛地一拍手,确实如此,又不着痕迹地看了两眼谢景行,眼神复杂,他这弟子真是合该在官场里面混。

    谢景行要知道了他的想法,怕是不赞同的,这件事情他能解决得如此迅速,不过是因为这刚好是他的专业罢了。

    为了做出好的新闻、好的专栏,谢景行可不单只是深入虎穴,做了几年卧底记者,还花了大把时间,对国内、国外无论是知名,还是不知名的各种新闻、杂志、期刊进行了大量收集研究,其中的辛苦不足为外人道,如此他才能获得上辈子的成就。

    既然已经决定好了,剩下的时间谢景行又跟祝世维详细介绍了办期刊要做的准备工作,比方说要选出负责整个策划、审稿、编辑、排版等工作的主编,要知道主编可是直接关系到期刊的品质和影响力,对与一本期刊是否能成功,极为重要。

    祝世维刚听谢景行说完,直接就道:“这个不用选,除了天外居士,还有谁敢担任此职位?”

    不等谢景行回话,就拍板道:“就是你了,到时我从旁辅助你,既不耽误你的课业,你也能把关期刊的总方向,或者你干脆挂个名,我帮你做那些杂事。”

    祝世维完全不认为他作为老师,却反过来帮着谢景行做事有什么不对。

    谢景行怔愣片刻,确实只有他合适,要将期刊编好,主编必须要有丰富的编辑经验,翻遍整个大炎朝,除了他,也再没其他选择。

    “那就委屈老师做一下副主编了。”谢景行想清楚后,没有推诿,直接应承下来。

    剩下的编委、编辑等人选就需要祝世维和黄娘子他们自己商量决定。

    谢景行和祝世维花了快一整天的时间,将期刊的名称以及各个板块的大体框架先确立了下来,祝世维没有经验,全听谢景行的。

    谢景行就将刚才自己思考的那些原模原样写下来,时间绝大部分都花在给祝世维讲解每个板块需要做些什么。

    “文豪论坛”:刊登送到祝世维手里的名家大儒关于华夏诗歌的赏评及其他论述,以“文豪”为名,应该能让这些名家大儒满意。

    “华夏诗歌半月评论”:刊登其他读书人的优秀评析。

    “时事与新闻”:借诗议事,以华夏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为中心,论述当今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大事件。

    “法与人”:法律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可却有不少人不懂法,那就以此栏目来科普大炎朝法律,让大炎朝百姓知法、懂法、守法。

    “谈诗论情”:以诗喻情,可以借由华夏诗抒发自己的情感,当然也可以自己作诗,毕竟这里是大炎朝,不只是要将华夏诗歌流传,也要繁荣本土诗歌创作。

    “地方百姓说”:这个栏目就是大杂烩了,可以刊登各地百姓心声,也可以由天下商行介绍各地的丰富物产,甚至是不同地区的物价,繁荣商业等等,应有尽有。

    其中“时事与新闻”、“法与人”和“地方百姓说”是谢景行的私心,在这个期刊里面混有一些新闻报道,既有做回老本行的激动,又能为大炎朝百姓做些事情。

    祝世维越听越兴奋,要是他真能把《大炎朝诗歌杂事谈》办好,他这一辈子也不算白活一遭,他也不用因为早早辞官而耿耿于怀。

    两人商量完后,祝世维兴致勃勃地往外走,迫不及待想要同黄娘子商议,将人员确立下来。

    这份期刊这般重要,一定先要牢牢掌握在大公主手里,才能将其利益最大化。

    祝世维大脑里飞速运转,敲响旁边大门。

    “祝先生,谢小郎君,快请进。”门房满脸笑容到家两人迎进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