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洪荒活到三国后: 4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三国]从洪荒活到三国后》 40-60(第15/28页)

是封为丞相的袁本初一直把持着朝政走向,看起来是新帝做主实际上新帝不过也只是袁本初的应声虫。”

    孙策带来的消息量很大,不仅仅是后续没有粮草兵力支援,还有在放弃刘协后立幽州牧刘虞为新帝后不太对劲的朝廷。刘虞布仁政爱民如子,在政治上绝不是拱手让他人掌权之人,当初刘虞答应袁绍等人的拥立本就让人云里雾里的,如今加上孙策所言怕是刘虞早在应允拥立之时就受袁绍他们的控制。

    心头的疑惑稍微解开了些。

    想多问几句朝中情况的荀彧被周瑜打断了。

    周瑜叹了口气在孙策所说的基础上补充道,“伯符所言有些模糊,袁本初是拖延了一日才给出让我等相助的命令,但袁本初此人并非是纠结。瑜不才,稍懂几分情绪,袁本初听闻曹太守危急时脸上没有焦急,倒是眉眼松动有几分解脱之意,后来归家不知发生什么,第二日袁本初便改了口让伯符与瑜带小队来此支援。”

    “似乎是府中幕僚所劝。”

    “袁本初给了你们多少人?”郭嘉打算估计一下手中还有多少兵马,该与吕布如何交锋赚取更多胜算、

    听见这话的孙策与周瑜脸色都有些尴尬,还是孙策先开了口,“一个都没给,还拿着新帝的诏书强征了原先来朝歌援助的兵马去对付公孙伯圭了。”

    难怪孙坚当初说后面还有援兵要来,结果他们等了这么多日连一个兵卒都没看见,原来是被袁绍强征到邺城去了。

    听闻这个噩耗的荀彧深吸口气,将事先想好的预备计划通通清除,这下他是信了袁本初此人想放弃主公一事。荀彧做好了孙策手下部将人不多的打算,“不知伯符手下兵马有多少?”

    原先想让孙策部下绕城到吕布后方偷袭,再借此对吕布军队瓮中捉鳖,不过人数少的话这个计策就成了给吕布送数十个人头军功的笑话。

    “算上之前父亲给予策和公瑾的大约有十五人左右,途中我和公瑾又边走边招募兵卒,真正能上战场杀敌的不到百人。”

    人不多,但若是突袭也够用了。

    萧佚坐在一旁听着几人议事,他对邺城中发生的事情实在好奇,好奇心主要是集中在袁绍与刘虞身上。

    袁绍府中谋主是荀彧家中兄弟荀谌,之前在颍川时倒是偶尔见过这人,一身本领能力并不弱于荀攸荀彧。后颍川将遭难,荀彧举族迁至山阳郡,荀彧与荀攸先后投向曹操,荀谌则是往冀州做了袁绍的幕僚,多次出良计深得袁绍器重。

    若是荀友若忧心文若与公达的安全说动袁绍援助,又怎么会不劝袁绍多给些兵给孙策,而是让他们空手而来还征走了本该有的援军?萧佚这里有些想不通,他抬眼瞥了一眼和孙策周瑜谈得火热的荀彧,轻轻扯动郭嘉的衣袖,示意人凑过来听些悄悄话。

    同样也觑一了眼荀彧的郭嘉往旁边歪动身子,他抬手小声问着萧佚发生了什么事情。

    萧佚把自己的疑惑向郭嘉倾述。

    “清长你忘了一件事情。”郭嘉指着萧佚自己说道,“你忘了之前主公前往邺城时遭遇了什么吗?”

    那个乌鸦精!

    还有在邺城西面山下压着的孙悟空说过邺城有妖一事!

    “邺城有妖,妖又都惧怕我,佚若随着这战失败出事才是他们所期望的吧?又为何会让他们来这里援助我们?”萧佚仍然没想通。

    “难道清长就没有几个妖族的好友?”郭嘉问道。

    提及这件事情的萧佚脸色有些黯淡,他笑着从怀中掏出那枚郭嘉十分眼熟的金乌簪,“已经死的差不多了。”

    萧佚摩梭着金乌簪陷入又一次的对好友的回忆中,回忆着回忆着他突然想起一个人,一个经常在那时候跟他与太一在一起被迫看帝俊与羲和恩爱感情的家伙。那个家伙在巫妖大战中活了下来,但被拘束于月亮之上,很难下界才是。

    “或许是之前存活下来的几个老家伙,看在帝俊太一的面子上敷衍得让人来帮忙吧。”萧佚摇了摇头感慨,他轻轻推了一把郭嘉,“好了,你再动作大一些就该引起文若的注意。”

    收起簪子的萧佚对着注意到他们二人情况的周瑜微微一笑,他调整好坐姿认真听着孙策与荀彧探讨如何利用这百人将吕布的军队赶出朝歌,尽力挽回他们这一边的颓势。

    百人的小队对上吕布的大军着实有些不够看,因此他们必须智取。

    “文若,佚有个想法。”萧佚向荀彧传达自己有了新计的信号,他一本正经地承诺这一计绝不用那些恶心人的东西,“绝对不用金汁,也不用什么抛尸水边。”

    在萧佚说完这句话后,荀彧明显察觉到对面孙策和周瑜的眼神都变了,那种震惊中带着不可置信又隐隐夹杂着些许嫌弃的眼神和最开始知道这些事情的孙坚十分像。

    该说不愧是父子吗?

    第五十二章

    保守起见荀彧让萧佚先和郭嘉小声说一遍自己的计划, 再让郭嘉判断这个计划适不适合运用。身负重任的郭嘉凑近萧佚让人能用最小的声音把自己的计划描述完,确保不会有他人二人之外的人听见。

    捏着下巴的郭嘉听完对荀彧摇首,他反身按着萧佚的肩膀苦口婆心地规劝道, “放弃那些毒吧, 再这样下去清长你怕不是要被士人戳着脊梁骨骂了。”

    郭嘉起身拉拽着萧佚离去。

    得到反应的荀彧转头,他出声吸引孙策与周瑜注意让他们别太深究萧佚究竟讲了些什么,比二人大了十来岁的荀彧保持着脸上沉稳的表情,“计划还是按照我们之前商谈的吧, 兵行险招以求破现在局面。”

    “这件事情还要和主公具体商讨一二,等会彧让曹子和带二位往前线寻主公与孙将军。”

    ……

    也不知道是不是曹孙二人运气否极泰来, 局势陷入僵持但稳操胜券的吕布收到了自长安而来的急召令, 是把持朝政的董卓再召回二人, 邺城的挑衅与即将胜利的朝歌一战都不被董卓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的小命。

    初平二年秋冬交际时, 董卓在又一次在自己建造规模宏伟, 堪比皇城奢华的府中宴请大臣时, 有汉之忠臣刺杀董卓,虽未成功但也让把董卓吓得提心吊胆几日。这几日凡是被董卓怀疑对自己怀有不轨之心的, 全家尽数被杀, 其中死亡的有亲董派也有真正反董之人。

    一时之间朝野上下噤若寒蝉, 言行举止小心谨慎生怕被董卓怀疑, 牵连家中老小死去。

    董卓这些日子睡不好, 精神疲惫之际经人提醒想起了自己信任的李儒李文优还有武力高强的中郎将吕布吕奉先, 哪怕有人提及二人在朝歌取得胜利, 再多待一段时日定能直取邺城杀伪帝, 董卓也未曾放在心上。比起其他事情,董卓认为自己的安全才是更重要的, “吾的凉州军不必吕奉先部队差,邺城不过是袁本初那小儿自欺欺人之举,待吾清洗朝中怀有异心之人后,再一举进攻邺城就是了!”

    这么向部下说道的董卓下了急召令,快马加鞭召回吕布和李儒二人。

    眼瞧着大好军功不翼而飞的吕布咬牙,只能在李儒的劝诫下收兵返长安。吕布的兵来势汹涌,退亦如潮水般迅速,在曹操孙坚静观其变的时候已经拔营离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