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三国]从洪荒活到三国后》 40-60(第20/28页)
熟悉的一张脸在外面笑着和荀攸打招呼。
发现是他们议论的主角之一的荀攸打开房门,让郭嘉进来说话。郭嘉进来后也不客气一二,自己翻出个席子铺在地上坐,他摇了摇手中的户扇,寒冬腊月之际倒也不怕冷风吹得自己生病。
“奉孝何时来的?”荀彧问道。
“文若与公达谈起嘉时。”郭嘉玩世不恭地笑着,仿佛他们谈论的事情是别人的般。
关上房门的荀攸坐回自己的位子上,他正视着郭嘉试图从这人脸上窥得什么,“奉孝自己是什么想法?难道已经到了非他不可的地步?”
“倒也没到这个地步。”郭嘉摇了摇头,距离他知道自己心意才过去多久,真说到了那种程度就是郭嘉自己都不相信,“但嘉还不想放手。”
荀彧感觉今日自己和公达总是在长叹,又叹了一声的荀彧微抿下唇,看着郭嘉隐隐的坚持之意仿若幻视了头倔驴,“真要不撞南墙不回头?”
“不。”郭嘉抬眼,深色的眼眸中闪烁着刺眼夺目的光芒,“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
“继续走!”
第五十五章
那日谈话之后一切重归平静, 好像之前横置在几人中间的尴尬全部消失,他们之间的氛围又回到了去朝歌之前甚至更为久远一些的颍川时期。在他人眼中荀彧与郭嘉之间不知因何而起的矛盾,似乎也在朝歌城这一战之后化解开来, 为此曹操又是欣慰又是疑惑。
他找来戏志才分享自己的感想, “文若和奉孝从朝歌回来后看起来关系和好如初,操深感欣慰的同时也有些疑惑,从朝歌离开那日他们二人之间仍然有些小矛盾,怎么奉孝文若先后回来不过一月重归于好, 这其中可是发生了什么?”
能发生什么?不过是一个发现另一个意志坚定,可以不顾时间不顾差距地追上去, 因之动摇的同时决定尊重他们任何一个人的选择。那日发生的事情荀彧没有瞒着戏志才, 戏志才在第二日就得知了这件事情, 不过这些话他不会告诉曹操的。
曹操是他选择效忠的主公,萧佚郭嘉也是他相交多年的挚友, 况且此事牵扯重大, 他们早已决定在得到萧佚的许可前是不会再将任何消息透露给任意一个同僚, 包括主公。
“没什么,主公。只是这二人”戏志才摇了摇头, 笑容颇有些无奈之意, “之前因一个人起了些分歧, 谁想到那人走出了第三条路, 分歧没了自然就不再闹别扭了。”
曹操听了个迷迷糊糊的, 虽然他认识这颍川五人组中的每一个人, 但曹操确实猜不出来戏志才口中所说是谁, “……听起来倒也是个奇人?”
奇人萧佚打了个喷嚏。
彼时带着马钧在军中工匠处的萧佚打量着手中重新开锋后的刀刃, 与军中常用的半开刃或者单面开刃的武器不同,工匠是按照马钧所说从刀背平磨至刀锋处, 工匠几次试手之后发现这种打磨方法提高了刀刃的锋利程度,但是因为刀刃打磨之后变得细薄,容易发生断刃的事情。
若是用在战场上很容易使兵士出现手中没有武器的窘状,所以这种新式开刃方法不适合需要长时间对抗的战场上。
马钧在发现自己提供的新技巧没法帮到别人后有些失落,他接过经过工匠专业锻造后更具刀剑形状的利刃,手指轻抚银白色的刀面,“它不适合战场吗。”
“它只是不适合长时间的战役。”萧佚安慰道,“但若是短暂交锋或是用以自保什么的,不就很合适?像是当初你不就用这种开刃方法的刀片打劫了我。”
话尾萧佚用当初的事情打趣马钧。
被调侃个正着的马钧窘红了一张脸,那时他实在太饿才找上提了一篮新鲜饭菜人看起来又清瘦的萧佚,但也正是当初的决定才让他有了现在这番境遇。
“萧先生!”马钧不善言辞不知道怎么该怎么阻止人继续打趣自己,他只能用尴尬的眼神凝视着萧佚,希望他别再提当初的事情了,“钧、去看看另一边织机如何了。”
匆匆离去的马钧把萧佚丢在原地。
萧佚目送着马钧离去的背影,他低下头看着对方走前交还的刀刃,指尖轻弹刀刃他听到了清脆的振鸣声,“再做一个合适的刀鞘与刀柄,组装完成后劳烦遣人将之送去佚府上。”
工匠应诺。
支付了相应费用的萧佚没有去找马钧,他走了另一条路离开工匠处,同样的萧佚没有继续留在军营里,他离开军营后往城中小贩最多的地方走,那里有他需要的东西。
东郡在曹操的管理下兴兴向荣,不止是在带动下吸引了附近妙手回春的大夫,做药材生意的商人闻风而来,促进了东郡与周围郡县的经济交流。加上曹操鼓励曾被严重剥削的百姓休养生息,手下的兵士牢牢地将黑山贼阻挡在东郡之外,这里的百姓安稳地度过了下半年。
百姓的生活有了盼头,他们自然开始期待新的一年的到来,而在新年到来前他们挑着自己家中制作的余粮出来换取缺少的东西。
萧佚来这里也是为了给萧平购买一些他爱吃的米糕,他在一处小贩那里看见了自己需要的东西,“这糕怎么卖?”
小贩顺着萧佚的目光看过去,是家中做多了的米糕,这种米糕通体颜色灰白富有弹性,软糯香甜的味道深受家中幼子的喜欢。估摸着萧佚也是为孩子来买这种糕点的小贩报出了自己的价格,“两匹布或者一斗菽。”
汉朝朝廷发行的五铢钱历经战乱、铜钱重铸等事后价值一贬再贬,世家底蕴丰富为了名声还在使用铜钱,平民百姓早已不堪重负,现在远离都城的百姓之间交易不再是以钱换物而是以物换物,物品价值多是百姓根据自身所需来拟定。
“稍等。”萧佚这次出门先去的军营,手上自然不可能提着布匹或者是菽稻之类的农作物,他倒是带了不少铜钱在身上,只是小贩这边大多不收铜板,嫌弃铜板易贬值还重带在身上麻烦至极。只得去路边店铺用铜钱换取布匹的萧佚折返,手中抱着两匹布去和小贩交易。
这一回他倒是成功地买到了自己需要的米糕。
走出市集前萧佚回过头,他望着集市中以物换物的商贩和客人,其中多是附近的百姓,偶尔有像他一样的世家子弟进入这个集市,想要购买某物都只能出来先用铜钱购取商贩所需,再折返换自己需要的物品。这种交易上的不便追根溯源是五铢钱贬值甚至失去了本身的货币价值,是本该有所作为的朝廷没能及时把控经济。
萧佚心想,或许该先建议曹公重设五铢钱币,但曹公已被袁本初忌惮视为眼中钉,钱财货币一事是万万碰不得的。
看来以物换物要在百姓中间维持很久。
没有其他事情要做的萧佚很快回了家,避开小跑着冲过来不知道做了什么手掌黑乎乎的萧平,再躲开在自己家里蹭吃蹭住的郭嘉,萧佚扭身进了庖室。进去前他没忘记让萧平去把双手洗干净,再让郭嘉把屋中小憩的孩子叫醒,穿好衣服抱出来等饭吃。
之前荀彧回来后郭嘉便去了山阳郡一趟,在族中德高望重的几位老人的见证下过继了一个孩子到自己名下,正是那日萧佚给郭嘉算出来比较合适的孩子。那孩子年纪小尚不记事,郭嘉可以和孩子培养父子感情,就是年龄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