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爆红的我怎么输啊!: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开局爆红的我怎么输啊!》 70-80(第4/20页)



    薛霁真果然应下:“好,如果你到时候还在首都的话。”

    “我当然在,我这段时间都会在。”

    阿kar:啊?什么时候的安排?

    两辆商务车分别驶离停车场,薛霁真放松下来后,米酒的劲儿就缓缓上头了,他还在想船王的那本没能在内地出版的自传。

    “这部片子,不是还拖着你么?”

    才华不负责影视这一块的,他只是听说。

    薛霁真坐起来一点儿,回道:“没拒绝,但也没下文。”

    倒不是片方想拖着演员,而是项目初始不好推进进度。

    “讲真,如果能拿下这个角色,芙姐恐怕也不在意你今年还拍不拍别的了。”郭令芙是在内地工作了很多年,但她始终是在港岛娱乐圈成长起来的,在文伽这一批高层的眼里,拍电影就是比拍电视剧来得更好。

    因为这关系到一个圈层兼容、资源流向的问题。

    能趁着年轻、试错机会多,早早地挤进电影圈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省得将来到年龄了,焦虑地去反复试探……

    而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两头都捞不着好。

    *

    距离薛霁真毕业散伙饭过了一周,贺思珩都没贸然行动。

    阿kar问他:“你看起来一点也不急。”

    “急有用吗?”

    贺思珩淡然扫过“薛霁真惊喜现身丹德J市演唱会”的相关新闻,又锁上屏幕,闭上眼睛缓缓叹了口气,说道:“这事急不来的。我要是只想做朋友,大可以喊他出来吃饭、打球、喝酒。可如果我真的这样做了,和那些人又有什么区别?”

    阿kar心内暗道:那些人?

    是年纪差不太多、聊得来玩得好的柳毅。

    还是既能给予指导经验,又能谈天说地的丹德?

    又或者是薛霁真之前的一些素人同学?

    可问题是,搞不好你在薛霁真心里,和他们没区别呀!

    贺思珩睁开眼睛,对上阿kar欲言又止的眼神:“我知道你想说什么,现在,还差一个打开信息缺口的机会,但这个缺口绝对不能由我去捅破。”否则薛霁真最先冷淡的,也绝对会是他,“无论是谁,谁来都行。”

    首先得让薛霁真知道,他身边有一群同性对他充满好感。

    至于他的反应是厌恶还是平平,那又是另一回事。

    阿kar干笑两声:“意思是还得找个炮灰?”

    贺思珩没说话,显然是默认了。

    可这个炮灰,他知道自己是炮灰吗?

    ……

    再说回现身丹德J市巡演现场的薛霁真,他年前就答应了丹德要去看演唱会,但因为《穿堂蝴蝶》没杀青,时间一直确定不下来。后来丹德的喉咙又动了个不大不小的手术,巡演巡到一半直接歇了近3个月!

    直到进入夏天,天气又好起来了,巡演重启。

    丹德不确定他到底哪一场来,每一场都留了票。

    所幸,J市这一场没浪费位置。

    台下的观众倒是后知后觉才发现身边坐着薛霁真。

    等他们意识到这一点时,演唱会已经接近尾声了,而对方也在安保人员的保护下提前去到了后台:薛霁真给丹德送了花,既庆祝他病愈之后彻底恢复状态,也算全了两人从前那段师生情谊。

    “你能来我已经很开心了。”

    丹德今晚的特别歌单有两首《玉门雪》的歌。

    其中就包含李稚的个人曲,有了现场乐队的加持,这一首歌的live版本不出意外是要封神的,薛霁真本人在台下听得都感慨万千……

    “本来他们的提议是用《玉门雪》的剪辑,但我觉得不用更好,因为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关于李稚的独特记忆,如果我唱着歌,能让他们想到任何印象深刻的一幕,那对我而言、对你而言,都是一次重温。”

    薛霁真点点头:“你说得都对!”

    歌是丹德写的,没有人比他更了解那种心境。

    噢,薛霁真除外,因为李稚是他演的。

    所以他在台下听着的时候,也一度有种回到D市那个冰天雪地影视基地的感觉。明明时间才过去一年半,却又给人一种一切发生在昨天的错觉……

    “眼睛怎么红红的,不会真的听哭了吧?”

    丹德很少开玩笑,上一次开玩笑是术后第一次开嗓说话,他告诉薛霁真别着急,问题不大,休息好了还能继续唱,演唱会票都卖出去了,哪有退回来的道理,唱完这一场,回头又能扩张几千亩的草场……

    薛霁真哼哼一声:“我是揉眼睛揉的。”

    “你月底就要上剧了,现在还这么闲?”

    “这么闲?早知道我躺在家里不来了!”

    丹德这才搂着他的肩膀推着人一起去分蛋糕:“庆祝我巡演继续的蛋糕,听说你喜欢吃蛋糕面上的,喏,让你吃个够。”

    薛霁真这才重新绽出笑意:“本月的放纵名额用过了。”

    “你不吃?”

    “小吃一块吧。”

    薛霁真很矜持的递盘子。

    丹德懂了,给他削了一整面下来。

    *

    蹭了丹德的蛋糕,薛霁真又去看汪宣凝的期末大戏。

    他不是一个人来的,汪裕也在。

    否则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可就说不清白了。

    台上一群大三戏剧生演的是经典剧目《雷雨》,薛霁真虽然没上过一堂正儿八经的科班表演课,但高一必修课里有这么一篇,他至今还记得,甚至能背上几段。

    汪裕很少点评,只在幕与幕的间隙里和他说话。

    “你看汪宣凝,她演戏就过于自知之明了。”

    薛霁真大概能体会到汪裕的意思:说的是汪宣凝很清楚自己的本事,她演起来,有种“我在演戏”的自觉,有些表情、台词,仿佛既定了一个参考答案,看得出来功底不错,却因此而缺少一种代入的感觉。

    “你觉得她演得好么?”

    汪裕神色严肃,薛霁真也实话实说:“她演得不是角色本身,而是别人演绎过的角色。”话有点儿绕,但是这么个意思。

    《雷雨》这种经典,有无数前辈贡献过绝佳演绎。

    汪宣凝的参考答案,参考的就是这些前辈的表演。

    “人们对经典的印象是很难改变的,尤其是经历过一次次的不同演绎,好得显得越好,时间越长就更好!但我还是失望啊,她似乎并没有做太多自己的思考。”

    汪裕嘴上说着失望,其实也没多着急。

    毕竟汪宣凝还小,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去理解、去经历……

    出了剧院,汪裕又问起薛霁真之前的面试。

    “还不知道有没有后续,芙姐一边还在给我接触电视剧剧本。我知道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