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来了这题也选A: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秦始皇来了这题也选A》 110-120(第10/35页)

离不开农民起义。

    【汉武帝】刘彻:朕想知道哪个朝代的起义军最多。

    “这个我之前好像说过了。”

    【秦始皇】嬴政:没说过。

    “没说过吗?总之我们可以先排除秦,秦肯定是最少的。”

    可算给朱元璋等到机会了。

    【明太祖】朱元璋:可不吗?就十四年,能有多少起义军啊。

    嬴政:

    呵呵。

    “最多的朝代,应该是明朝。”

    朱元璋:

    【秦始皇】嬴政:哦——原来是明朝啊——

    【汉武帝】刘彻:居然是明?朕还以为是宋呢。

    赵匡胤:

    这你都能往朕头上扯?

    你没完了是吧?

    【唐太宗】李世民:怎么会是明?

    【唐太宗】李世民:不会是因为明比宋还烂吧?

    朱元璋:?

    几个意思?

    会不会说话啊你。

    “至于什么原因呢,往后学你们就知道了,但是在我看来明朝虽然可能也不是很好,但他们在外交方面还是比宋朝要好一点的。”

    【唐太宗】李世民:真的吗?

    “虽然明朝也有几个不怎么样的皇帝吧,但是宋朝就开国皇帝有骨气一点,明朝至少连着出了好几个呢。”

    听言羽阳这么说。

    嬴政就懂了。

    等于是连着的这好几个没了之后。

    后面就全是窝囊废了。

    “继续说回朱元璋从军。朱元璋加入起义军之后,虽然一开始只是个无名小卒,但是他很快就崭露头角,得到了赏识,他跟马皇后的相识,也正是在这段时间。”

    “但是起义军这东西吧,刚开始大家是能在一块齐心协力的在一块作战,但是时间一久就都想当老大,都想着当老大以后,就容易搞内讧,谁也不服谁。”

    “但是内讧归内讧。朱元璋这时候还是没选择自立门户,他还是跟着郭子兴一块干,郭子兴就是提拔朱元璋,并把马皇后嫁给朱元璋的人。”

    “但这并不代表着朱元璋自己不想出去单干。明面上他虽然还是郭子兴手下的得力干将,但是他积累的好名声都是自己实打实的,而且因为朱元璋自己的出身,他在这时候还是很能跟底层士兵和百姓共情的,加上他打仗的时候一点也不含糊,回回都是自己冲在最前面,这让他愈发的声名大噪。”

    【秦始皇】嬴政:收买人心,装模作样。

    【明太祖】朱元璋:又没收买你,有你什么事。

    【汉武帝】刘彻:怎么回事,你两今天怎么老说对方坏话?

    【唐太宗】李世民:之前做交易的时候不是还相处的很愉快吗?

    看大家都这么说,言羽阳也有点好奇了:“怎么回事?你们两吵架了?”

    【秦始皇】嬴政:没有。

    【明太祖】朱元璋:谁乐意搭理他。

    言羽阳:

    这还不是吵架啊

    “好吧,你们说没吵就没吵。”言羽阳随口敷衍道:“那就接着说了。”

    “好不容易把郭子兴熬死了,但起义军里还有很多职位比朱元璋高的人,这个时候直接翻脸也不是什么特别成熟的时机,于是朱元璋选择了继续养精蓄锐。”

    “其实纵观朱元璋的起家之路。你会发现真的很难再复刻一次。虽然赵匡胤和朱元璋一样,都是自己带头打下来的天下,但他们两个的成功之路还是有区别的。”

    “等到朱元璋将自己的对手一个一个都逐渐击破以后,建国的契机似乎就那么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宣布称帝,定都应天府。”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这时候,元朝其实还没有完全覆灭。直到朱元璋派兵进攻元朝都城,蒙古退出中原,才结束了元朝对中原的统治。”

    【秦始皇】嬴政:啊,怪不得说比宋好一点,原来是把蒙古人赶出去了。

    【汉武帝】刘彻:那确实是好一点。

    【唐太宗】李世民:但就这么看感觉和宋太祖好像也没特别大的区别。

    “区别其实还是很大的啦,因为朱元璋他中途征战的部分都被我略过了,但能从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变成一代开国皇帝,这本身也是一种了不起啦。而且当蒙古退出中原的那一刻,丢失几百年、被石敬瑭送出去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朱元璋一起回收了。”

    “朱元璋登基以后充分吸取了前朝的教训。”

    【秦始皇】嬴政:又是吸取教训。

    【汉武帝】刘彻:吸取教训还有那么多农民起义,可见其实也没吸取到什么教训吧。

    【唐太宗】李世民:这么说的话那明太祖是比宋太祖强,至少他把失地给收复了。

    “而吸取教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强化皇权。”

    【秦始皇】嬴政:上一个强化皇权的是谁来着?

    【汉武帝】刘彻:宋太祖。

    【唐太宗】李世民:又开始像了。

    “朱元璋沿用了一些明朝的制度,但也没完全沿用,他自己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同时,他把自己的儿子都封了藩王镇守各地,作为巩固皇权的一部分,但是其实这么做还挺容易出事的,所以明朝第二任皇帝上位第一件事就是削藩。”

    削藩。

    多么亘古不变的话题。

    “不过削藩的事之后再说,我们继续来看看他还做了哪些巩固皇权的事。除了直接把军事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朱元璋还设立了锦衣卫,用来监察文武百官,保护皇帝。锦衣卫只需要对皇帝负责,且只属于皇帝。”

    只听令于皇帝的机构

    刘彻一咂舌。

    听起来感觉很酷的样子。

    “而且他还立下了祖训,祖训是什么呢,就是他自己设下的规定,不管是哪个子孙,都不准篡改违背。”

    【汉高后】吕雉:为的就是防刘秀这种人吧。

    刘秀:

    朕就挪个你的牌位你记到现在?

    【汉高祖】刘邦:这人还挺霸道,是不是平时也听不进去劝啊?

    “也不算完全听不进去劝吧,主要还是得看谁劝。”

    【秦始皇】嬴政:然后呢然后呢,帝师之前说明朝比宋骨头多硬了几代,具体是几代?

    “五代吧,当然,这五代也不是完全都是明君,但是除了前面五代,明朝后面的皇帝基本上都有点没眼看。”

    “反正还有时间,慢慢聊吧。”

    慢慢聊好啊,嬴政恨不得拿个放大镜来慢慢聊。

    “如果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没死的话,本来明朝是可以有一个很顺利的权力交接的,朱元璋也能少杀点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