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百无禁忌[快穿]》 20-30(第5/25页)
踏着月色回到的府邸,“520,这两个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风和颂投靠了他后,温如瑾当时就表现出一副吃惊的模样,念叨出了“兰陵云珠子,会稽临江仙”这个名号,说实话,他确实是有试探的意思在里面的——
“兰陵云珠子,会稽临江仙?先生如此惊才绝艳之辈,怎可屈居人后!?这云珠子,是何许人也!”
可惜了风和颂这次不配合,只道是——“在下知道此人,位居此人之下,在下心甘情愿。”
“哦?先生认得此人?”
“天下云涌,英才辈出,大多数,在下都是知道一二的,不过……也仅此而已了。”
话说到这一步,温如瑾就不能继续问下去了,虽然他敏锐地察觉到了风和颂的情绪不太对劲,但是出于各种复杂的理由,他不可继续问。
再问,那就是冒犯了。
人家好歹是天下第二的名士,来投奔你了,你不得捧着点?
还抓着人家死命地打听那排在他前头的那人,你这是什么意思?
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是吧?
这也太不尊重人了。
没关系,温如瑾还可以问520。
不过这一次,520让他失望了。
“奇怪?老温你的判断也会失误吗?我查不到两人之间的联系,云珠子一直隐居在某座山上,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信件往来。”
温如瑾沉吟了一会:“他们之间,该不会是卧龙凤雏那种,得了两个会死一个的关系吧?”
作者有话说:
稳如鸡:千万不要这样!,我需要打工人,就像需要黄金,多多益善!
·
第23章 (二更)
温如瑾的判断也会出错吗?
毫无疑问, 这是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一方位面的天道尚且有力不能及之处,以至于造成了今日这番无法挽回的局面,从而不得不求助于“道”之下所管辖的宿主们, 更何况, 温如瑾本质上,也只是一个人。
一个比较能打能抗的人罢了,判断会出错,再正常不过, 以往也不是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毕竟世界上聪明人很多,总觉得自己是最聪明的一个, 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
“也许他们销毁了他们之间的‘联系’。”温如瑾说。
他最终还是觉得自己不是无的放矢的, 提及兰陵云珠子,身为与之齐名者风和颂的态度十分微妙,那略微僵硬和不自然的表情,不自觉移开的眼神, 都在说明他们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某种很深刻的联系。
至于520为什么查不到,那大概是天下的东西只要是实物所在,它都能查到, 但是倘若路过两个人在它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交谈了那么几句话, 520是无法捕捉到的。
520不明白他为啥要纠结这个:“问题很大吗?”
“不好说,”温如瑾摇了摇头,“我们的目的是卧龙也好,凤雏也罢, 多多益善, 没有利益团体会嫌弃人才太多。所以如果他们之间只是认识, 或者只是有些许龃龉, 那都还好办。”
但要是什么不死不休的敌对关系,那就完了,他们根本无法身在同一个阵营,甚至会特意地去挑选敌对的阵营,如此便是给温如瑾一统天下的进度增加降速buff。
所以,搞清楚他们之前的关系,是温如瑾做出以何等态度针对云珠子的重要参考。
是拉拢,收入麾下。
还是先下手为强,杀了对方?
******
和系统说这些没啥意义,主要是那么多年过来了,温如瑾发现这厮可能缺少某根筋,很多事情依然处在似懂非懂的状态,简单点说就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在风和颂出发半个月后,温如瑾也举军前往河南郡。
“愿吾儿,旗开得胜!”长孙元正声若洪钟。
围在街道两旁的百姓,也在山呼海啸一般地跟着呐喊:“公子旗开得胜!旗开得胜!”
温如瑾向他们挥手,拜别长孙元正,眼神跳远,看到了那高高的茶楼上,正挤挤挨挨地站着他的义母姐姐弟弟妹妹。
他冲她们笑了笑,引起了周遭的百姓一片惊呼。
以温如瑾的身高,想要踏上马踏再翻身上马,那十分困难,毕竟马踏放太低也不好看,不过他一向是直接原地腾跃而起,稳稳落在马背上的,今日在众目睽睽之下,他那干脆利落的上马动作,恍若一场令人振奋至极的绝佳演出。
随着他起跳,周围的百姓便开始震惊大叫出声,而后看着他跳得那般高,动作那般行云流水,落在马背上那般轻盈,百姓们更是激动地疯狂鼓掌。
不知是谁带的头,等温如瑾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齐声地喊起来了:“公子仙人投胎,必定所向披靡!”
“诸位父老乡亲,”温如瑾冲他们拱了拱手,“日头晒,还请早些回吧!”
此时正值春日,武林郡的桃花开得极好,温如瑾的大军所经之处,仿若穿越了一片粉色的桃花的海洋。
而这片海洋中,洋溢着武林郡无数百姓热情激昂、兴奋难言的笑脸。
有个佝偻着腰背、拄着拐杖的老妪,硬是趁着众人不注意,从拦道的士兵腋下钻过,生生闯到了温如瑾的骏马之前,温如瑾驱马本便不快,见老妪窜了出来,更是直接勒马,停在了原地——
“公子!请公子收下这袋的黍子吧!”那白发苍苍的老妪一下子就跪在了马前,高高地举起了一个老旧的布袋,举过自己的头顶。
温如瑾当即下马,疾步上前托起这老妪的手臂:“老人家快快请起。”
“昔日公子铲除人头山上的匪徒,老妇独子便是在拜师学业的路上为其所杀,公子于老妇有大恩大德,今老妇无所报,唯有一袋黍子!”老人浑浊的眼睛,沾满了泪水,“今闻公子出征,特来将黍子献于公子!还望公子,莫要嫌弃。”
这老妪的举动,像是按下了某个开关一样,顷刻之间,周围的百姓呼啦啦地跪了一地,而那些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粮食,却被好好的装在篮子里、布袋里,远远地抛向了这些即将离开武陵郡的士兵。
他们的声音嘈杂成一片——
“夜遇歹徒,为公子所救,公子于我有救命之恩!而今只有一袋豆子,还望公子,万莫嫌弃。”
“公子为我等卑贱之人,下凡而来,苦之矣,怎可不报!?”
“小女差点为兵痞所辱,老朽本已绝望,然公子御下极严,闻之,当众斩杀兵痞。至此,兵无敢犯民,公子大德,永生不忘!”
……
字字句句,发自肺腑,他们的热忱,比这漫天的桃花都要热烈,这叫温如瑾如何不动容?
温如瑾提着老妪的那袋黍子,仰头看向了朗朗青天,高声道:“今受父老乡亲之米粮,虎来日,定百倍相偿!”
盛情难却,温如瑾只好叫管理后勤的兵士们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