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藏天光: 第129章 第129章 粮草押运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袖藏天光》 第129章 第129章 粮草押运(第1/2页)

    第129章粮草押运

    早朝之上,百官手持笏板,躬身朝殿上的天子行礼,山呼万岁。

    启善庄重:“平身,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兵部侍郎苟秀手持笏板,踱步到了殿中,“启禀陛下,昨夜兵部收到林北驻军军情急报。巴尔军中先遣斥候几十余人,于几日前翻越城墙,偷袭我林北驻军巡防二营,杀我林北驻军巡防二营三四十余人,而后巡防二营驻军点燃烽火台,沈将军正好在边境巡防,已帅军急赴巡防二营御敌,并与巴尔前翼一支展开反击激战。”

    早朝伊始就是这样劲爆的消息,殿中纷纷哗然。

    啊?!

    这!

    朝中上下全然没有料得今日早朝之上先来的会是林北这处的消息。

    自去年怀城之乱,谭进谋逆被诛杀,再加上遭遇寒冬,巴尔之事让整个朝中人心惶惶。但去年一整年,北边反倒安稳,倒是西边的同西戎的小摩擦不断,甚至出了沈将军在立城中斩杀西戎细作之事。

    转眼将至今年腊月,都以为这一年无事,北边的忧患也暂时应当过去了,却没想到眼下是西边安稳了,北边却忽然生了战事。

    巴尔同西戎还不同。

    巴尔人骁勇善战,这次不仅派出了前翼的一支,更让斥候在翻越城墙打探的消息时候杀了驻军三四十余人,这本身就已经是裸的挑衅。

    眼下已经没有谭进了!

    从西边到京城尚有层层屏障,地形也多有阻隔在,但是北部往下,近乎一马平川,这也是燕韩忌惮巴尔的缘故。早前还有谭进震慑巴尔,谭进死后,朝中调往立城的驻军近乎是早前的两倍,可见端倪。

    刚才兵部的呈禀,是说沈辞已经率领驻军迎敌。

    沈辞才赴边关,此时已经帅军迎敌,朝中上下无不唏嘘。

    刘老将军是西边驻军主帅,抱恙在家的三年,一直是沈辞在统管立城驻军。

    沈辞是刘老将军的徒弟,也有实际应对西戎大小战役的经验,而且谭进和娄驰谋逆都是沈辞斩杀的……

    苟秀一袭话说完,朝中众人心中都莫名提了提。

    幸好天子让沈辞去了林北,若是沈辞不在,巴尔人未必会如此忌惮,先派斥候偷袭巡防二营驻地;许是前翼已经直接进攻边防二营,那伤亡更重。

    朝中各怀心思之际,苟秀继续道,“凛冬将至,最怕军心涣散。沈将军当机立断带兵迎敌,可以最大限度稳定军心和林北民心。至今日早朝前,兵部再收到林北驻军急报,日前巴尔前翼这一支已经撤兵。”

    瞬息功夫,朝中纷纷松了口气。

    谭进死后,林北驻军其实大都畏惧巴尔铁骑,驻军将领也是,都怕吃败仗。因为林北没有谭进的第一场仗,怎么都得打赢!

    否则,就是林北驻军的罪人。

    但巴尔已经熟悉了林北驻军的打法,谭进和娄驰这样的主将都不在了,驻军很容易输给巴尔。

    亏得这一仗是沈辞打的!

    许是有侥幸,许是对方也忌惮沈辞,还许是沈辞带兵同谭进不同,出其不意,但这一仗,无可厚非,正如苟秀所说,给驻军和林北百姓都吃了一枚定心丸。

    朝中已有感叹,“亏得沈将军在林北。”

    “想是一路快马加鞭吧,否则哪能赶在这个时候?是没有旁的心思,都心系边关去了……”

    朝中的议论声越来越多。

    御史台和肖明举脸上都一阵红一阵白的……

    沈辞要真想谋逆,大可犯不上这么急赴边关去作战。

    眼下也不需天子出面,光是朝中的非议都不少。

    这样的边关急报,昨夜和今晨就已经单独到过陈翎这处,陈翎是一早就知晓的。今日早朝上兵部照常呈报,是告知朝中上下一声。

    沈辞没让她失望,也让她在朝中更游刃有余。

    譬如当下,陈翎朝苟秀道,“燕韩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有驻军值守,岂容巴尔铁骑肆虐!传朕口谕,巴尔先有偷袭在前,又有前翼一支入侵林北境内,挑起纷争,撕毁边境协议,诸如巴尔之徒,言而无信,命林北驻军全面迎战。所有军需后勤统一由兵部主持,月半之内,朕要全部送递林北驻军处!”

    “臣领旨!”苟秀带头,躬身领旨。

    朝中皆尽效仿,“臣领旨!”

    陈翎再问,“今日早朝还有旁的事吗?”

    大理寺少卿姜宏允出列,“启禀陛下,湖城官银失窃与平南侯府牵涉其中之事……”

    姜宏允话音未落,宁相开口,“此事不宜今日早朝再提,陛下,老臣觉得此事应当延后。”

    姜宏允微怔。

    也忽然反应过来,今日早朝之上被巴尔铁骑进犯,林北驻军御敌之事削弱了。此事涉及沈将军,平南侯又是沈将军的姑父,此时提起确有不妥。

    宁相说完,方四平也出列,“臣附议,此事当容后再提。巴尔战事一起,所有军需物资当中,粮草先行。眼下已经临近冬日,当年的粮食盈余应当都有大致数量。范大人,眼下各地粮草储备是否可供林北驻军之用?”

    宁如涛看向方四平。

    方四平为翰林院编纂,主管朝中机要文书及天子要事跟进,位同副相。

    天子口谕才下,方四平便直接在朝中问起粮草之事。

    宁如涛意外。

    而方四平提起,范玉也出列。

    范玉当时是顶着抽查各地粮仓名义离京的,十月中旬回京,为了避嫌,曲边盈十一月初抵京;范玉回京后,禀命了私下巡查粮草的进程,天子盛怒,弹劾了几处官员,微妙的是,这其中就有早前闹得最凶的湖城官银失窃案的湖城知府。

    范玉这一年多来在户部理事卓有成效,户部主事官员悉数下狱及革职后,范玉以户部员外郎的身份主理户部之事。早前差不清楚的烂账悉数查明,各地的粮食数量在近两年内头一次理清,朝中赞许声无数。

    范玉也在十月回京之后升任户部侍郎。

    在户部尚书到任之前,任为户部主事。

    户部侍郎已算朝中要职,眼下户部尚书空缺,朝中大小事宜都与户部相关,便都要经由范玉处。

    同方四平一样,范玉也对朝中大小事宜清楚明了。

    方四平问起,范玉应道,“启禀陛下,自去年腊月起,户部就已在开始筹措林北驻军用粮,以备不时之需。经过一年连续筹措,粮草都已备齐,林北所需即日起便可分批押运北上。”

    范玉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多少户部没有这么硬气过了,年年哭穷的都是粮草和军饷。

    军饷这次暂且无论。

    范玉这次巡访各处,光扣出的私粮就有不少,还且不说连带牵涉出的各地粮食的暗仓交易,光这条就充公了大批粮食。不少世家和地方官吏都受了牵连,也成了压死户部早前主事的最后一根稻草。

    杀鸡儆猴之后,朝中上下都知晓范玉并非世家出生,又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