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160-1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160-170(第16/19页)

基,而且羌戎贵族对于他这位混血首领多有不满,他想要坐稳羌戎首领的位置,就必须要依附于大燕。

    这些年里,在李宜春有意无意的推动,以及大燕越来越咄咄逼人的兵锋威胁下,大燕在燕西兴办州学,加强对榷场的控制,严格管控盐、铁、茶、马等重要物资的大宗生意流通,扶持那些亲近大燕、心向大燕的贵族……

    经过二十年如一日的渗透,羌戎王庭里会说汉话的人越来越多,大燕对羌戎的影响也越来越深。

    “李宜春是我们扶持起来的人,我们能通过和平的方式将羌戎纳入领土版图吗?”

    “这不现实。而且李宜春当了这么多年的羌戎首领,他心里未必没有旁的想法。”

    “不错,依我之见,我们可以一边与羌戎展开谈判,一边让行唐关的军队行动起来。先礼后兵,要随时做好用武力收复羌戎的准备。”

    大燕的疆域很广袤,但没有一片地方适合养马。

    除了燕云十六州外,放眼天下,最适合养马的地方,就是羌戎所占据的贺兰山——那里有着全天下最好的马场。

    大燕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就必须要培养出骑兵精锐,而想要培养出骑兵精锐,牧场就不可或缺。

    所以吞并羌戎,是霍翎北伐大计里,必不可少的一步。

    “如果我们对羌戎动兵,大穆不会坐视不管。他们肯定会派兵支持羌戎。”

    “这一点确实不可不防。”

    一番畅所欲言后,众人基本得出一个共识:

    作为宗主国,他们要有宗主国的气度,先派一支使节团去羌戎进行谈判,试探羌戎的态度,如果羌戎不肯乖乖投靠,那他们只好先礼后兵,断掉榷场贸易,派出大军压境,用拳头来跟羌戎好好讲道理。

    ……

    毫无疑问,使节团是个非常好的差事。

    不会有生命危险不说,要是能靠唇枪舌战就兵不血刃拿下羌戎,不说青史留名,加官进爵肯定是少不了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使节团上。

    那些个有能力有地位的自不必说,目光全都放在了正副使的位置上。

    那些个知道自己争不过的,也不去争抢正副使的位置,只想着把自己或族中晚辈塞进使节团里混一份功劳。

    而季衔山也在这件事情上,再一次深刻感受到了母后的手腕——

    通过抛出“吞并羌戎”这个极具诱惑的鱼饵,将反对派、中立派和支持派全部都拧成一条战线。

    在羌戎被彻底拿下之前,再也没有人会主动站出来要求太后还政了。

    因为想要推动吞并羌戎这样的大事,他这位年轻天子的威望是不足够的,必须有太后在朝堂上坐镇才行。

    季衔山深吸一口气,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拎得清轻重缓急。

    亲政之事暂不可为,那就转换思路,想办法多塞几个自己人进使节团。

    尤其是正副使的位置。

    他不贪心,但使节团有一位正使和三位副使,至少也要给自己人争取到一个位置。

    第169章 第一百六十九章时隔二十四年的攻心计……

    霍翎在抛出“吞并羌戎”这个鱼饵前,就已经猜到了朝堂众人会有的反应。

    以她如今的身份地位,只要不是那种明确反对她的官员,霍翎都可以重用。

    适当给各方势力分润一些好处,才能让满朝文武拧成一条线,劲往一处使。

    所以使节团的其他普通成员,到底是太后党的人,还是支持皇帝的人,又或者是宗室、世家、勋贵出身,霍翎都不在意,只要各方势力最后推举出来的是能办事的人就行。

    真正需要霍翎在意的,只有正副使的名额。

    出使羌戎,确实不会遇到任何生命危险。燕西驻扎着十几万精锐将士,给羌戎再大的胆子,他们也不敢对大燕使节团下杀手。

    但是,她派遣使节团出使羌戎的目的,是为了说服李宜春和羌戎贵族,让他们乖乖放下屠刀,放弃抵抗,归顺大燕。

    李宜春确实是大燕一手扶持起来的,亲近大燕的羌戎贵族也不在少数,可亲近大燕是一回事,彻底并入大燕、成为大燕的一个州郡又是另外一回事。

    霍翎和李宜春这些年一直保持着通信,可私交归私交,真要让李宜春乖乖俯首称臣,李宜春心里会没有点儿别的想法吗?

    他真的像他在信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心向大燕,不贪恋羌戎首领的权势地位?

    怕是不见得吧。

    所以这回出使到底能取得多大的成果,就看使节团能做到哪一步了,尤其是看正使能和李宜春谈判到什么地步。

    这个出任正使的人,不仅要足够熟悉羌戎的情况,还要有勇有谋,能言善断。

    毕竟羌戎王帐与大燕京师相隔太远了,霍翎只能定下一个整体谈判基调,在很多细枝末节上,都需要正使和李宜春接触过后,按照实际情况做出决断。

    能够同时符合这几个条件的人少之又少。

    而在仅有的符合条件的人选里,宋叙是唯一一个,有过不止一次出使经验,还曾经深入过羌戎王帐,与李宜春打过交道的人。

    霍翎并不怀疑宋叙的办事能力,只是宋叙的立场,难免让她迟疑。

    斟酌片刻,霍翎提笔,在白纸写下几个名字。

    名义上的正使不能是宋叙。

    靖国公老成持重,又向来有分寸,有他这个正使在上头坐镇,底下人也能放下做事。

    邱鸿振在工部左侍郎的位置上待了也有快十年了,差不多是时候立个功劳,挪一挪位置。正好他在燕西做过几年县令,塞进使节团当个副使也合适。

    还有一位副使,霍翎定了祝青云。

    当看到这份名单时,宋叙是什么想法,丁景焕不清楚,但丁景焕心里的想法很复杂。

    以宋叙的能力和资历,其实是完全足以胜任正使一职的。

    宋叙是文盛安的学生,还是陛下的老师。

    在太后和文盛安相争之时,太后可以完全信任宋叙的立场,放心重用宋叙。

    但在太后和陛下相争之时,太后已经开始不信任宋叙的立场了。

    ……

    正副使的人选定下来后,各方势力的角逐也差不多告一段落了。

    使节团里,除了祝青云外,还有桑玄清等好几名女官。她们名义上是奉霍翎之命跟随使节团,实际上是代表暗阁前往羌戎,接触暗阁安插在羌戎里面的钉子,为谈判提供情报便利。

    临行前,霍翎单独召见了几位正副使,与他们各自密谈交代一番。

    使节团带着国书浩浩荡荡离开了京师。

    与此同时,驻守在燕西和燕北的军队,也都配合着使节团的行动,开始加强巡逻和换防,用兵锋保持着对敌人的威慑。

    而在使节团正式出发之前,

    燕西这边早就有官员奉太后之命,在私底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