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和丞相有个崽[种田]: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书后和丞相有个崽[种田]》 30-40(第12/31页)

海中挤来挤去。

    很快,在一阵锣鼓声中,十来个汉子在正月的冷天里打着赤膊就出来了。

    “砰———”

    “哗———”

    夜幕之下,铁水受力高抛四散,如同闪烁繁星。锣鼓齐鸣,火树银花,舞龙队在这欢快喜庆的声音中,出现在这梦幻般的闪烁世界里。

    仿佛真有龙游星河,神秘又美丽。

    云初与云怀瑾都被这瑰丽壮观的场面吸引,父子二人同款惊讶脸,发出一声又一声没见过世面的声音,“哇~”

    表演结束后,很快又来了一个烟花表演。

    这烟花并非是绽放于空中,而是高挂于高架之上。

    架上会放置着诸多傀儡人偶,点燃引线之后,闪烁的光芒与铁花相差无几,照亮了一众制作精美的傀儡人偶。

    又由几人抬来个高架,亦是个烟花。

    那高架上是个大圆筒状的东西,由专人点燃后,火花四射,星光闪烁。

    在数息之后,那高高吊着的圆筒突然往下坠了一层,露出漂亮的花草造景。

    烟花流火还在闪烁,于瞬息之后又往下坠,露出一排的傀儡人偶。

    如此下坠数次,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景观,漂亮的不可思议。

    也完全颠覆了云怀瑾对于烟花的理解,这真是太美了!

    看完了表演后,云怀瑾抱着云初又往前走,竟然叫他看到了卖仙女棒的摊子。

    不过这里不叫仙女棒,而叫滴滴金。

    云怀瑾买了一些,带着云初找了个空点的地方玩了起来。

    云初第一次玩这些,他有些害怕。但更多的是好奇与激动。

    父子二人旁若无人的玩了好久,看着眼前如星闪烁的光芒,如同自己也短暂的拥有了星光。

    他们总在最开心的时候,看向彼此,想要分享此刻的喜悦。

    父子二人脸上的笑,在这闪烁的星芒中,就没有消散下去过。

    丰水县虽也没宵禁,但终归是个小地方。

    热闹过了之后,慢慢归于平静。

    到了深夜,东街的人群已经疏散许多,城门口有不少结伴出城的人。

    云怀瑾也带着玩的疲惫的云初回了庄子,父子二人上了马车后,便缓缓的睡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云怀瑾听到了方老三刻意压低的声音。

    “东家,东家。”

    云怀瑾被叫醒,人还有点迷糊,鼻音有些重,“怎么了?”

    “前面好像有流民。”

    闻言的一瞬,云怀瑾彻底清醒。他推开侧面的小窗,探头看向前方。

    马车依旧在行驶,周围又有不少打着灯笼,结伴出城的百姓。

    古时的黑夜也不是伸手不见五指,而是能借着天光看清些四周的。

    因此云怀瑾很快就看清不远处有一群衣衫褴褛的人,步履蹒跚的走来。

    这些人瘦如枯树,形同槁木。

    他们在路过百姓们的时候,会抬头打量一下对方。

    很快又会低下头去,像是无知无觉一般,朝着丰水县的方向继续走。

    云怀瑾怕云初冻着,很快关了窗户。

    心中有些不安,丰水县这会竟然就有流民了?

    可丰水县开春亦有旱灾,流民此时前来,届时只会雪上加霜。

    此时丰水县县衙,衙役们匆匆赶回,又匆匆离去。

    大开的城门被紧急关上,尚未出城的百姓们也被关在城中。

    突入其来的变故,增加了人们内心的恐惧不安。

    在一番打听之后,百姓们得知外头来了一拨流民。

    百姓们心中惊奇,好好的丰水县怎么会有流民聚集。却也知道这事怕是连县令都茫然着,不然今岁的灯会也不会照办不误,早就停了大关城门了。

    知道外头有流民,他们也不敢黑灯瞎火的时候再往外走。只能在城中留宿一夜,等天亮时再结伴出行。

    县衙的灯亮了一夜,赵县令在衙里发了半宿的火,将北面的一众官员骂了个狗血淋头后,还是得认命的想办法安置流民。

    流民是万万不能入城的,于城中百姓安危有损,也不利于管理。

    眼下只能先在城外设置粥棚,再给些塞着芦苇柳絮的薄被以供取暖。

    棉被他丰水县是拿不出的,哪里有那么多钱买这些?

    就连施粥的粥棚,他都得腆着脸去找县里的富户才行。

    不然就衙门粮仓里的那点米粮,除去衙门的日常开销外,剩下的那点够吃个什么的?连点米汤都熬不了。

    一想到要去找那些不好说话的富户,赵县令心中又是一气。关上门独自骂了好一会,这才换了副严肃模样叫人去叫县里富户过来。

    县中富户不少,但是能有能力配合衙门施粥安置流民的,只有六家。

    这六家人也是第一时间就知道城外有了流民,这时候县令喊他们来,也就只有一件事。

    他们心知平日里得了衙门方便,现在就是他们要回报的时候。赵县令在说了施粥后,六家人没敢多推辞,便都同意了。

    粥棚很快就搭了起来,城外燃起炊烟,让食雪止饥的流民们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施粥的事,就这样轻易的办成了,赵县令却没有多开心。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刚开始的时候,都会好说话。等到了后面,才难搞。

    他第一时间找人探来的消息,知道流民都是从岷州府来的。

    才知那边早已大旱,可知府为了能早日做出“功绩”升迁,竟一直瞒着不报。

    这就算了,还上书朝廷说岷州丰收。这丰收就意味着税收上调,百姓本就因受灾少食,可官员下令要交粮作税,他们又能怎么办?

    没多久岷州府就乱套了,知府第一时间下令关上城门,不准人跑出去。

    刚开始是拦住了人,可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人饿死,越来越多的人变成吃人的怪物。

    为了不饿死,为了不被吃,想活着的人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拼了命的往外跑。

    一路过来,那些府县都不敢管他们,这就是个烫手山芋。

    于是都叫人将他们往下一个地方驱逐,就这样流民们被一路驱逐到了丰水县外。

    赵安民听着下头人打探来的消息,心想岷州大乱,那知府怕是活不成了。

    流民也只会越来越多,前头那些府县不敢收,也是怕越聚越多,到时候不好弄。

    而且北地本就缺粮,把人往南边送,也是给条活路。

    不然真继续在北面留着,不是冻死就是饿死,左右都是一个死。

    只是这些流民对他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烫手山芋?落在他的地界,他若是处理不妥,便是他的过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