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吾乃孝悌仁义汉太子也》 190-200(第25/33页)
小小一方池塘,竟看着有些热闹了。
刘备抬头看月,低头看水,又看向言笑晏晏的少年郎。
这一幕夜景本该是寂寥和凄凉,再加上乱世之中城池中怎么也散不去的压抑哭声,更显几分鬼气森森。
但刘盈站在那里,他心中竟觉得此景“热闹”,真是神奇。
“我知道你心里在彷徨什么。”刘盈率先坐下,又指着一处石凳。
刘备顺从地坐在刘盈对面。
“大汉若复立,确实有诸多困境。此世有我在,你是没希望复兴大汉了。”刘盈笑了笑,在刘备脸色沉下后,道,“但在没有我的世界,复立大汉也并非是最差的选择。”
大汉复立,一是难以根除吸附在大汉四百年王朝的蛀虫,二是难以对制度进行太彻底的改革。
至于大汉复立,会不会像后世人所想的那样,华夏从此万世一统,刘盈坚信,绝无可能。
其实纵观世界历史,也知道这绝无可能。
世界历史中,只有隔壁某岛国万世一统。那是因为他们地盘又小又封闭,外界压力很小。再加上神道教的政教合一,才会保留天皇为“宗教领袖”。
不看华夏,看看西亚欧洲等地,复辟的王朝不知多少,但谁也不能万世一系。
华国人对“帝王万世一系”有误解,主要是对世界史不了解。隔壁岛国离得近,就把隔壁岛国当常态。
这和什么双生子不吉祥,嫡王爷发配庶皇帝的嫡嫡道道,都是隔壁岛国和半岛国的糟粕。
就是乱成一团猫抓过的线团的西欧中世纪,也没说哪个王朝能长久存在。因为王朝内部可能会傻缺,但有外敌啊。
以另一个岛国为例,昂撒人征服了本地苏格兰人,难道会改成苏格兰的姓?法国人打赢了英法战争,难道还要认英国人为祖宗?
大汉才四百年,再来一个“大汉”,顶多也就六百年。周朝八百年天子说什么了?谁把他们当回事吗?
能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华国人,骨子里就带着一股子叛逆劲儿。
若王朝让他们过不下去,他们宁愿和王侯将相同归于尽,也不肯妥协。如果真的有所谓“天命所归”,那老天爷都要被他们掀了。
从古至今,从神话传说到如今的大汉乱世,华夏人民就没有对上苍妥协过。
若有本事的英雄,更是各个骄傲。
自己都当皇帝了,正统就是自己。改姓?改个屁。
后世已经有人这样做过了。刘裕称帝的时候,就有人向刘裕献策,让刘裕改国号为“汉”,以显示自己是正统。
刘裕就说改个屁。
“再说了,北边有敌人,南边有敌人,海外还有敌人。”刘盈笑意“盈盈”,汉圣宗圣皇帝刘盈的那种“盈”,“若大汉后人真的傻缺到要跪拜一个万世一系的皇帝,那大概中原也没什么战斗力了。难道那些蛮夷入关后,还能给大汉一个面子?”
刘盈想想就可乐。
你要说“汉族皇帝”就算了,那换成北魏皇帝、辽朝皇帝、金朝皇帝,还有著名的大元皇帝大清皇帝,他们认不认大汉啊?
那肯定是不可能认啊。
中原不争气,那就蛮夷入关呗。反正都是咱华夏,中原太拉胯,民族融合会打醒你。
世界史中有外敌的王朝都不可能万世一系。
要说让皇帝这位置最稳固的办法,就是脑袋贵恙的君主立宪制了。但就是君主立宪制,西方那岛国还年年讨论,他们的君主有没有必要继续存在。
“所以如果你再立大汉,也没什么了不起。我相信后世人的智慧。”刘盈安慰道,“如果后世子孙不争气,总会有天灾人祸打醒他们。安心了吧?”
刘备:“……”
我安心个屁啊!!!
别说什么安心了,他都快疯了!
什么蛮夷,什么海外,什么后世,小祖宗你究竟在说什么啊?!
刘备捂着胸口,差点一头栽进池塘里。
若不是怕把小伙伴吵醒,他们会打扰自己欺负备备好大孙(管他什么孙,都是孙),刘盈都要放声大笑了。
看看刘备这扭曲的神情,太有趣了。刘盈回家就画出来,给阿父阿母他们也乐一乐。
刘备看向刘盈的眼神,颇为幽怨。
他破罐子破摔道:“你真的是人吗?”
刘盈笑道:“是啊。”
刘备讥讽:“熟知后世五百年的人?”
刘盈自得:“何止五百年啊。”
刘备:“……”
不行了,他又想跳池塘了。
或许自己已经睡着了,此刻正在做梦!
刘盈不放过刘备。他抓着刘备粗壮的手臂,继续叨叨个没完。
刘备的眼神已经完全黯淡无光了。
他甚至都怀疑,眼前的“张盈”是不是大汉哪位老祖宗降世。不然“张盈”看他的眼神,不会如此慈祥。
但哪位老祖宗会这么恶劣啊?
刘备本想猜,是不是汉高祖看不惯后世子孙太废物,亲自下凡推翻腐朽的大汉了。
以汉高祖的性格,他真的做得出来这等荒唐事。
但刘盈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很明显是活泼的年轻人。
洒脱的老年人和活泼的年轻人,差别还是很大的。在刘盈与朋友玩闹时,他身上年轻人的活泼气息之重,让人不可能错判他的年龄。
刘备又猜,这老祖宗难道是汉武帝?
但他很快又否定了这一点。因为汉武帝对大汉覆灭,一点都不洒脱。
猜来猜去猜不透,刘盈不肯说,只挤眉弄眼让刘备受够了毒打就来寻他,他再告诉刘备。
刘备正想掩面而逃。
想说的话暂时说完了,接下来的话,真的要等刘备再来寻自己,刘盈才会说了。
刘盈意犹未尽地做总结:“所以你也不用太忧伤。你不知道这个本应该没有我的世界,会变得有多荒唐,还不如你三兴大汉呢。你若能有个和你一样烈性又看得到黎民百姓的后人,能咬牙不接受投奔公卿的道德绑架,好好剔除大汉的腐肉,再来一个大汉也不是不行。”
刘备建立蜀汉时,其实已经不用担心大汉公卿的影响。
因为他败了太多次,有点本事的公卿子弟,都已经投向他人。
点一点蜀汉中的高官,顶多是个益州豪族。那和地头蛇没区别,算不上什么世家豪门。
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益州的豪强翻不出一点水花,更别提左右蜀汉的经济制度。
所以蜀汉除了有个“汉”字,其实完全是一个新兴王朝的底子,其勋贵阶层全是“新贵”。
只是蜀汉的底子太薄了。夷陵一场大火葬送蜀汉几乎所有后备人才,蜀汉的末路几乎已经到了眼前。
诸葛亮北伐时,也深知自己是“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