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之宫女上位记》 22-30(第25/29页)
几句。
梁九功便将前因后果解释了一遍。
听闻此事又是李舒窈一力主导,皇上沉吟片刻,落下一句评语:“心倒是挺软的。”
只那泡茶的功夫学了俩月,是一点儿长进都没有,不是烫了就是凉了,反还要他这个做主子的来适应她……
想着,皇上手中的奏折敲了敲桌沿,对梁九功说道:“再给她找点事情做吧。”
“皇玛嬷身边是不是有个姓梁的嬷嬷,早些年很会泡茶,皇考在时还夸过几句?”
梁九功敛下眉眼想了想,缓慢地点了一下头,语气迟疑地说:“可梁嬷嬷如今在宫中待的时间少,每月里,只有半个月是在宫中伺候的,皇上,要把梁嬷嬷招来乾清宫么?”
只为了给一个奉茶宫女调教泡茶的功夫,是不是太过大张旗鼓了一些?
皇上没说话,脸上露出个沉思的神情,过了一会儿,回过神来,继续低头看向手中的奏折。
梁九功也不敢追问,只当这只是皇上的一时心血来潮,意识到不可行之后,便果断放弃了。
他走出去为皇上端来一碗甜汤,见皇上看奏折看得专注又投入,想了一会儿,将甜汤放在御案的角落处,以免得甜汤倾洒,污了奏折上的笔迹。
不料皇上看见那青花留白云龙赶珠纹碗,不知是想起了什么,指着那碗甜汤,轻声说道:“把这个,给郭络罗氏送一碗过去。”
梁九功“嗻”了一声,扭头就要走,走了两步忽的停下脚步,“皇上,就送一碗么?”
那李舒窈还不得跟郭络罗氏争起来啊?
他这话问完,皇上就掀起眼帘,眸底没什么温度,不凉不热地瞥了他一眼。
梁九功立马打了个寒颤,小心翼翼地退出了御书房,心中知晓,这便是皇上给李舒窈找的“事儿”了——
皇上也不知是出于什么心理,没事就爱逗着人家小姑娘玩,之前账册那事儿,林嬷嬷原本是想着从内务府另外调一位嬷嬷,专门来带着李舒窈做事的。
可皇上一听完林嬷嬷的话,目光幽幽地思索了半晌,牛头不对马嘴地反问林嬷嬷:“只需她不再日日打扰你们就可以了吧?”
林嬷嬷听完神情一怔,还未明白皇上这话的意思。
就见皇上不知从哪儿翻出了几本厚厚的书册,全部丢给林嬷嬷,同时吩咐道:“把这个给她送去,研究研究,学些大字,将来才好懂些道理。”
说完以后,不知是想到了什么,语气还颇有些幽沉地抱怨了一句,“现如今,就连五岁的保清都知晓要好好读书了,她一个十来岁的大人,成天就知道吃喝玩乐,不思进取,这像话么?”
林嬷嬷和梁九功对视了一眼,二人皆沉默下来,不敢说话。
心里实则很想问,皇上,您为何要拿李舒窈去跟大阿哥比?
……
甜汤送到围房时,李舒窈正跟清瑶一起,软声劝着月淑要想开一些。
月淑哭得两眼通红,肩膀一抽一抽,但眼泪却是没有再继续往下掉了,只咬着下唇瓣,表情看来十分哀切。
清瑶劝了一会儿后,见她露出个思索的表情,猜她大致听进去了一些,便拉住还在唠唠叨叨的李舒窈,冲她摇了摇头,意思是让她*安静一些,总要给人想通的时间不是?
灵萝端着数量比往常还多三分之一的点心进来,琳琅满目地铺了一桌子。
李舒窈见月淑没有动弹,自己也不敢坐过去,揣着双手,杏花眸里蕴着藏不住的担忧。
这时候,恰好乾清宫的人来送甜汤。
三人一起出去行了礼,谢了恩。
好奇之心最终还是压过了担忧之情,李舒窈的眼眸重新变得亮晶晶,凑近到清瑶的身边,探头探脑地往餐盒里面看。
清瑶知晓她孩子心性,也没推开她,伸手将食盒里的青花白瓷碗拿出来,掀开盖子,一股清甜的香气立时弥漫在屋中。
李舒窈一看。
“……百合莲子绿豆羹呀。”
这不就是绿豆汤嘛?
李舒窈撇了撇嘴,好奇之心没了大半。
清瑶却点了点碗沿,故意逗她:“皇上赏的,你不想喝两口?”
李舒窈摆了摆手,十分不感兴趣,“你喝吧,毕竟是皇上赏给你的,我吃灵萝姐姐准备的点心就好。”
说完,态度十分强硬地拉起月淑的手,走到桌边,按着她的肩膀让她坐了下来,又拿过一双筷子,夹了一块双色马蹄糕放入一个空盘,端到月淑的跟前,同时兴致勃勃地给她介绍了起来。
或许是天赋异禀,也或许是技能点都点在了吃喝上头,李舒窈介绍起点心来时,格外绘声绘色,将口感啊,味道啊,余香啊等特征都描述得那叫一个栩栩如生。
好似糕点已经吃进了口中一般。
月淑断断续续地哭了一下午,又因清瑶被人下毒一事惊得心神俱疲,此刻也感受到了几分饥饿。
于是便顺着李舒窈的话,拿起筷子,小口小口地吃起了盘中的双色马蹄糕。
看得李舒窈欲言又止,想说按照你这速度,吃一块马蹄糕的时间,她都能扫荡完一整盘了……
可是吧,看着月淑终于愿意吃东西了,表情也没有那么难过了,李舒窈动了动唇,到底没有多说什么,只默默将吃东西的速度放慢了些,以免得吓着她。
吃完点心,三人又回到榻上落座。
清瑶询问起月淑之后的打算。
月淑想了想,捏紧裙摆,小声说:“我想,那些银钱,就,就算了吧,他们无论如何都是我的族人,加上又照顾了我弟弟们一年多的时间,若是这时候上门去把钱要回来,我怕,怕会被人议论……”
清瑶有些理解地点了点头,二十四两,在她看来不过是个小数目。
但是对于月淑来说,因为这么一点银子,骤然失去了这么多年在外的好名声,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值的。
因为会议论月淑的那些人,可不会去想月淑这些年来到底为几个弟弟付出多少,又为她大伯一家提供了多少银钱和帮助,而只会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她不孝不悌,连同出的弟弟们都能弃之不顾。
月淑到底生活在宫里,无法干涉外头对她的议论,等到将来满了年岁出宫,只怕就要因为这些流言蜚语而寸步难行了。
当然,若是清瑶愿意的话,月淑或许可以躲藏在郭络罗氏的荫庇之下,过完顺遂的一生,可将来之事谁也说不好,万一哪天,郭络罗氏不在京城呆了呢?
清瑶想起之前回家的时候,她阿玛曾小心地用言语暗示过她,皇上似乎有意升任他为镶黄旗盛京左领。
若真是如此的话,只怕她们全家都要搬去盛京住了……【1】
清瑶还在想着,旁边李舒窈忽然想起什么,“那你的几个弟弟呢?”
见月淑和清瑶同时朝她看过来,李舒窈比手画脚地解释,“就是,如果你那几个弟弟,当真是跟着你大伯一起来坑骗你的钱财,害得你在宫中吃苦这么久,”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