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宠妃到法老[穿书]: 第114章 第 114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从宠妃到法老[穿书]》 第114章 第 114 章(第1/2页)

    艾丽希在溯河而上,前往底比斯的路途之中聆听了一回身处塔尼斯的碧欧拉“隔空”祈祷,想要看看她又“发明”了什么能够造福当地人的物品。

    “原来这次是纺车!”

    艾丽希兴致勃勃地聆听碧欧拉向“阿蒙神”的祈祷。

    碧欧拉这次也并不完全是“发明”,而是将塔尼斯人所使用的纺线工具进行了改造。

    古代埃及的经济一向依赖种植业,缺乏大片大片用以放牧的土地,因此每年会通过沿地中海的海上贸易进口大量的羊毛,在塔尼斯一带染色、纺成毛线,再织成精美的毛毯,然后送往埃及内陆。

    自海外而来的羊毛未必昂贵,但将其纺织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因此羊毛毯是绝对的奢侈品,通常只有王室和大贵族才能够享用。在室内铺设羊毛毯则是地位的象征。

    艾丽希自打穿书以来就见惯了羊毛毯,此刻听碧欧拉一说,才意识到了这种产品的商业价值。

    而碧欧拉的“改造”,正是在塔尼斯人已有的纺车基础上加以改进,造出了附带有三枚锭子的纺纱车,也就是说,一名纺织妇一次性可以纺出三枚锭子的毛线。

    这大大加快了塔尼斯人纺织的效率。

    原本塔尼斯的市场里仓储着大堆大堆来不及纺线的羊毛,在碧欧拉“改造”纺车之后没多久,这仓库里的羊毛竟然都消耗一空。原本堆放羊毛的库房里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大团一大团的毛线。

    立即有精明的商人,从腓尼基人那里大规模购进羊毛,然后再一转手,将已经纺成的毛线卖出去,中间能赚上一大笔。

    然而碧欧拉向“阿蒙神”祈祷的时候,却显得很沮丧、很挫败。

    “伟大的神明啊,您忠实的信徒想要请您解惑。”

    艾丽希一听,原来碧欧拉烦恼的竟是——她好不容易改造出了纺车,却完全不懂织机,别说后世诸如“珍妮纺织机”一类的设备,就连一座能够将毛线织成布料的织机都没法儿“创造”出来。

    最要命的是,作为一个现代人,碧欧拉明明知道存在这种技术,也知道这种技术能够彻底改变很多人的生活,可就是能力有限,没办法继续指点塔尼斯人继续“创造”出更加先进和高效的纺织机械出来。

    艾丽希听见碧欧拉的“祈祷”,第一个反应竟是:原来拥有光环的原女主也会为这个而发愁啊!

    她也没有想到,碧欧拉竟会在这件事情上卡了壳儿。

    其实吧,没办法创造织机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有纺车在,塔尼斯人处理羊毛的工作效率已经比以前高出了数倍不止。

    可是少女的祈祷声里却透露着愀然不乐。艾丽希多少能够体会到她的心境——明知有办法更进一步,偏偏因为自己所知有限,就是帮不上忙。

    而现在,碧欧拉的问题来到了“阿蒙神”这里,难题抛给了艾丽希。

    她应该如何回答呢?

    艾丽希想了想,登入“荷鲁斯之眼”,以神明的形态无声无息浮现于碧欧拉那座小小的营帐之中,吐出两个字:“火种。”

    碧欧拉一时间有些莫名其妙,毕竟她祈祷的内容只是“织机”,与火种相去甚远,八竿子打不着。

    但想着想着,少女那对如祖母绿宝石般幽沉的眼眸突然开始发亮。

    “伟大的神明啊,您的意思,难道是说——”

    “我其实不必手把手地教给他们所有的技术,而是指点他们,给他们一个全新的概念,一个基本的原理,一个可以探索的方向,告诉他们沿这条道路走下去必然是可行的?”

    艾丽希像她刚刚认识碧欧拉时那样,闭上眼睛,表示“是的”。

    碧欧拉却还没自行脑补完:“又或者,我应该在整天向我请教这个、请教那个的年轻人里,寻找几个有天赋的,鼓励他们大胆设想,尝试各种方法,让他们自行发明出有用的工具?”

    “是的——”

    艾丽希不带多少感情地回答。

    “啊,伟大的神明啊,我终于明白您回应我‘火种’的含义了。”

    “一个人的力量确实太过渺小,而此前的我太自大、太傲慢了,认为自己既然拥有来自千年之后的知识,就可以帮助这里的人实现巨大的科技跨越……”

    “实际上,只有将火种递出去,才能将它燃烧成人类文明的熊熊火焰!”

    艾丽希听着竟自惭形秽,要换她自己来表述,估计不会有碧欧拉说得那么动听。但好歹对于“意象”的理解是相通的,因此碧欧拉完美理解了她的意图,并且一洗适才的郁闷与惋惜,相反,这名少女精神振作,已经在摩拳擦掌,随时准备将能够提高效率、造福人类的“科技火种”传播出去。

    她见解决了碧欧拉的问题,就重新登了一次“荷鲁斯之眼”,这次以“眷者”的形态出现在碧欧拉身边,和碧欧拉唠了一会儿嗑之后,打听了舒和泰芙努特两位神使的去向。

    按照碧欧拉所说,由于干旱季节的到来,各地祈雨活动十分频繁,因此泰芙努特神使再一次踏上了“应邀”去各地降雨的旅程。舒神神使则陪伴妻子一起去了。

    虽然这两位已经离开,但碧欧拉还是对泰芙努特神使的状况表示了必要的关心。

    当然这事艾丽希也没有把握——按照常理,只要没有人在泰芙努特神使面前提起“死亡”这回事,泰芙努特神使就至少能够保持现状。反之那位神使就会像是阿西乌特城里的亡者一样,一但反应过来就倒地身亡。

    这种事不受任何人控制,无论是碧欧拉还是艾丽希,都只能送上良好祝愿,希望那两位拥有足够好的运气,并且珍稀两人在一起生活的每一天。

    告别了碧欧拉,艾丽希独自坐在她王船中的小小舱房里,回想碧欧拉的最新“发明”——纺车。

    如果应用“相似律”她还能发展出什么新奇的咒法吗?

    艾丽希想了半天,想到脑壳疼,也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应用场景。再加上夜色深沉,乌拉尼娅催促,她索性睡下,不再去想。

    毕竟上次“力之扭转”就已经耗费了她巨大的精力和脑细胞。

    这次艾丽希决定不再强求,任由自己进入甜美的梦乡。

    翌日清晨,御用领航者格里高告诉艾丽希:王船已经距离底比斯城很近,再有一天的路程,就能进入这座雄踞大河中游的伟大城市。

    艾丽希欣然走出船舱,欣赏底比斯附近的景色——毕竟这已经接近整个上埃及最发达、最繁华的地区。

    果然,王船两侧的河岸上,有人居住的村庄绵延不断,房屋鳞次栉比,只是在城市远郊,人口就已经显得十分稠密。和其它诺姆人们只聚居于小型城市的情形有明显差别。

    村庄中偶尔还能见到红色砂岩建筑的神庙——或者不应叫做神庙,因为它的规模太小只适合叫做“神龛”。但即使是郊外平民居住的村落里,都随处可见这样一座又一座用于供奉和献祭的“神龛”,可见本地民众普遍虔诚地崇信着一位或者多位神明。

    只不知道,这些高大挺拔的建筑之中,有没有供奉“阿蒙神”的。

    艾丽希自顾自欣赏两岸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