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司空》 100-120(第22/30页)
正成为……这个时代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凡事有利有弊,小空因为心性已经成型而保持着原本的正直开朗,但也因此不会那么轻易对这个时代有归属感。
第115章 张世良
到了年下,各部的工作都不多。
大理寺也是一样。烈火帮与火神教的案子都已经提交给了刑部,除了一些重要的案犯被皇城司提走,其余的大小人犯都已经或杀头,或流放。
而凤随带着人暗中调查的事情,也因为有皇城司插手,不得不将到手的线索交给曹溶。这种合作关系有利有弊,凤随早有心理准备。
但如此一来,他们的人也就差不多都闲了下来。
凤随包下了老白羊肉馆,请衙门里的兄弟们吃饭。
大理寺卿只露了一面,接受了一众属下的敬酒,然后给大家发了红包就走了。这一位也不太管事,但跟司空的老上司京畿衙门的蔡大人不同,他不但不怕事儿,在朝堂上的人缘还很不错。
以司空这个旁观者的视角来看,他与凤随配合的还挺默契,在朝堂上与同僚打交道的活儿他包揽了,在外面办案跑腿的活儿则交给凤随和他的手下。
对于司空这种不大擅长与上官处好关系的职场小白来说,这种上司还挺好的。
大理寺卿走后,又有几个人也很快退席了。这些人都是在衙门里做一些行政工作的,司空跟他们不熟,估计也都是大理寺卿的亲信。
这些人走后,席间的气氛才真正热闹了起来。
凤随给每个人都发了红包,家在西京的还发了鸡鸭鱼肉之类的年货。像陈原礼这种过年要回老家去的,就只发了银子。
因为转天一早就要出发,陈原礼不敢多喝,但整个人看上去都容光焕发,还一个劲儿说他们家哪条街上的某某小吃有多好吃多出名,一副出门旅游要给大家带土特产的架势。
陈原礼并不是一个人出门,还有另外四个兄弟跟他一起走。据说都是家在东京附近的。
这要是放在以前,司空保不齐就开始眼红了。但今年有师父在,还有几个妹妹在梧桐巷,他也算有家人一起过年了。
酒足饭饱之后,同事们陆陆续续离开,二楼的靠窗的一桌也只剩下了凤随和几个信得过的属下。
老板带着几个伙计把残席撤走,换上茶水果品,又识趣地退了出去。包店的主顾财大气粗,一晚上得的赏银够他平日里半个月的收入了。哪怕他们坐到半夜去,他也是乐意的。
这些人当中,就属司空年纪最小,于是他主动承担了端茶倒水的工作。
凤随见他眼角晕开一抹淡淡的红,眼睛里也仿佛漾着水光似的,与平日的清俊相比,显出了几分艳丽来,就知道他也有了酒意。但见他言谈举止又没有什么不同寻常,就猜他其实是有几分酒量的。
凤随觉得自己又发现了一个司空的小秘密。
司空给凤随的杯子里斟上热茶,还有些疑惑的看了他两眼。
凤随一笑,言归正传,“原礼你们几个,过了年就留在东京,暂时不要回来。具体做什么,等我的命令。”
陈原礼几人互相看了看,一起点头应是。
“过了年,朝廷就该商议送岁贡的事。”凤随说:“如果这差事能落到我头上,身边要带的人恐怕也有诸多限制,还不如先把你们都打发出去。”
陈原礼转过声,拍了拍徐严的肩膀,“我走了,这里就剩下你最大,那几个小的……都看着点儿。”
徐严因为喝了酒,脸上也红通通的,不过神智都还清醒,听他这样说连忙点头,“我晓得。”
司空怀疑他这句“几个小的”里面,也把他包括进去了,颇无奈的想,要是说出自己两世加起来的年龄……吓死你们!
陈原礼嘱咐完了徐严,又回过头来说他,“小空也是,遇事别莽撞。”
司空,“……”
司空悻悻点头,“知道了。”
凤随又悄悄的告诉他们一个重量级的消息,“朝廷已经向兴元府增兵,三天前传回来的消息,赵懋那老贼已经被迫退回了成州。数月前打下来的金州已经收复,估计再过几日,捷报就要进京了。”
坊间有关兴元府的消息并不那么灵通,听到这个消息,一众属下都露出了吃惊的表情。
徐严忙问道:“从哪里增兵?”
“西路军。”凤随说:“如今守着陇右的是定西侯贺望知,他与庆保是儿女亲家。”
朝廷派他去增援,或许也有这层考量在。
司空等人之前看过军报,知道兴元府一带指挥战事的是上将军庆保。这人曾做过青州牧,也曾在矩州看守西南门户,后来回京养伤,被调入西大营。
“庆保向西,贺望知的儿子贺周南带了三万大军从西宁州出发,两队人马在凤翔府汇合……”凤随说起这些,脸上并没有什么动容的神色,平平淡淡的,像在说什么不相干的事,“之前赵懋已经打下了的兴元府以北的三座城池,都已经被贺周南与庆保收回了。”
司空忙说:“这是好事。”
不管谁胜谁负,内战消耗的都是大宋自己的兵力。蚌鹤相争,渔翁得利,回头别凭白便宜了外人。
凤随点点头,“我知道这是好事。我只是觉得……本来不该有这样的一场战争。”
那些因为广平王造反而遭受牵连的普通百姓白白承担了这一场祸事,何其无辜。
“不过好处就是凤家军在边关拦截了赵懋的信使,又在兴元府找到了赵懋与辽人勾结的证据。”凤随说:“官家对于跟辽人谈判取消岁贡一事,势在必得了。”
司空觉得崇佑帝大约是觉得自己这一方抓住了辽人的小辫子,想要取消岁贡可谓是理直气壮。但辽人那边总不会傻乎乎的就认了吧?
徐严也在一边嘀咕,“有这么容易吗?”
罗松喝的略多了些,迷迷糊糊的跟着附和,“是啊,要是我……我就赖账。反正我不承认,你能拿我怎么样?”
司空,“……”
看看,会这样想的不止他一个人。辽人在大宋百姓的心目中也压根没有什么诚信度可言。
凤随被他们的反应逗笑了,“耍赖肯定是会耍的,关键在于……我们有了一个合理的借口不是吗?”
司空等人一起点头。
有了借口,至少有了谈判的余地。至于结果……只能尽力而为了。
“朝中有不少人推荐通议大夫张世良,这恐怕也是官家的意思。”凤随看看他们,“不论张大人能否以督查的名义总揽这件事,到时候都会有商队跟着一起走的。而且,恐怕还不止一支商队。”
凤随听江林晚提醒他,说张世良的外孙就有自己的商队时,就怀疑过,一旦消息放出去,恐怕有不少商队都乐意跟着朝廷的人一起北上。
跟着朝廷的人一起走,安全有保障。凤随觉得,换了他是买卖人,他也乐意花钱买平安。但也不是所有的商家都有这个面子跟着朝廷的人一起走的,估计会有不少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