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营销女王的诞生: 180-19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重生之营销女王的诞生》 180-190(第30/32页)



    从达芬奇,一路扯到法国宫廷画家、画派的代表者是怎么互相瞧不上的,大金主是怎么拖欠画家钱,然后画家一怒之下又干了什么……还有梵高?画里的特?殊的漩涡与光晕,很有可能是因为他有眼?疾,他眼?中的世界真就是这样的。

    以路菲菲这个对世界八卦野史小道?消息都略有涉猎的人判断,老段同志的说话方式已经?足够吸引大众了:

    他说的野史,不一定“史”,但绝对“野”。

    他的那些大胆猜测,足以引起争议,但又不至于涉及到立场、三观、种族、国家之类的严重程度。

    说话还很风趣,比如吐槽西班牙艺术大师高?迪:他拿了老板的钱,做了一个高?档社区,一共就卖出去一套,剩下的房子,老板住了一套,高?迪自己买了一套,你?们?说他不是故意?的!那地方现在叫古埃尔公园,门票还卖得很贵呐!巴塞罗那政府的人应该每年去给高?迪上香……

    路菲菲确定老段同志的说话肯定没有问题,肯定会有人喜欢,现在的人还比较讲究,视“芙蓉姐姐”“凤姐”为卖丑异类,在现场应该不会有人会站起来说老段是不是缺钱花,到处走穴刷存在感?。

    老段同志对于在书店开讲座,心理?完全没有障碍,他欣然接受,还问路菲菲现场会有多少人。

    这个问题可把?路菲菲难住了,她哪知?道?会有多少人,这通知?还没发?出去呢。

    这又不像大学,只要给学分,讲座一定会有人来。

    路菲菲想了想:“大概四五十吧,书店里面积不大,这算是一个比较高?端的分享了,跟大学里的千人大礼堂没法比……您……不会嫌少吧。”

    路菲菲一边说,一边在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如果报名的人实在太少的话,她可以雇几十个大学生?过来做托,八十块钱两?小时,还没有任何业务指标的活,大学生?肯定愿意?来干。

    不管怎么样,也不能落了老段同志的面子。

    老段同志欣然应允:“嗐,有什么少不少的,我以前插队,教村里的孩子画画,一会儿这个被妈妈叫走,一会儿那个被爸爸叫走,过了一会儿又要去追牛,t?最少的时候啊,就一个人,我一样能讲。”

    他是真的不介意?人多人少,只要对方愿意?互动,就像现在路菲菲这样,跟他有来有回的聊,一个人他也很开心。

    跟老段敲定了讲座时间?之后,路菲菲就与钱玲规划第一次讲座怎么宣传。

    “要把?他的头衔挂出去吗?”钱玲问道?。

    路菲菲摇头:“他说只想挂教授的身份,不想挂其他的职务。”

    钱玲与路菲菲的担忧一样,怕报名的人不多,对于大众来说,“美术协会会长”这个名头可能还不如“名师讲中考”“专家聊留学”有价值,哪怕是聊聊高?考怎么通过考上文化分比较低的美术班曲线救国拿文凭,也肯定有很多人来。

    如果她开的是画廊,那她一点都不担心没人来,总有美术爱好者。

    可是她开的是书店,画家会专门来一个二手书店听他们?早就烂熟于心的法国艺术史吗?

    挂出美协的会长招牌,可能来会来点附庸风雅的人,或者是来求办事,求字画的……至少充个人头。

    路菲菲就怕这样的,她设身处地的把?自己代入老段,兴冲冲地讲完,以为台下都是觉得他讲得好的人。结果下来一看,都是马屁精,或者请他墨宝丹青的人,烦都烦死了。

    她宁可请群众演员来当托,至少纯粹一点。

    路菲菲想了想,建议钱玲还是从整个书店的设计出发?,让老段成为书店的一部分,而不是把?老段当成主导书店的主体。

    书店给划出了一个专门的区域,用一点小装饰,变得有那么一点欧式气质。

    鉴于老段同志特?别能发?展,也没有硬框在法国艺术史里,干脆,就把?主题定为《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些事儿》。

    这也算是蹭了《明朝那些事儿》的热度,单从这个起名方式,就能让受众大概定位这个讲座的本质:讲历史,但不完全讲历史,讲得挺有趣。

    不把?时间?和地区限死,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能卖得书就更多了,连店里那一百多本不同版本的《十日谈》都能跟风搭车,《十日谈》说的是黑死病时期,黑死病完事了,人们?开始怀疑上帝了,所以文艺复兴了,特?别合理?!

    钱玲还是很担心会不会没人来,她干脆推出报名送咖啡,老段同志准备了一个小时的讲座,中间?休息的时候领咖啡。

    路菲菲觉得她也太紧张了,她笑道?:“中途就给咖啡,听众端着咖啡都跑了怎么办?”

    被她这么一提醒,钱玲又开始紧张起来,对啊!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只要老师喜欢上课前点名,上到半拉,人蹿掉一半都有可能,想要完全杜绝,就只能下课前再点一次名。

    路菲菲说:“不如听讲座集章,每次讲座,都可以盖一个与讲座主题相关的章。比如这次,就盖代表法国国花的香根鸢尾,下次参加其他的,再想办法设计章的纹样。听的人想自己带本子没问题,没带本子,你?还能在现场卖手账本,搞得好看一点,五十块钱一本,绝对有人愿意?买。”

    “什么是手账?”钱玲一头雾水,她只知?道?台账、给税务局的账……她甚至都没听说过《夏日友人账》。

    路菲菲这才?想起来,手账现在还只流行于日本,还没有广泛流行于中国年轻女孩子群体。

    “就是很漂亮的本子,在上面记自己喜欢的东西。”

    钱玲还是不明白:“那不就是日记?”

    “比日记要丰富一点?就我的感?觉,有点像本子中的芭比娃娃。”

    路菲菲跟她详细解释了一下,手账是如何的花哨,除了卖本子之外,还能卖花里胡哨的贴纸、胶带,以及各种相关的物品,每样东西看起来不贵,什么都想要的话,加在一起就贵了。

    钱玲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她觉得博客这种电子日记本就很好很强大了,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钱买实体。

    她不理?解手账爱好者的追求,但是,对于能赚钱的生?意?,她愿意?学习并试着去理?解。

    手账文化还没有流行开,但是盖章文化,已经?被台湾人带进来了。

    有收集癖的人不少,有新的东西能收集,总能吸引来人。

    中场有咖啡,完事有盖章,消息在本市几家大学的论坛上发?出,当天晚上,五十个有咖啡的名额就全部满了。

    当天冲着讲座来的人比五十个略多一些,她们?是被宣传里的手账本,还有书店里的仿法国宫廷风格的装饰所吸引,就想当做一个网红打卡点,来凑凑热闹。

    路菲菲已经?提前做了一本手账的使用示例,拴在桌子边,上面写的内容就是一个小女生?的心情独白,苦恼于学校,欢喜于好天气,悲伤于朋友转学,开心于考了一个好成绩,还有第一次旅行,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

    都是日常生?活里的小趣事,但配上小贴图、小彩带,还有小小的照片,与普通一板一眼?的“X月X日天气晴”日记有趣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