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 80-90(第3/30页)

块地区的邮递员每天过着码头搬运工般的生活,最可怕的是,工资还跟别人一样,这谁受得了。

    他们向工会提出抗议,他们不开心,他们闹了。

    但是邮局都是死工资,又不是计件制,整个法国邮政体系的制度,不可能只为这一个片区而修改。

    本片区邮递员——罢.工.了!

    刘嘉哭笑不得:“我终于成为逼人罢.工的资本家了吗?”

    邮政系统的老大找刘嘉聊天,希望她不要再寄这么多东西,否则他们将拒收Emma’s house的任何包裹。

    行吧……跟他们讨论“你们为什么不加人,而要我缩减业务”是不科学的。

    刘嘉索性自己组建起了一支快递业务队伍。

    原本她在巴黎就已经有一批人,专门负责给买够一定数量的客人送货上门。

    现在,只是把这些人的业务再扩大一些而已。

    除了送衣服、送邮购目录,顺便还可以送Emma’s house漂亮的雕花水果下午茶。

    同时,香奈尔女士与浪凡夫人也看到了商机,提出愿意支付一笔钱,让刘嘉的快递队伍帮她们也一并送货。

    只送衣服和店里的其他东西,其实也凑不满八个小时的工作制。

    刘嘉允许快递小哥们在送完东西之后,替贵妇们做些其他的跑腿工作。

    比如某位贵妇忽然想把自己新做的冰淇淋拿去给朋友尝尝,那位朋友远在二百公里之外。

    快递小哥把冰淇淋装在干冰盒子里,骑着摩托车就去了。

    那是来自宝马的摩托车,刚生产出来的时候,没有经过太多测试,快递小哥们的疯狂损耗之后,对沾沾自喜的宝马摩托车引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攻击。

    宝马因此更换了发动机,质量性能有了飞跃般的提高。

    宝马经理对刘嘉感恩戴德,并愿意免费十年售后服务——零件钱还是要给的。

    除了摩托快递之外。

    还有更高端的轿车快递服务,买了卡地亚珠宝的人,可以同时享受轿车快递,尊贵、快速、安全!

    只有一回出了个小小的岔子。

    一位贵妇,女儿嫁给远在美国的富翁,经常参加一些疯狂的极限运动,不是飙车,就是开飞机……她每天都为女儿担心,但却无力阻止,女儿根本就不听。

    有一天,贵妇刚刚从女儿开飞机从天上掉下来的恶梦里惊醒,就听见门铃响。

    穿着标准三件套西装礼服的汽车快递小哥端庄地站在她的门前,手里捧着一个木盒子:“这是您的女儿……”

    贵妇一口气没接上来,当场晕了过去。

    醒后,快递小哥还没走,等着她签收。

    贵妇怀着绝望和悲痛的心情,签了名,快递小哥冲她一笑:“祝您今天心情愉快。”

    这!谁能愉快!

    贵妇随手抄起身旁的烛台向小哥的脑袋挥过去。

    小哥夺门而逃,贵妇又愤怒又伤心,回去又对着盒子悲痛,忽然发现盒子上是Emma’s house的LOGO

    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套卡地亚的首饰,还有一套Emma’s house的礼服。

    然后,她接到了女儿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女儿非常快乐的说自己参加了一个什么什么活动,拿奖了,希望妈妈能来参加颁奖典礼。

    ——另一边,在快递小哥的休息房间里,那个快递小哥绘声绘色的向同事们说:“太可怕了,你们都不知道,我今天都经历了什么!有个女人的女儿送了一套礼物给她,我话都没说完,那个女人就晕倒在地上,我好心把她扶到房间里,等她签字,我说祝她心情愉快,她挥起烛台就要打我!幸好我跑得快!”

    82.  第 82 章   上帝跟我说,他同意了……

    使用 Emma快递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发现,原来人类的懒惰边界可以无限突破。

    一位记者在家里写稿子抨击人们越来越懒,对身体不好,写了一半睡觉,第二天打算去报社继续写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忘记带稿子了,打电话回家,让家里人送过来,上门的却是Emma 快递的工作人员。

    他收了货,付了快递费,然后继续写稿子抨击。

    生活与工作完美分开。

    本来没有用过这些业务的人,在报纸抨击Emma快递把人变懒之后,得知了这项服务。

    越来越多的人去店里买大件东西的时候,都会问一句:“可以送到家吗?”

    如果这家没有,而那家有,价格一样的情况下,几乎所有人都会前往可以送货的那一家。

    缺工作的巴黎人民终于卷起来了,一下子出现了很多快递公司,锦儿问刘嘉要不要扩大规模,这种安排人跑来跑去就能挣钱的活,很容易做的样子。

    刘嘉摇头,她不打算在这方面开拓业务,初衷只是保证自己的货物可以安全到达而已。她也知道,很快,欧洲各国就要开始纷乱四起,送的货里,还不知道会被人偷偷往里夹带什么东西,万一被各国反间谍组织查到,到时候长多少嘴都说不清。

    一天,负责处理邮件的职员把一封电报给刘嘉:“我从未见过这么多字。”

    电报是按字数收费的,大多数人都把电报缩到短得不能再短。

    这篇电报属实长到丧心病狂,密密麻麻。

    “鱼皮已得,不日将由印返法,有无欲额外捎带之物?如有可回数字。1桑蚕丝2苏绣3茶叶4羊脂玉5钨砂6生漆7桐油……”细细碎碎各种中国特产,有些是赚钱的东西,有些是国内女孩子用惯的东西,包罗万象,数下来有六十多种。

    末尾缀着一个“顾”字。

    顾宗华已经到国内了,他知道刘嘉对商机嗅觉敏锐,不知道这段时间她又想到了什么赚钱的法子,国内有很多东西是国外没有的,他便想着提醒她一下。

    为了给她省钱,他来列明细,她如果想要,只要回数字就可以。

    刘嘉看着长达二百多字的电报,一阵暖意从心头升起,她仔细查看清单,又觉得好笑:顾宗华把她真是想的太全能了,硝石跟硫磺是什么鬼啦,难道她要在人家法国人的地盘上开军工厂吗?

    刘嘉把要回复的电报内容写下来:“6、7、15、21、22、34……”

    准备要发出去的时候,刘嘉还收到另一封来自尼斯的信。

    是简妮寄来,关于洁西卡的。

    她的病情似乎加重了,十分思念女儿,但又不敢见她,生怕传染。

    听说在电影院能看见乔治安娜,她就包场去看,只看那前四分钟的广告。

    每每看得伤心,哭成泪人似的回来。

    简妮希望刘嘉能把乔治安娜带去尼斯,哪怕只是远远的隔着玻璃看一眼也好。

    还有第二封信,是洁西卡亲笔写的,她说她很好,身体很健康,请不要把乔治安娜送来。

    看日期,与简妮的信一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