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 130-140(第22/24页)

意穿裤子的女士们变多了,再厚实的羊毛短裙,被风吹吹,腿也冷。

    穿上裤子之后,暖和多了,而且行动也更加方便。

    女士们一穿上就不愿意脱下来了。

    当然,社会上对此依旧指指点点,很快,报纸上就出现了大篇文章,以骨科大夫的话做为开头,证实寒冷会对肌肉和骨骼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然后一步步将话题引到女士必须拥有穿裤子的权力。

    除此之外,还出现了邪门的文章,以苏格兰男人穿裙子做为切入口,强调猛男才穿裙子。

    撰稿人是一位苏格兰人,引经据典,妙笔生花。

    猛男不想穿裙子。

    对女士们指指点点的版面变成法国人指责英国人多管闲事,苏格兰作者说我不是英国人,Freedom !

    聊政治更让男人们热血沸腾,于是,再没人关心女士们穿裤子还是穿裙子。

    以前女士们出门,走路太慢,坐公共交通的话,时间又不稳定。

    所以总要提前出门。

    家里有自行车的女士们终于可以充分掌握时间自由,在巴黎城区,经常会看到风风火火蹬着自行车的女士们向前冲。

    “你以前从来都不迟到的,今天怎么回事?”锦儿越来越有主管的气势,今天有一个店员上班迟到了十分钟。

    “我新买了一辆自行车,又住得近,以为能在开业时间之前赶到的。”店员低着头。

    刘嘉笑着摇头,这事她可太熟悉了,以前她的部门里有两个同事,一个住的鬼远,单趟就要两个小时,另一个就住在公司的马路对面。

    结果,路上要两小时的同事永远第一个到。住在公司马路对面的那个却创下一个月内连续迟到五次的记录,最后主管忍无可忍,把他开了。

    这个店员以前的工作态度还不错,刘嘉决定给她一个机会,又跟她聊了几句,问她骑自行车的时候觉得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她的意思是想问问自行车的款式或者衣服的款式有什么可以修改的。

    店员说的却是:“风吹眼睛有点疼,我家过来的方向,正好对着东边,早上太阳光照在眼睛上,很不舒服。”

    “那就戴太阳镜啊?”刘嘉随口说。

    店员露出困惑的表情:“什么是太阳镜?”

    呃?没有吗?

    刘嘉对巴黎几大眼镜店进行调查,只有近视镜与老花镜,确实没有太阳镜。

    “不会吧,都已经有飞机了,怎么会没有飞行员墨镜?”刘嘉摇头,她很喜欢看的一个TVB讲飞行员的片子,一个个穿着制服戴着墨镜,超帅的。

    再三确认,这个年代,确实没有太阳镜、墨镜等等所有相似的东西。

    飞行员和摩托车手也只有那种巨大的,不戴的时候顶在头顶上的那种大防护镜,如同动画片里的人物。

    “天气这么好,怎么能没有太阳镜呢?”

    刘嘉记得金朝人刘祁曾在《归潜志》里提过,衙门的大人们会在问案时用烟晶遮住眼睛,免得被别人看出自己的想法,按说,那也算得上最早的墨镜了。

    怎么过了一千年,从中国到欧洲到美国,竟然没有人戴墨镜,就没有一丁点发展。

    难道是大人们决定之后用眼神杀人,不稀罕戴墨镜,平民百姓觉得戴墨镜是大人的专属,自己戴了是僭越,于是就此失传?

    又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失传案例。

    眼镜已经发展那么多年了,不过是换个带颜色的镜片,有什么难的。

    刘嘉自信满满,然后,她去眼镜店,试戴了一下眼镜。

    往鼻梁上一架,她就感受到了世界的厚重。

    现在的眼镜是玻璃的,不比后世的树脂那样轻。

    现在主流的镜框款式是圆形厚重的,眼镜往脸上一戴,没过一会儿,就感觉压得耳朵疼、鼻子疼……用料要不要这么扎实,刘嘉感觉自己的鼻梁和耳朵就好像遭遇福建嫁女时的习俗——在脖子上挂了几百个金镯子。

    几十秒后,刘嘉实在忍不住,摘下眼镜,做眼保健操第二节——挤按睛明穴,鼻梁给压得太难受了。

    “习惯就好了。”店主安慰她。

    ……不,我不想习惯,永远也习惯不了,好重啊!!!

    刘嘉去找了制作眼镜的工坊,问他们有没有考虑过把眼镜做得轻一点?

    他们想过,也努力过:“但是度数高的人,镜片就是会很厚,没有办法。”

    树脂镜片一时找不到可替代产品,镜框的重量应该可以减一减,那个塑料框,不装镜片放在手上掂掂,起码有后世两副眼镜那么重。

    眼镜框也努力过,但是……“再薄就会断裂,在高温下也变得容易破裂。”

    “为什么不用金属?”

    “金属?”眼镜工坊的工匠摇头,“没想过。”

    眼镜框最早是用木框,后来在1917年,有一位演员戴着牛角圆框的眼镜之后,牛角框又成了流行。

    此时各位民国大师们的眼镜基本上都是那种款式。

    眼镜行业还是功能性产品,他们从不主动跟时尚挂钩,有演员带货,他们就跟风发一波财。

    没有人引领风潮,他们就苟着做安稳日子。

    刘嘉实在受不了现在的眼镜重量,她提出:“我想用细一点的金属做眼镜框架,也不要这种圆圆的款式。”

    但是,眼镜工坊不生产眼镜框,他们只是镜片和镜框的搬运工。

    眼镜工坊只跟塑料厂有往来,想做金属镜框得找金属厂。

    这不是问题,刘嘉手上就有合作的金属厂。

    见到刘嘉来,金属厂老板如沐春风,Emma是公认的给钱大方。

    现在生意不好,挑剔已经不是客人的缺点了,只要有客人来就好。

    俗话说的好:爱钱,就要爱它的全部,包括挑剔的付款人。

    “你知道有一种金属叫钛吗?”刘嘉开门见山,她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一步到位,直接发搞钛合金眼镜框,轻便结实,多快乐。

    老板愣了一下:“钛?请稍等。”

    然后,他出门叫工程师。

    刘嘉见他都没听说过,开始发愁,啊,不会吧,这个年代还没有钛?

    不一会儿,老板和工程师一起来了,工程师听说刘嘉想用钛合金制作眼镜框,皱起眉毛:“不,这不可能。”

    他说的是不可能,而不是没听说。

    有戏!

    刘嘉忙问他为什么不可能,是不是因为贵。

    工程师回答:“买不到。”

    这位金属专业的毕业生告诉刘嘉,现在外面卖的钛产品只有使用硫酸提取法做成的颜料——钛白。

    至于让它像一个堂堂正正的金属那样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的。

    至今都没有可以大量提取纯钛的方法,纯钛只存在于实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