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 100-110(第12/28页)
掉脸上的墨迹,语气中带了一丝笑意:“什么事这样认真?”
明慕仍旧绷着脸,没有放松的意思,认真开口道:“我觉得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
这有什么不容乐观的?
近些年税收尚可,百姓和乐,连通政司的意见都少了不少。各地也没听说有暴动的传闻。
唯一算得上问题的只有金圣教。
但是先年间《反诈骗手册》推广到全国,由当地的县令组织人手定期讲解,还抓住了不少骗子和随身携带的金银。
一开始百姓半信半疑,后来渐渐重视,还帮忙抓住了不少金圣教的据点,也有其中的教众主动举报,现在已经不成气候。
小囝还说,就算他们不管,金圣教也维持不了多久,会自己“暴雷”。
怎么看,也不像是有大问题的样子。
明慕不知道这短短的一瞬,恋人心中略过了多少想法,道:“这几年天灾频发,冬日温度下降,我怀疑……接下来的很多年,会出现天气紊乱的情况。”
这说法倒有些意思。
任君澜没问小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想法,只道:“小囝确定吗?”
明慕有些犹豫,但还是点了点头。
这个时代和他所处的前世,只是平行时空的关系。历史有所改变,但其他的基础情况,应该是不变的。
继军事家之后,明慕要给自己加一个“农学家”的称号了。
第105章 第一百零五章
◎登基第九十七天◎
成为农学家的第一步, 找一些农学相关书籍。
明慕信心满满地让人拿来了相关藏书。
这就是身处皇室的好处,天下藏书尽在宫中,想要什么类型都有, 什么《齐名要术》、《农政全书》一类。
现在宫中的藏书, 很大一部分是前朝保留的。就算有战乱, 在入侵皇宫的时候, 也会有人专门保存下来, 不让文化失传。
但是真正开始翻看之后,才发现,这个可不是那么好入门的。
各种专业术语看得人晕头转向。
在第不知道多少次尝试之后,明慕终于悻悻放弃, 还是决定找个能帮上忙的。
除了宫内外专门研究农业的官员,还有人能帮他。
明慕心思一转。
于是,已经成功升任为大理寺卿的贺隋光被陛下诏入宫中。
行礼之后, 贺隋光见到已经及冠的陛下,心中有些恍惚——分明两年前就已经行了冠礼, 几乎旷绝内外, 整个盛朝、周围小国乃至西洋, 都在庆祝盛朝的皇帝达到成年。
可是, 两年过去,陛下怎么还是一副没长大的样子?
岁月对他格外优容。
“贺三元?贺三元!”
已经经历过一次恩科,上次的状元也是佼佼, 可明慕还是喜欢用这个称呼。
贺隋光定了定神,告罪道:“臣殿前失仪……”
“没事没事。”明慕不会为了这点小事生气,毕竟他自己也常常发呆。
以前次数很多, 现在倒是好一点了。
殿上没人, 在涉及到“系统”的时候, 明慕总会屏退所有伺候的宫侍,就连起居注都只轻轻写一笔,而不会写他们的具体对话。
饶是如此,他还是压低了声音,轻轻开口问:“贺三元,我想要一份农书,可以吗?”
现在的农书的确很不错,但是无法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归根究底,没有工业发展作为辅助,农业的发展实际上是很缓慢的。
就拿农具来说,没有拖拉机、播种机这种划时代的工业成果,现在的农具发展已经到头了,前世农人用的农具,和几百年前大差不差。
可见农业发展极为艰难。
想要增加粮食产量,要么引入机械扩大耕地面积、要么使用良种增加产量、要么使用化肥促进农作物生长。
听起来很简单,但每一步下手都不容易。就说第一步,现在还没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呢,上哪找发动机去?良种倒是可以下一下功夫。但是水稻良种的进度缓慢,先前有奏疏说,水稻的进度还需要一年。
就算是琼州岛能一年三熟,也不能让种子快速进化——实际上,这个进度已经不慢了。
况且,良种真的出来,也不能快速推往全国,而是要从南到北,慢慢地发展。不同地区对水稻的要求不一样,比如南边需要抗倒伏,耐水;那么北边就要耐寒、耐旱……
水稻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能够根据环境进化出不同的分支,但这需要时间。
玉米比较耐寒,适合现在,产量也不错,倒是能完美填上土豆的空缺。
但是寻找良种这么多年下来,还是没有玉米的消息,恐怕只能出海,去原产地找找看。
美洲啊……那可是宝藏地,要是能先一步占领……
明慕收回思绪,暂时将重点放到现在,在自己的记忆中找不到可以立刻破局的方法,干脆求助外力,道:“我想知道,以后会用什么农书?”
贺隋光顿了一瞬,紧接着,一本书突然掉落在他手上。
除却新手和成长任务之后,若还想获得奖励,就只有不停地“做出贡献”。这个判定由系统自行判断,十分苛刻。
不过几年下来,他也积攒了不少“贡献点”,正好可以兑换农书。
明慕拿到农书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翻看,其中的内容倒是符合需求,比如土质、初步化肥等等。
后面半段更为深入,看得明慕云里雾里,看普通农书的感觉再次席卷而来。
他合上书,决定缓缓。
“陛下……若是对书中内容有所不解,不妨找臣子们看看。”贺隋光提议。
虽不清楚陛下为何忽然对农业开始感兴趣了,但显而易见,对方仿佛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只看了一会就合上书,愁眉苦脸的,好像只是不得不看。
贺隋光没有直白说出陛下没有天赋,只简单提议。
明慕叹了口气,点头道:“你说得对。”
当了几年皇帝,他现在可熟练了。简单来说,只要需要,全国的人才都会为他效力。
当然,也有那种特别有才但是不愿意为朝廷效力的,没关系,若对方的才能的确无可替代,可以直接买断一次——但基本上不存在。
几年下来,明慕已经能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做各种事,很少再自己钻研了。
这次农书,他准备另辟蹊径,找个新方法——将农书的某些精华提取出来,然后广发全国。
让整个盛朝上下,都来参与到这次难关的解决中。
明慕自认为主意很不错,兴冲冲地带着书去找任君澜,跟他说了自己的构思,最后一锤定音:“我觉得特别好。”
“对,小囝好聪明。”任君澜求之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