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回到古代当咸鱼》 150-170(第12/25页)
因为这个罚金比较的高,怕有些人倒不是为了骗朝廷,只是单纯地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朝廷发下来的告示还写了几份类似的测试卷,张贴出来让人看看,顺便测测自己的分量,别太高估自己。
这个消息传开后,家境窘迫的人都惊喜不已,毕竟像季鹏这般的还能挤出路费来,可是还有些人是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家中实在是窘迫至极,连一点路费都挤不出来,眼看着要不得不接受资助了,朝廷的补贴就是一阵及时雨,让他们不至于受人恩惠。
还有一部分惊喜,这惊喜的就不是参加科举的人,而是他们家中的人,因着对方夸耀自己有本事,只是怀才不遇才没有结果,这次科举考试,对方不管家中情况如何都要去参加科举,这让对方家里的人很是为难。
毕竟强行不让他去,那就搅得家宅不宁,可让他去,为了凑这个路费,家底都要掏空了,那家里人还过不过了,可有了朝廷这个补贴,倒是让他们轻松不少。
一来万一对方真有才华,那家里也不用花费太多,二来朝廷给出来的测试卷可以让对方做做,要是真有本事,这测试卷的难度听说也不高,自然能合格,那到时候也不怕被罚钱,可要是这都合格不了,那也有理由让对方不去参加科举考试。
毕竟难度低的都合格不了,何谈去和其他人竞争呢。
而对于一些家境还不错的人来说,这个公告上补贴的部分不太受重视,而那几份测试卷才是让他们在意的。
科举考试是头一次出现在大盛,虽然朝廷说了是要考什么,但是具体怎么考,不少人还是不太清楚,尽管对自身的才华有所自信,可大部分问题都不清楚的时候,还是有些忐忑的。
而这出的测试卷虽说是不如科举正式考卷难,但是能给他们举个例子,到时候大不了再提高题目的难度来练习。
一开始听说是朝廷给穷困学子补贴的公告,不少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并没有过来凑热闹,毕竟现下时间越来越紧张了,与其出门凑这个热闹,不如再多准备准备,说不定就因为这多准备的时间,他们就考上了呢。
可是得知告示上有了测试卷子,直接就围了过来想要看看测试卷子的情况,一时间将公告张贴的地方围了个水泄不通,明明都挤不进去了,却还是不断地往里挤。
当地官府一看这情况就知道不妙了,赶紧一边让衙役拦住不断涌动的人,一边让人将测试卷内容多抄录了几份,分开张贴,将人群分开,避免出事。
只是这测试卷的内容比较多,县衙内的人抄录速度没有那么快,必须再找些人来抄写,县令有些着急,这一时间去哪里找人,还要快速。
好在旁边有人提醒了一句,这平时想要找能抄写的人还要去别处找,可现在跑来看测试卷的人里,除去那些单纯是为了看热闹而来的人,大部分都是能写字,这随便挑几个人来抄写一下不就好了。
县令如梦初醒,赶紧问现场有没有人愿意抄写,这下报名的人踊跃得不行,县令一开始本来是只准备点几个,可看到这么多人都想写,想了想测试卷的题目量,干脆多喊了一些人,每人分几道题,然后让他们凑一起抄写。
而在后面挤的人得知前面是在抄写,也都没有再往前挤,毕竟这么多人抄写,只要给一点时间,很快就能抄出很多份的测试卷了,那分开张贴,他们看着也舒服,不然现在这挤来挤去的,就算挤到前面了,身边这吵吵嚷嚷的,也容易分心。
而且他们这边吵闹弄得抄写的人分心,万一抄错了题目呢,那最后倒霉的还是他们,不如让对方安静地抄完。
更重要的是,他们猛地发现自己并不需要一直站在这前面看,这测试卷题目量大,何不干脆也抄一份回去看呢,可他们这出门的急,也没有带纸笔来,不少人意识到这点后,都赶紧去拿纸笔。
第160章 第 160 章
这一幕不单单是发生在一个地方, 大盛所设县衙基本出现了这种情况,只是有些县衙是让人多抄录一些分开张贴,有些就是让人大声念出来, 方便围观的人听清楚上面的内容。
不过后者分散人群的效果就没有那么好了,毕竟抄写不太容易出错, 可是说话时的同音字就很多了, 只听不看,一不小心就会写错了。
这要是别的东西写错了也就写错了, 可事关科举考题, 没有人敢冒这个风险。
而这些考题带来的影响还不止于此,之前哪怕朝廷公示了考试范围,可具体怎么考,不少人还依旧觉得是以儒学为主,其他学家作为点缀, 最重要的是儒家经典,而这考题一出现,不少人发现哪怕不学儒学,学的是杂学, 似乎也能通过考试。
尤其是农学的题目,想要答好, 似乎学不学儒学都没有关系, 一些题目甚至找个田间地头的老农都能回答出来, 甚至有些题目老农回答得出来,没有实际种植经验的人反而答不出来。
还有些考题, 一些工匠答得还更好, 只是有些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可就算如此, 也让不少人刮目相看。
原本百姓们都觉得只有修习儒家经典的人才是有才之人,可通过考题的筛选,他们发现有才的人可太多了。
一时间,不少百姓对考题的兴趣都大了起来,之前他们不感兴趣纯粹是因为觉得自己肯定不会,可现在发现身边有不少人都会,忍不住自己也来试一试,若是发现自己能答对一些题目,顿时高兴得不得了。
不少人都产生了自己要是能多些时间学,说不定也可以去京都考一考,反正只要能通过考核,那这一路的路费都不用自己出,还能去京都走一趟,是件大好事啊。
毕竟普通人一辈子都可能只在家乡待,最远也不过走出几十里上百里,去京都是不少人想都不敢想的,可现在难得有了个去京都的好办法,还不用花太多钱,怎么能不让人心动。
想要进京参加科举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其中不光是有单纯想着去京都走一趟的人,还有被题目激发出自信心的人。
……
而在不少人踊跃地想要来京都,一些人也要从京都离开。
自从在裴清口中得到了海外商贸的消息后,皇帝就一直暗中调查海外贸易,准备提前安排一批人闯一闯。
毕竟人少走起来也快,花费也小些,真要是等到官船做好,一来船队走一趟花的时间长,花销也大,二来这哪怕是找到了海外贸易的路线图,可从来没有走过,这万一走错了,那损失就大了,不如先走一次,积累一些经验。
只是要选什么人参与进这件事情,皇帝还是为此头疼了一阵子的,这人选既要挑聪明的,还要挑体格好的,不然没走多远就倒下反而麻烦。
除此之外还要对皇帝格外忠诚,对皇帝的忠心超过对家族的忠心,这点挑选起来就格外麻烦,选了很久才算是定好了人选。
看着这些被挑出来的人,裴清也绞尽脑汁地回忆出海需要注意的事项,毕竟出海很是危险,尤其是这些都没有什么出海经验,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还不知道会折多少在海外。
而这些人之所以出海,也是因为他说过海外贸易的收益高,海外如何如何好,现在不给人做点准备,裴清良心过不去。
除了海外航行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