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贵妃佟佳氏: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之贵妃佟佳氏》 100-110(第15/23页)

看皇后如何行事。

    接下来便是自己亲嫂子五福晋,眼睛都快惊掉了,对上自己的视线还不忘示意自己稳住不要急躁。

    七福晋如七阿哥一样,在外文文静静的,你不问她绝不主动开口。

    八福晋向来跟着四福晋一条心……

    九福晋在心中直叹,若是惠妃娘娘愿意为大格格走动一二,哪里会出现今日这一幕,没想到生了嫡子后,大嫂的日子竟还难过至此。

    佟佳禾忙活了半个月,终于彻底适应了自己身份的转变。

    今儿原本想松快地与她们说些话,没想到大福晋一上来就把话题往沉重的路上拉。

    “娘娘,大格格体弱多病,若是因此耽误了婚事,也能尽早想一想两全之法。”

    诸多福晋中,生了女儿的人不少,就连太子妃膝下都有个金尊玉贵的小格格。

    同为额娘,她们明白大福晋的难处,可大福晋这样说,分明是要拉上她们女儿去填坑。

    数道不善的目光直直刺向大福晋的后背,她权当不知,依然为了自己女儿哭诉。

    在场诸位福晋都明白只要生了女儿,将来就要迎接的命运,她们没想逃避,可也不愿自家未满岁数的女儿先替别人出嫁。

    按照年龄来排行,大福晋家的长女早在两年前就该嫁出去了,是她一边哭诉一边抹眼泪,把大格格又留下来两年。

    如今,又要故伎重演!

    第107章 第 107 章 更新

    众人心里再不满, 也明白此刻是在皇后娘娘宫里,嘴炮打不得。

    况且,皇后娘娘一向公允, 也不会允了大福晋没头没脑的话。太子妃心里紧提一口气, 眼瞅着皇后娘娘的面容渐渐变得严肃。

    佟佳禾看着倔强的大福晋,心里生出了几分心疼。

    皇子福晋中, 当属大福晋生育次数最多, 且膝下女儿最多。大格格比宫里一些年幼的公主还大几岁,抚蒙的任务自然落到了她头上。

    直郡王夫妇的长女, 万岁爷的长孙女,这个身份嫁到蒙古各部都成。

    自从伊尔根觉罗氏给直郡王添了个儿子后, 身体就大不如前, 人看着也虚弱不堪。

    大福晋倔强地挺直脊背, 仿佛下一秒就能厥过去。承乾宫的宫人不敢怠慢, 松露的眼睛紧紧盯着大福晋,生怕她有什么三长两短。

    “你先坐下。”佟佳禾抬手示意, 松露亲自上前搀扶着大福晋坐下。

    太子妃眼神一黯。

    蒲雨姑姑和松露姑姑都是宫里的老人了, 也是命妇们进宫都怠慢不得的人物。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身后明明有自己的宫女,皇后却让承乾宫的人扶她起来,显然是心疼了。

    只有她直郡王府上有格格吗,他们东宫还有好几位呢,将来大多不还是要嫁到蒙古诸部。

    皇后娘娘对宫里阿哥和公主们关怀备至,尤其是四公主, 在承乾宫娇养长大,就连婚事都是顶顶好的人家。她作为太子妃都不敢求女儿能嫁进佟家这样的显赫门第,只求孩子将来能留在京城。

    与太子妃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五福晋就差点忍不住怼上去。

    妯娌们看向她的目光

    莫名多了许多敌意, 大福晋也知道自己说得过了,坐下后便没了言语。

    佟佳禾看着年轻福晋们一个个的模样,终于明白了当初太皇太后和太后还在时,众人前去请安,她们只问起皇嗣不愿过问其他的原因。

    她清了清嗓子,换了个话题道:“前些日子荣宪公主来信,说要在京城擢选几位女官去蒙古巴林部教化牧民,且选拔不论出身和门第,任人唯贤。”

    荣宪公主的额驸乌尔衮虽说承袭了郡王爵位,但如今巴林部的大小事务都是荣宪公主管理。做荣宪公主身边的女官,说不定比留在进程更有前途。

    不少人闻言眼前一亮。

    家族中的姐妹,若是有意愿追随荣宪公主,将来的造化不比留在京城的男儿小。

    只是蒙古到底地方偏远,比起京城太过荒凉,世家贵族谁又愿意把自家女儿送去蒙古草原。

    等将来新帝继位,荣宪公主的前程还两说。

    佟佳禾看她们的脸色就知道,这个主意要在京城实行起来有多艰难。

    不过,她一开始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能在康熙眼皮子底下,毕竟十八阿哥的事情才过没多久。

    那就放远点,让女子慢慢站起来。一旦女官的事过了明路,将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多了。佟佳禾拢了拢衣裳,想要把自己裹得更严实。

    三阿哥喜好文墨,身边聚拢了一批文人墨客,荣宪公主想要女官,他们一定会想尽法子凑了一批供给荣宪挑选。

    皇后娘娘的话并没有引起太多震动,毕竟京城里的八旗姑娘,但凡有些家世的,都不会把人送到蒙古去——

    “闹起来了?”惠妃一听这宫人来报,心里直突突。

    原先她觉得儿媳妇是个贤惠大方的人儿,头脑清楚做事也拎得清。如今为了女儿的婚嫁一事昏了头,竟然惹了这样的事。

    “皇后娘娘的气度容得下她这样生事,眼下本宫不用出面。”

    直郡王远在西北,离京城千里遥远,惠妃不愿为儿媳出头,更不想因为这件事去得罪皇上。

    最近,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经常带着自家大格格进宫请安,说是来给自己请安,每回都让人把大格格绣的东西和写的字画送去乾清宫请皇上过目。

    打的什么主意,大家都清楚。宫里适龄的公主都已经嫁出去了,蒙古那边还来求娶,没了公主还有宗室女,皇上既然连亲女儿都舍得,哪里会舍不得隔了一层的孙女们。

    “大格格要是能和弘昱换个位置,这次抚蒙哪里能轮得到她。”惠妃道。

    直郡王府的大格格和一母同胞的弟弟差了八岁,两人之间还有三个妹妹。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生了四女一子,嫡子弘昱今年九岁,比三爷和四爷、五爷家的儿子都小。

    “大福晋好歹生下了嫡子,东宫那边可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啊。”彩云道。

    她跟着惠妃多年,知道惠妃喜欢听什么,不喜欢听什么。

    惠妃果然笑了,“因着这件事,皇上对太子妃多有不满,前儿又赐了一个宫女过去,说是伺候太子笔墨。”

    伺候笔墨这个理由都要用烂了,皇上要给哪个儿子赏人,哪个儿子就会得一个伺候笔墨的侍妾格格。

    惠妃转念一想,自家儿媳多少还是有些长处,孙女虽然不如孙子金贵,但也算龙子凤孙,能为保清分忧。

    至于皇后娘娘说荣宪公主要挑选女官一事,惠妃压根没放在心上,荣宪胆子大,想一出是一出,皇后也真愿意陪她玩。

    什么女官,不过是为了在蒙古耍威风的说辞。

    “真把自己当成个人物了。”惠妃嗤笑——

    四福晋回到府上,先是想起来额娘说的女官一事,心里还觉得不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