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在古文吃瓜的日常》 70-80(第11/14页)
。”
“是觉得我就这么把种子给出去,便宜他们了?”
“我知道你是怕伯父伯母他们被村里人排斥……”
文乐逸像是有所顾虑,思索再三,迟疑地开口道:“其实也不是没有其他法子…我曾经听人说起,朝/廷去岁曾颁布一道法令,悬赏良种及种田良策。此法在北边已经施行了一段时间了,赏金颇为丰厚。”
“不如你干脆将此谷种献上,既能对村里有个交代,还能得到赏金,这谷种产量确实与众不同,献上去,说不定还能得到贵人的封赏。”
朱姜听完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你知道的还挺多,那这赏金能有多少钱呀。”
听到她感兴趣,文乐逸也放松下来,细心地为她解释:“最末等也就是如果证实确有效果的种植技巧,这献上一个就有百两,次一等的就是稻谷、小麦的优秀良种,按增产的差异,有百两到万两不等,最高等的就是发现新的大产量可以替代主食的新作物,一个可得黄金千两。”
饶是有些心理准备,朱姜还是被这大手笔惊了个够呛,不由地开始换算要是把这手上的种子全给出去,能换回来多少钱。
妈呀,那不是暴富,那得是天天睡着金矿上啊。
用了极大的自制力才把心里的激动压下去,朱姜情不自禁地感叹:“皇上很重视农业呀,这个政策如果真的在全国实施到位,想必不会再有饿死的人了。”
在这农业化还不普及,红薯、玉米、土豆这些大产量的经济作物还没流传过来的古代,最怕遇见的就是灾年。靠天吃饭的后果,一旦遇上干旱,粮食减产,人在忍饥挨饿的状况下能做出的事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想象。
但越国也与她熟知的古代历史上一样,土地大多数掌握在当地豪门手中,农民都充作佃户,为当地豪强拉拢掌握。朱村是因为邻着海湖镇,所以算得上富饶。村中家家户户都有个几亩田地,像是偏远一点的地方,几乎是整村都依附豪门生存。
这个政策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农户的作用,也损失了豪强的利益,也许是因为这样,才会在这么优渥的条件下还响应者寥寥。
在这种大环境下,还能顶住压力发出如此政令,皇上果然是如传言般勤政爱民。
“这个可不是圣上的主意。”文乐逸笑着摇头否认了她的猜测。
“提出这个政策的是圣上的三皇子,三殿下。”文乐逸满脸敬仰地补充,“当初满朝文武大半都在反对,觉得这赏金太高了,而且良种难得,恐收不到成效。希望皇上收回成命,圣上差点就答应了。还是三殿下出面顶住压力,全力支持此法,这才压了下来。”
“想不到你还是三殿下的粉丝?”朱姜忍俊不禁。
刚刚文乐逸聊到三皇子时,神态都不一样,眼里像是有光一样,明显的崇拜神情,朱姜情不自禁地想逗逗他。
“这粉丝…是何物?”
“没什么,你接着说。”朱姜笑眯眯地说着。
为了谈话方便,这会两人就邻着坐在桌子旁,桌子不大,两人就相距不远。朱姜懒洋洋地趴在桌上,头歪着看向一边的文乐逸,满眼期待地等着他接着说下去。
不知道怎么感觉有点脸热,文乐逸微微侧开头,才接着往下说。
“刚开始这悬赏贴城门上十几天都无人理睬,朝中大臣正要旧事重提。有一人带着大棚种植之法,揭榜献上。因为此法颇有神奇之处,圣上破例给出千两奖赏……”
“等会,等会……”
听着听着八卦,中间怎么突然混进去一个奇怪的名词,朱姜连忙坐直,出声打断。
第 79 章 第 79 章
午晌休息时间,码头忙碌的工人们纷纷停下手头的事,各自找阴凉的地方休息。一上午的重劳力工作下来,体力消耗巨大,这时候不抓紧时间休息,下午很容易出现体力跟不上的情况。
在码头做工的,大多都在附近的村上居住。因为工头不包吃住,中午又只有半个时辰的休息时间,为了省钱省时间,一些人会选择从家里带点干粮饼,晌午就拿出来就着冷水当午食。冷透的饼子没一点滋味,但起码管饱,就这么凑合一下就算数了。
但是也有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会选择到镇上吃点热乎的。
巩年看着街上和早上别无二致的摊子,叹了口气,看向旁边和自己一起来的朋友:“就这几家店,吃来吃去都快吃厌了。”
同样在码头做工的,邵志满不在乎地回他:“有的吃就不错了,起码是口热的。你还想吃什么?”
“我就想吃点新鲜的,吃来吃去不是包子就是面。”
巩年和邵志从小认识,上头好几个兄弟,爹娘都不用操心。又是个一家吃饱全家不愁的单身汉,时常在休息时间来镇上打牙祭。
邵志无奈地说:“要不我们合伙去西边那个餐馆点两个菜?”
这条街上没有餐馆,因为来往的都是码头工人,最常见的都是能随手带走的吃食,烧饼包子馒头之类的。面条馄饨也有,只是这两样不贵,做起来也快,下水煮熟捞起来,全过程不超过五分钟。只有这样省时省力的店子,才能在繁忙的码头这边存活下来。
餐馆这种需要点了之后现炒,价格也稍贵一点的,只有在镇中才有,码头这边是没有的。
巩年犹豫了几秒,他已经很久没吃上口热饭了。家里爹娘可不管成了年的儿子吃饭,他也不想厚着脸皮去几个哥哥家蹭饭。只有在轮休时才能约上几个工友几人一起点上几个小菜。
只是西边的餐馆毕竟还有一点路程,加上上菜也需要等,来回一趟,午休的半个时辰可能不够。
巩年:“来不及,还是算了。”
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前段时间,这边有个铺子卖的红薯不错,又便宜又味道好。这些天也不知道怎么了,都接着十几天没开门了。”
邵志也来这吃过红薯,他还是第一次吃这么甜的东西,比过年镇上富商家赏的糕点还要甜。
往往常卖红薯的那间铺子那张望了下,邵志惊喜地发现铺子的门居然开了。
“开了开了,今天开了。只是,诶,怎么不见卖红薯。”
————
朱姜刚把保温屉笼掀开,抬头就看到两个人站在了自家摊子前。
在外边摆桌子的文乐逸,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摸了过来,站在了她身边。
把抹布甩到肩头,文乐逸自然地扬起一抹笑容:“两位要吃点什么?我们这三十文一位,菜和饭都是随客官取的。今天的菜有土豆丝,白菜,茄子豆角,青豆玉米粒,花菜……”
熟练的一套菜单念下来,来人不仅眼睛看花了,脑子也快糊涂了。
巩年现在脑子里哪还有红薯的存在,看着保温屉里的几道菜,眼睛都直了。
一共九道菜,粗略的看过去有几道菜从未见过,但是这家店铺之前就有卖过红薯,那个也是之前没有见过的食物,两人对这些新菜适应良好。这些菜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店家居然说菜和饭都随便取,有两道菜里还有丁点的肉沫。巩年和站在自己旁边同样神色吃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