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宠夫郎: 200-21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独宠夫郎》 200-210(第19/20页)

    “明年应是没有春旱了。”

    “不过,今年的形势不容乐观,大半年来只落了一场雪、一场雨,也不知今年秋粮的收成如何。”

    黎荞说着叹气,而明总督想到河西府的情况,神色更严肃了。

    河西府今年也有些旱,但不严重。

    可盛京为了防止干旱,小黎为了防止干旱,都大动干戈。

    看来抗旱要成为他工作的重点啊。

    不过,这小黎也忒得圣宠了,二十万亩耕地,看的他叹为观止。

    若是能和小黎结亲……

    那今后他虽然远在东山省,但消息灵通的就如同在盛京一般。

    而且,他能有河西府的政绩,都是靠了小黎。

    如今他想在总督之位上创下漂亮的政绩,那肯定得多和小黎接触。

    不过,圣上愿意他这个总督与小黎这位将来的内阁大学士结亲吗?

    圣上最烦官员拉帮结派了。

    *

    作者有话要说:

    明知府一直没有名字,就不起名字了……

    第210章 盛鸿同意结亲 黎荞异能升级

    黎荞没想到明总督有和自家结亲的心思, 不过,听完明总督的话,他有一点点心动。

    明总督有一个堂侄, 名叫明悉,今年二十三岁,已是举子。

    明悉为人忠厚老实,因为盛鸿这些年出的科考题比较偏,所以明总督的这位堂侄一门心思掌握各种技能, 以至于都二十三岁了还未婚配。

    这位堂侄和辛知一样,没有通房丫鬟, 也从不去烟花柳巷, 最大的爱好除了读书,便是种地。

    没错,明总督的这位堂侄酷爱种地。

    他在自己的小院子里开垦出了两亩地, 在读书的闲暇时间里亲自耕种, 在他的精心侍奉下,这两亩地庄稼年年丰收。

    而且, 明悉五官端正,国字脸,浓眉大眼, 不说长的有多出众吧, 但看着挺顺眼。

    除了明悉本人不错之外, 明总督还提出了另外一件事:

    若是黎瑜宁或者是黎小兰嫁去了东山省,那么黎家的几个铺子都可以在东山省的首府开分店。

    东山省亦是种地大省, 经济在大盛十二省中属于中等, 黎家铺子开在东山省, 肯定不如盛京挣的银子多。

    但到底是一个省的空白市场, 若真把铺子开起来了,那所挣的银钱绝对不会少。

    而且,也能形成像是平城那般的良性循环。

    百姓们养殖鸡鸭猪等家畜,黎家铺子收购,这么一来,不仅黎家挣银子,百姓们也能挣点小钱。

    再加上所雇佣的工人,那还能解决不少就业。

    另外,明家很开明,若黎家姑娘真嫁了过去,那肯定能如在黎家时一般掌管铺子。

    黎家女能力大,若是只管后宅那一亩三分地的事儿,实在是屈才。

    明总督的这个理由,让黎荞无法拒绝。

    黎瑜宁不想嫁大户人家,黎瑜宁很明确的告诉陶竹,哪怕她将来嫁人了,也要有如在黎家时一样的自由。

    现在明家满足这个条件,而且明悉本人不错、明总督身份也够高,这真的挺难得的。

    还有,东山省境内的黄河未来要决堤,他已经想好了,他要向盛鸿讨一个视察河工的差事,他肯定要去东山省的。

    但万一他没能在黄河决堤前将决堤处找出来,那黎瑜宁在东山省也能辅助明总督赈灾。

    思虑了两日,黎荞找上了盛鸿。

    其实他家和明家结亲也没什么吧……他和明总督不贪不抢不拉帮结派不以权谋私,他们两家结亲,那属于强强联合,有百利而无一害呀。

    天气炎热,再加上麦子歉收,盛鸿心情一般般,如同前两年那般,这日他将几件重要的奏折处理完毕,然后便将余下的折子一股脑全推给黎荞,他自己则是想回沈良人的凝翠轩乘凉。

    黎荞见状,忙忙下手中的毛笔,起身道:“圣上,微臣有事禀告。”

    “嗯?何事?”

    盛鸿也已经从御案后起身,闻言转身看向他。

    “微臣的外甥女年岁不小了,自打入京,登门说亲者络绎不绝,但至今未寻得良配。微臣听说明总督有一堂侄,年纪轻轻便已经是举人,且为人不错,因此,微臣便想……”

    说到此处,看盛鸿双眉已经微微皱起,黎荞止住了话头,只眨巴着眸子,一脸无辜的解释:“当然,这俩孩子还未谋面,能不能成得看俩孩子的意思。”

    “黎家孩子的亲事,都由他们自己做主,微臣只是牵线搭桥。”

    说罢,他垂下了眸子,浑身上下都写着俩字:

    乖巧。

    盛鸿视线犹如探照灯一般,从头到脚的在他身上扫了一遍,而后一脸严肃的道:“黎爱卿,这个亲你是非结不可吗?”

    “……当然不是。”

    黎荞立马摇头:“只是目前微臣的外甥女的确没有婚配,恰好微臣得知明总督的堂侄年轻有为,便起了结亲的心思。”

    “就没有其他缘由?”盛鸿脸色更严肃了。

    “额……要说没有,那是假的。”黎荞抬起眸子,透亮的瞳孔看向盛鸿:“微臣乡试时的策论题出自您的文章,您感叹黄河治理不易,微臣当时的答卷并不出众,但依旧被赵大人点为解元。”

    “这个解元,微臣拿的很是心虚。当时微臣在心里暗暗发誓,今后一定要亲临黄河实地考察一番,好知晓这条让历朝历代都无比头疼的大河到底有多难治理。”

    “太上皇当政时东山省黄河决堤,您亲赴救灾一线,微臣便起了先去东山省看一看黄河的念头。微臣想走您走过的路,想知道您当年面临怎样的困境。”

    “若黎家女嫁去东山省,那微臣在东山省也算是有了亲眷,今后想办什么事,那肯定方便些。”

    “……竟是如此么?”

    盛鸿将黎荞坦荡、清澈的视线收入眸中,心中像是压了块石头。

    黎爱卿竟然想跑去看黄河,怎么着?

    黄河要出事?

    回想起当年他前去救灾所见的惨绝人寰的场景,他只觉得脊背发疼,疼的他原本挺直的腰杆不由弯了下去。

    破事咋那么多啊!

    何止是治理黄河不易,治理江山更不易!

    缓缓舒了口气,他慢吞吞的问道:“黎爱卿,你想何时去巡视河工?”

    “这得看您呀,您允许微臣去,那微臣才能去。况且,微臣如今诸务繁忙,这两年应是抽不出空来了。”

    黎荞想了想,认真答道。

    他一时间还真离不了京城。

    盛鸿闻言,不由松了口气,看来这两年内黄河应是没事儿。

    “治理黄河是大事,关系着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其他政务得给黄河让路。你什么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