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服之下: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华服之下》 110-120(第15/21页)

不道了,若被旁人听去,又是一番官司。

    傍晚,云英如常出宫,乘坐府上的马车回府。

    这些时日,太子因为太过忙碌,自端午之后?,便再没有一次能像从前那般,赶在黄昏时便回到东宫,每日都是天黑透了,才?匆匆回来,用一顿晚膳后?,便又立即提笔,在灯下批阅白日遗留下来的条陈。

    其实,大周制度完备,朝中?大小事宜,自有三省六部,从上至下,层层处理,并?非事事需要为君者亲自决断,从前圣上体弱,精力不济,每日亦能处理完国事。

    如今,太子只是因为才?完全接过权柄,尚有许多?琐碎事务需要处理,才?会暂时如此。

    对云英而言,也是好事。

    他如此忙碌,根本抽不出空来见她。或者说,即便日后?步上正规,得了空闲,他恐怕也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在乎”她了。

    毕竟,从前他压抑太过,时时活在要失去一切的恐惧中?,对送到身边的女人,总不信任,尤其还有太子妃这样的枕边人。而如今 ,天下唾手可得,恐怕有太多?人想往他身边送女人。

    唯一让他收敛的,大约就是天子病重?,还需守孝道了。

    回到府中?时,她意外地?收到了信。

    是已?

    身在吐谷浑的公主寄来的!

    路上经过近半年的时间,她终于到了吐谷浑,虽然路上的确艰难无比,远超想象,但入都城后?,不但百姓夹道欢迎,王庭内亦有十分隆重?的仪式,整个吐谷浑,自新?王慕何白,至寻常侍女,都对她十分和?善体贴。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先前学的吐谷浑话,用起来还是不够利索,平日与新?王说话,还需侍者在中?间解释。

    云英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将这几张纸的信看了好几遍,心中?感慨万千。

    她没出过京都,实在没法?想象,在路上要花去半年时间的地?方,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尽管公主并?未多?提路途的艰辛,也竭力将吐谷浑描绘得十分美好,但她明?白,这其中?定都得打几分折扣。

    公主不想让她们担心。

    看到末尾处,公主问起齐贵妃的情况,云英知晓她定然十分牵挂,当即等不得,又吩咐穗儿,明?日备上些东西,带去天清观中?探望。

    自出宫后?,她已?去过两回,齐贵妃先前有萧琰暗中?照拂,向?来安好。如今郑皇后?已?死,萧元琮也不可能再利用齐贵妃来做文?章,她们大可安心了。

    大约是太过高兴的缘故,料理完府中?事务,又将阿猊哄睡后?,她竟半点没有困意,干脆取了笔墨,坐到案前,要立刻给公主写回信。

    此刻已?是她平日入睡的时辰,茯苓留在屋里,坐在她的身边,一边做针线,一边劝:“娘子,还是早些睡吧,明?日再写也不迟,别累着?自己?,算日子,这两天该来月信了,可不能疏忽。”

    云英身子一向?健朗,可这两回行经有些不畅,从前只偶有腹痛,上月,竟有半日痛得多?饮了两碗姜茶才?好。

    听到茯苓提醒,她才?忽然想起此事。

    “似乎已?晚了两日。”茯苓手里还拿着?针线,说的时候,并?未有太大反应。

    晚两日而已?,不算什么。

    云英心中?却是一动?。

    她身子好,还从来没遇到过月信不准的时候,除了两年前的那一次。

    第118章 羹汤 眼下最合适的人选。

    她的心中忽然?有些紧张。

    她想起两年前怀上阿猊时, 那种先是脑袋一片空白,然?后便是长久的陌生和恐惧的感觉。

    那时候,她还是无知少?女?, 难以想象生养孩子到底是什么感觉,从?小到大, 也听说过不少?妇人因为难产而?丧命的,那种对疼痛和流血的恐惧, 和对孩子的陌生交织在一起,让她彷徨了许久。

    幸好?, 后来她想通了。

    一是因为女?子的天性,腹中孩儿与自己骨血相连,即便是与她厌恶之人所生, 她也克制不住内心深处自然?涌出的温柔爱意?。

    二则是因为, 她发现?, 自己怀胎之后, 武澍桉该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对她为所欲为。趁着那段时间,她也还有几分喘息的机会。

    而?如今……

    云英深吸一口气,按下已经浮上心头的焦躁。

    还没确定呢。

    兴许, 只是因为她先前喝了那避子汤药的缘故, 就像上一次的行经不畅,腹中隐痛那般。

    “娘子?”灯下的茯苓才绣完一朵莲的茎叶,抬头看到云英出神的样子,有些奇怪, “可是有哪里不适?”

    云英在她的提醒下回神,转头冲她笑笑,摇头道:“没什么,大约真是累了, 我不写了,还是听你的,明日再写吧!”

    “这样才好?,”茯苓把针线放回竹篮里,赶紧起身,捧起灯台,要引她进里屋,“床榻早已铺好?了,白日熏过艾,夜里又撒过清凉水,定没有蚊虫,娘子可好?好?歇息,养足精神,明日再去天清观。”

    云英点头,方?才哄阿猊的时候,就都已梳洗好?了,原本不觉得,这会儿躺到榻上,竟一下就有困意?袭来。

    可她脑海里的思绪却一直未停,尽管眼皮已耷拉下来,但听到茯苓的话?,还是尽力?提着精神,模模糊糊说:“不,不是明日……”

    茯苓听不清楚,弯腰凑到她的嘴边,想听清楚些,却见才这么一会儿功夫,她便已睡了过去,只好?无声地笑了笑,捧着灯起身,轻手轻脚地离开?-

    怀远坊内,四下人声已尽,只余蝉鸣与蛙声。

    住的都是起早贪黑赶工的匠人们?,入了夜,都早早睡下,才能养足精神应对第二日的辛苦劳作。

    傅母出身农户,本也早习惯了这样的作息,可自从?来了京都,便时常熬到二更才能入睡。原因无他,实在是傅彦泽每日自衙署中散职后,总还有事。

    有时是与同?僚们?一同?去东宫继续议事,有时则要留下陪太子殿下用膳,同?时呈奏报条陈,更多的时候,则是挑灯夜读。

    她才来那几日,觉得十分惊奇。

    她这儿子,自小便十分聪慧,幼时进学堂,先生们?教的那些听也听不懂的文章词句,别?家的孩儿夜里被父母逼着坐在灯下,一遍一遍反复诵读,直读到眼花缭乱,脑袋点地,才勉强能记住,她家孩儿,却连看也不用看。

    起初,她还疑心,是不是他有意?偷懒,他却说,自己白日在学堂用足了功夫,每日从?学堂回家前,接着夕阳的余晖,将白日所学通读一遍,便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他少?时便养成了极好?的习惯,读书从?来都是在该用功的时候用功,别?人贪玩拖延,能躲一时是一时,他从?来不会如此,仿佛生来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十余年求学,除却每回考课前,会稍多花上半个时辰的工夫,其他时候,可从?未见他有过需要挑灯夜读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