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红楼]国师宠妻日常》 60-70(第17/31页)
你得好好招待她,一大早就派马车去接。”
顾庆之也听过几句关于国公夫人的传闻,他笑道:“臣派四匹马拉的马车去,提前半个时辰等着。”
皇帝失笑,“什么主意都是你出的。不过林大人倒是放心你,全都托付给你办了。”
“毕竟是我师尊。”顾庆之骄傲道,“他也嘱咐了不少事情呢……”一个可疑的停顿后,顾庆之笑道:“他叫我别生事儿。陛下您是知道我的,我从来不主动生事,那次不是别人把我惹急了?”
“你说得没错。”皇帝玩笑道:“北静王也是先惹你的。”
“这也不能怪我。”顾庆之手一摊,一样笑道:“身为朝廷鹰犬,自然是要为陛下分忧解难的,北静王逾矩了,他不配用四位数的下人。”
经过顾庆之孜孜不倦且十分骄傲的宣传,主要他还能求雨,甚至在祭祀风云的时候真的起风了还有云,朝廷鹰犬如今已经快变成褒义词了。
正说着话,全公公喜气洋洋从外头进来,手里拿着一卷红纸,先给皇帝行了礼,立即便跟顾庆之笑了起来,“恭喜国公爷,您过了,二十六名。”
“哦?叫朕看看。”皇帝伸手接过那一卷红纸,打开就去找顾庆之的名字。
顾庆之问道:“臣还以为明天早上才能出结果呢。”
“朕催了催他们。”皇帝云淡风轻的说了一声。
顾庆之不由得一笑,这肯定不算是以权谋私。
皇帝扫过一圈,把纸递给顾庆之,道:“二十六名很好,朕问过的,若是前三——或者前五,有时候或许有些猫腻,尤其是县试的第一名,等于是县令用自己乌纱帽作保,保他一个秀才的功名。”
顾庆之这会儿已经扫到自己名字了,他也松了口气,“这可是臣老老实实自己考出来的。”
当然这个名次肯定是县令斟酌过的,毕竟县试不糊名也不誊抄,县令明明白白能看见他的名字:顾庆之。
皇帝笑了起来,全公公故意道:“奴婢可是听说了,国公爷是穿着飞鱼服去考试的,差点没给宛平县的杂役吓死。”
“这话说的。”顾庆之也浮夸的瞪圆了眼睛,“我很配合的,我也很尊重科举,腰带都是我自己解开的,衣襟里衣也叫他们仔细看过的。”
皇帝失笑,“是啊,超一品的腰带,你叫杂役解,他们也不敢啊。”
“县试考过了,下头就是四月的府试了,看这个名次,应该也没太大问题,院试还得加把劲儿。”顾庆之算了算自己的排名,若有所思道。
府试顾名思义就是以州府为单位的考试。
宛平县隶属顺天府,顺天府七县五州,不过考生通过比例是按照各地人口算的,宛平大兴这种人口稠密的县,通过人数一般情况下都是上百的。
“院试在八月,好好看书一定能过的。”皇帝挺有信心,“顺天府的院试算在北直隶里,北直隶下属八府两个直隶州,顺天府依旧是人口最多的一个,而且顺天府管着京城呢。大兴县每年中秀才的也快有十个了,你如今是二十六名,好生看书问题不大。况且也不是所有人都要去参加院试的。”
皇帝说完又补充一句,“北直隶的学政是孟凡志,回头朕叫他们去找他当年的卷子还有这些年写过的文章给你看看。”
顾庆之道:“无妨,横竖我就是想试试自己的学的怎么样,有林大人教我就很好了。”
皇帝笑话他,“你倒是尊师重道。”
眼瞅着到了下午,顾庆之便问了一句,“臣吃了饭再走?”
“吃!”皇帝应声道:“今儿他们做了香酥鹌鹑,骨头都炸酥了,嚼起来分外带劲。”
这个时候,郑华家的也正跟王夫人禀告。
“穷书生找了几个,不过都不肯出头,如今这些书生们是一点骨头都不长了,稍稍暗示一下,一个跑得比一个快。”
王夫人也不说话,郑华家的喜气洋洋的来禀告,那肯定是差事办好了,王夫人自诩御下不严,让她说两句也无妨,充其量不过是想讨好主子,多些赏钱罢了。
“不过陪着多喝了几杯之后,也从这些穷书生里头打听到了不少消息。说那安国公是穿着锦衣卫的锦袍去的,腰带也有名堂,您想,这不是冲着作弊去的?哪个衙役敢查他?”
当然原话不是这样,原话反而有点钦佩,感慨安国公这样了,还没绝了读书的心,什么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啊。他们这些人就更得努力了。
不过回话的人给郑华家的就是这么说的,倒也不能算是郑华家的骗人。
王夫人点头,状似公平点评道:“咱们家里的下人出去办事,马车上也要挂上荣国府的牌子,也是为了叫别人不敢惹他们。”
“太太说得是。”一个粗暴直白的马屁拍过去,郑华家的又道:“不过后来找到一个在宛平县当捕快的小子,当日也在考场做事的,多给了些银子,他松口了。”
王夫人又点头嗯了一声,很是配合自己的陪房,“有这么个人,倒是比考生好上一些,考生又不能左右查探,捕快是能四处走动的。”
“正是,花了三千两银子,他答应——”
“三千两?”王夫人皱着眉头看郑华家的。
郑华家的忙分辨道:“太太,他说他这一告,差事肯定是丢了的,京城的捕快赚得也多,每月也得十几二十两银子,一年下来也有三百两了,他就要了十年的工钱。”
当然这事儿是郑华亲自去办的,没话这么多,就是找熟识的赌坊捏了个套。
赌坊才给了五百零,捕头能给多少?
捕头又是贱民,三代不能科举的。
再说是京城,一年下来也不过三十两银子。更何况连捕快一年都能赚三百两……县令的师爷也差不多这个数呢。
可谁叫王夫人不出门呢。
这个三千两,还是郑华家的跟她那口子一起商量出来的,主要就是参考了平日里王夫人的生活水准,叫她觉得多,但又没到疼的地步。
再者就是走公账了,郑华家的平日里陪着王夫人解闷,大概也能听出来,王夫人心里是觉得反正荣国府不是他们二房袭爵,能多花一点就多花一点吧。
果然,不过片刻王夫人就点头了,又道:“再去支五十两,算作郑华的赏钱。他忙了这些日子,又要请人喝酒花银子,总不好叫你们贴钱。”
郑华家的笑得眼睛都快看不见了,也觉得前头吴兴家的是不是傻,银子这么好赚,她竟然不想陪着太太解闷。
另一边,被赌坊威胁砍手指杀全家的捕快石大治也到了顺天府的衙门门口。面对死亡威胁,还被人设局下套,谁能不反抗呢?
他老老实实上前击鼓,被带去大堂之后,又老老实实的跪下,“贱民是大兴县的捕快,要检举安国公科举舞弊!”
顺天府尹还在后堂跟自己师爷聊这次会试呢,又猜能取几个顺天府的,就见管理狱讼审理的通判急匆匆进来,还在二月的天里出了一头的冷汗。
“大人,外头来了个大兴县的捕快,说安国公科举舞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