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武周]问鼎》 120-130(第12/29页)

 坐在了距离他更近的地方。

    这才继续朝他说道:“你是真的不擅长说谎。或者说,你一点也不擅长在我的面前说谎。”

    这可不是个好习惯啊。

    要知道那些朝臣之中未必人人都是一副坦荡心肠,那么做太子做皇帝的人,便得先学会自己骗过其他人,然后才能知道什么人在跟自己阳奉阴违。

    但很显然,太子在这方面的火候还不太够。

    李治一把将儿子放在桌案下的手给抓了出来。

    在这只手摊开在面前的时候,还能看到上头因为抓着衣袍一角紧张而带上的褶皱。

    他又笑了一声,“你老实说吧,别拿你的属官当做幌子,这个想要一起协办献俘典礼的想法,是你自己想的还是你阿娘让你干的?”

    李弘低着脑袋,小声答道:“阿娘教的。”

    都已经被发现了,显然是不能有什么隐瞒君父的行为,否则便是欺君。

    李弘老老实实地交代:“她说,妹妹出外征讨,一走就是半年,加上之前她也总往外跑,跟我这个做兄长的不太亲近,让我借着这个机会修补一下错过的关系。”

    “妹妹为大唐荡平边境叛逆,立下大功,我身为太子也合该对她持以礼遇相迎的态度。”

    “……”他小心地打量了一眼李治的表情,见他并没有露出什么对此生气的表情,这才松了口气,继续说道:“但是阿娘说,我若这样把话说出来,也显得太功利了一点,就让我换个理由。”

    李治真是要拿这个儿子没辙了。

    媚娘说让他换个理由,结果他愣是换了个更功利的,还学不会让自己把话说得理直气壮一点。

    他和媚娘到底是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光风霁月”的儿子!

    但他听得出来,皇后给太子找这个差事恐怕是真心的,太子想要借此和妹妹之间拉近关系,也应当是真心的。

    当他对上李弘的目光时,他也忽然想到了自己此前让皇后所出子女单独排序的想法。

    那原本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守望相助的。

    太子这样的性情也未必就是坏事,若是天下安定,四方威服,居中掌权之人可以是仁善待民的君主。

    只是,他还需要很多个不会背叛于他,也不会试图夺走他权力的帮手。

    皇后对于太子来说显然是一个。

    当安定已手握灭国战绩的时候,是不是也该算一个呢?

    他沉吟了一霎,朝着李弘问道:“你觉得,你妹妹打出了这样的战绩,该当如何奖励封赏于她?”

    李弘几乎不加考虑地便答道:“妹妹既比两位弟弟年长,又比他们对大唐做出的贡献卓著,总不该比他们的官职低!”

    李治摸了摸李弘的脑袋,“那你就不怕,你妹妹来跟你抢属官?”

    李弘摇了摇头,一本正经地答话:“阿耶之前同我说过的,除了做陛下的臣子之外,就属太子府的官员地位最高了,为何您会觉得,妹妹会抢到我的头上?”

    这话说的语气里其实少了几分王道霸气,但要李治看来,答案是没错的。

    东宫官员之中,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和太子太保都是从一品的官职,而开府仪同三司,也仅仅是与之齐平的文散官从一品而已。

    就算东宫之中的这三个官员位置大多虚设,可瞧瞧吧,太子属官之中,就连太子宾客都是正三品的官职,足可见其地位斐然。

    又哪怕,李唐已先后有两任太子没能成功坐上天子的宝座,也并不影响众人依然觉得,李弘的太子府是个好去处。

    李治被李弘这句“童言无忌”说得有些哑然,当即应道:“你说得不错!你阿娘说的也没错,此次典礼就由你协助皇后办理。”

    李弘一声欢呼,又在意识到了父亲的注视后,轻咳了一声,重新端正了神色。

    在他告辞离去的时候,望见他这个小大人一般的背影,李治好笑地摇了摇头。

    别看太子的名头响亮,弘儿还只是个孩子啊。

    等等!

    比他还小一岁半的阿菟,又如何不是一个孩子呢?

    那他何必非要用那些大人的规则去揣度她的想法,竟先让自己作茧自缚了。

    “开府……吗?”

    李治将这两个字在嘴边低声念叨了几遍,伸手取来了誊写诏书的绢帛摆在面前。

    “那就开府吧!”

    他倒要看看,这座真正拿到开府权柄的熊津大都督府,在女儿的手中到底能否稳镇边陲!

    第125章

    做出这个决定, 将其付诸笔尖的那一刻,李治发现,这个决定好像并没有那么难下达。

    就像是英国公和李弘所说所表现出的那样, 就算他当真因风疾不能自主,对于女儿插手军权感到局势不受控制的恐慌,在其余的种种威胁面前, 这都只能是被摆在后面的东西。

    阿菟怎么说也是他和媚娘的女儿,是他亲眼看着长到这个年纪的女儿。在她身上流着的, 是李唐王室的血!

    在天子病弱,朝政不安, 边境有变, 番将实多的情况下,他怎么能不相信皇后母女对他的忠诚,对太子的忠诚?

    他甚至该当如同英国公所说, 给阿菟以更多的成长空间。

    大唐边境的局势复杂程度让人头疼到了什么地步?

    高丽、新罗、百济这三方拥挤在这片半岛上的情况,可能还算是其中没那么糟糕的。

    当吐蕃和吐谷浑的矛盾被摆在台面上的时候, 原本地处荒僻的吐蕃已在悄无声息间长成了一个巨大威胁。

    安西都护府以西的一片也始终处在领地争端之中。

    若是阿菟在这一片交战中表现出的天赋能被用到西部、南部的边境上,让李弘这位继任者能稳坐中央, 李治不仅该当奖赏,还应当对她有着更为破格的奖赏。

    唯有如此,才能让她不必因为性别和年龄的影响,遭到番将的小看。

    ……

    “陛下今日的心情似乎不错?”

    当第二日李治找上武媚娘的时候,她端详了一番李治的神色, 开口说道。

    “只是想通了一些事情而已。”李治不打算将自己之前的纠结继续搬到台面上来, 朝着武媚娘说道:“你说阿菟的生辰之时, 我若将她的封地食邑加到千户如何?”①

    武媚娘凝眸对上了李治的目光。

    在这份稍纵即逝的打量之中她可以确信,李治说出的这句话绝非试探, 或者是什么被迫做出的决定。

    而更像是为了应和此前的那句“重礼”之说。

    想来也对,对于李治来说,给出千户的实封并非难事,毕竟自贞观末期开始,诸子弟亲王实封千户以上其实就已经成为了定例,逾越这个规矩的也不在少数。

    他如今所做的,仅仅是符合了李弘所说的那样——

    阿菟的立功远比她的两个弟弟多,也该当能有比他们更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