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武周]问鼎》 120-130(第9/29页)

神情有一会儿,缓缓开口:“媚娘是在说一句玩笑话吗?”

    事实上在问出这个问题的下一刻,他的心中就已经有了一个答案。

    她此刻这副神采飞扬,将喜悦溢于言表的样子,所说的话大约不是开玩笑。

    可这又如何能够……!

    然而也就是在这时,武媚娘转头对上了他探寻的目光:“陛下被吓到了?”

    “我只是说从我的考量来决断此事,或许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既然您才是天子,便该当有自己的判断才对。熊津大都督的官职已算不低,再要往上升,我看您得问问英国公、邢国公的建议了。不过——”

    她方才有一瞬正经起来的神情,又回到了笑意盈盈:“阿菟的生辰只剩不到两个月了,又立下了此等功劳,您可别怪我狮子大开口,向您要一份给女儿的重礼!”

    第124章

    生辰重礼?

    再如何重礼, 那归根到底也只是在赏赐层面上的东西,至多不过是譬如加食邑户数而已。

    比起此前等同于在谈论朝政要务的情况,可说是大为不同。

    李治的神情中不免少了几分压力, 答道:“就算媚娘不说,此事我也记得。”

    不过,随同那份军情而来的还有阿菟的一封信。

    在信中除了照例问候父母双亲之外, 还说道:若是阿耶准允他们班师,在途经河南道的时候希望能给她几日的时间, 对这些同行士卒的军功进行一番确认。

    李治看到这句就道:“不知道经过这样的一番耽搁,她还能不能赶上过年。”

    武媚娘接道:“但对阿菟来说, 有始有终才更重要, 我也希望她有这样的品性。”

    在她自立政殿折返回到延嘉殿后,她看着另外单独的一封信又忍不住弯起了唇角。

    她何止是因为女儿才华纵横却又胸襟广阔而觉骄傲,更因为她这一份常人难以企及的战功!

    陛下会因不知该当如何封赏这样的功劳而觉头疼, 她却不必。

    没人要求皇后不能为女儿征战立功而高兴。

    她一面觉得女儿总以这样的方式涉险而觉忧虑,一面又何尝不感到荣幸, 她有一个何其出色的孩子!

    上一次的熊津大都督之事,她便已经意识到, 女儿能拿出这样的成绩是在昭告世人,有些事情不过是此前没有这样的机会去做,而非女子做不到。

    那么这一次,她也合该为女儿再多争取到一点利益!

    她也绝不愿意看到,这场灭国之战会是女儿表现她能力的昙花一现机会。

    更希望, 这仅仅是一个开端而已。

    她展开了那封阿菟直接写给她和李治两个人的信。

    显然女儿很清楚, 反正她将要回返长安了, 没必要还在信中对于母亲的那番情绪剖白做出回应,真有体己话也可以等到回来再说, 所以在这封信里,她的表现更像是个寻常的女儿。

    她说,在高丽和百济故地找到了不少有意思的纪念品,到时候一定带回给阿耶阿娘做个纪念。

    那里面不仅仅是本地的工艺品,还有些其他的东西。

    比如说,百济的库房里还有不少来自南梁和隋朝的物件。

    高丽那就更有意思了。

    别看他们还在和大唐僵持,地方也小,居然一度经由突厥商路,自域外抵达西域昭武各国,向此地出使后得到了国王的接见,里面有几件藏品便是纪念这出会面的。

    她觉得有些意思,决定将其带回。①

    可要武媚娘看来,这与其说是有意思,还不如说是要保留一个敲打西域各国的“罪证”。

    奈何她将话说出来的语气实在可爱,这才让人暂时忽略掉了其中的政治含义。

    仿佛可以想象出一个身着盔甲的小姑娘,隔着大海远远举着战利品展示给爹娘看,显摆自己这趟“离家出走”的重要收获。

    “还是欠打……”

    武媚娘好笑地将这封信折好,放进了妆匣的底层,和她之前送回来的信放在了一起。

    明明按照数量来说也没有几封,可不知道为何她就是有种直觉,这种东西恐怕迟早要将这里塞满。

    她刚想到这里,就见桑宁疾步走了进来。

    武媚娘抬眸问道:“陛下是不是请人进宫了?”

    桑宁行到她身边,低声回道:“正是,负责备车备马的那边说,英国公被召请入宫见驾。”

    “果然。”武媚娘笑了笑,一点都不意外会听到这个消息。

    李治这位陛下啊……

    他聪明就聪明在,一来记性很好,二来会分辨对自己有利的消息。

    所以当她有意在陛下面前提到英国公与邢国公的时候,自然不只是在说,自己那句给女儿封王的戏言并不具备给陛下的参考价值,也是在怂恿陛下向英国公请教。

    在李治早已确定了英国公李勣不是第二个长孙无忌,也对他绝无二心后,他应当并不会介意于将他自己拿捏不定的问题抛给英国公来回答。

    就比如说,要如何给女儿封赏这样的问题。

    但李治的突然召请游园,却真是吓了英国公一跳。

    这寒冬腊月的天气,哪里是适合游园的!

    何况李勣又不是不知道,李治的身体自打显庆五年的十月开始就相当糟糕,根本不能随便这么造作。

    要不是李治似乎执意想要在园中走走,以这种更为散漫的方式闲谈,李勣自觉自己的手劲还是不差的,应该能把陛下拽进屋去避风。

    但还没等他将这个想法给付诸行动,就听到李治在走出了一段路后说道:“算起来,也许久没和英国公以这种方式谈天了。”

    李勣连忙跟上了他的脚步,试探性地开口,“陛下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

    若非如此的话,其实可以换个春暖花开的时节再散步。

    那起码还能赏花,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看的是满园大半的秃枝。

    更冷了……

    “烦心事?”李治笑了一声,“我要是现在跟人说我有烦心事,别人怕是要觉得我有病!高丽灭国,李唐东征功臣即将回返,我何事可忧!”

    骤然听到这个消息,李勣还险些没反应过来。

    可在意识到李治话中说了什么的时候,他当即惊喜不已地开口:“邢国公赢了?”

    要不是李勣的年纪比起苏定方还大,这两年间的身体又大不如前,这征讨高丽一战,他也是想参与的。

    贞观十八年太宗皇帝亲征高丽之时,他担任的就是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的位置,攻破了高丽所占据的盖牟、白崖等城,又在驻跸山大战中立下了功劳,为他的其中一个儿子争到了郡公的封号。

    他当然想去完成那场没能达成最终目标的战争。

    他也很难不为旁人达成了此战的胜利而觉欣喜。

    若说陛下此前用七年的时间平定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