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娇知青: 第16章 第 16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七零娇知青》 第16章 第 16 章(第2/5页)

我要归队了。”

    反正她和郑妙琴的关系也不怎么好,不想跟郑妙琴耽搁时间。

    “对对对,大娘也得去上工了。”冯秀芝拍拍顾莞宁的手背,嘱咐道:“你腿脚不利索,上工的时候注意点。”

    “嗯。大娘快去吧。”顾莞宁转身也要归队。

    徐文理刻意选了靠近田埂的位置,听完了全程,他悄悄给了郑妙琴一个眼神,示意下工后再说。

    回到生产小组,顾莞宁先把中午记的工分给组长看,然后才到田埂上监督小组社员们的工作。

    不远处杨桂花收回视线,边拔草边嘀咕,冯秀芝怎么跟顾知青在一起?今晌儿又哪里请了顾知青吃饭,明明吃完就去了她家,还顺便看了出好戏。

    怪哉!

    下午上工一直风平浪静,见此顾莞宁悄悄松了口气。

    下工后,赵红英等顾莞宁记工分,再一起回知青院,“晌午给你留了饭,天气不热,放到现在应该还能吃。我还当你去哪儿了,原来是去了冯大娘家?”

    顾莞宁心虚地连头都不敢点,囫囵‘嗯’一声,说起别的:“过两天队里放假,我想去县城一趟给家里打个电话。”

    “我不缺东西,就不去了。正好隔壁屋有知青要去县城,你跟她们一起。”赵红英一心想要把两本课本吃透,这段时间除了上工和吃饭,就是捧着书本苦读。

    虽说小学一年级的课本都能看懂,哪怕满是字的国文多看几遍也能背个七七八八,但她到时候的身份可是老师,得想明白该怎么把知识讲给学生更好。

    下工后,徐文理和郑妙琴又去了小树林。

    徐文理上来就斩钉截铁地说道:“不是顾莞宁。”

    郑妙琴也觉得不是顾莞宁,但她不喜欢徐文理这种完全信任完全偏向顾莞宁的态度。

    “不一定。也可能那个冯大娘在帮顾莞宁遮掩。”

    郑妙琴的想法,徐文理一眼看穿,他懒得搭理这种小心思,道:“非亲非故,那个社员又不欠顾莞宁什么,没理由帮她遮掩。”

    “那怎么办?”一阵沉默,郑妙琴问道:“那个人不找出来,万一……”

    徐文理推了推眼镜,表情云淡风轻,语气像是运筹帷幄一般可靠:“怕什么?”

    “那人既然当时没叫人过来,往好点想就证明扔石头是好意提醒。往坏处想,就算他想用此事威胁我们,你不承认我不承认,当时又没有别人在场,谁会信他?”

    郑妙琴被说服了,担忧的情绪渐渐消失。再抬头,她看向徐文理的眼神充满敬佩和崇拜。

    顾莞宁的脚踝崴伤,上面一片青紫看着很是可怖,养了许多天才消下去。

    一大早,天还漆黑的时候,顾莞宁就被赵红英喊醒。

    今天要和隔壁宿舍的女知青去县城。

    赵红英不放心地嘱咐:“去了看她们几个咋办你再跟着一起,供销社、邮局和国营饭店这三个地方都能去,别的你自己掂量着。”

    “另外,最好别跟她们分开,也别在县城逗留。晌午如果在国营饭店吃你们就各掏各的,不许傻大方知道不?”

    相处时间虽然短,但赵红英知道顾莞宁为人大方,那些肉脯果脯什么的金贵东西,眼睛都不眨地就分给她和柴瑞云。

    即使清楚莞宁是看她俩亲近,赵红英和柴瑞云也免不了担心。幸亏两人知道分寸,没占过顾莞宁的便宜,吃了她一口东西都会从别处找补回来。

    赵红英把顾莞宁送到门口,忍不住再三叮嘱:“钱票都藏好,别跟大家分开,早去早回知道吗?”

    顾莞宁用力点头,“红英姐放心。”

    看着顾莞宁的背影消失,赵红英才转身回宿舍。

    同行的知青感慨道:“莞宁,红英姐对你可真好。”

    “红英姐对院里的知青都挺好的。”顾莞宁真觉得,院里没有一个男知青当得起老大哥的称呼,但赵红英却能当得起老大姐。

    一个知青直点头,“咱们院里找红英姐帮忙她肯定会答应,不像别人,总是推三阻四。”

    这次去县城没有顺风车搭,大家都是步行,出发的时间也比上回早,快到公社时天色才刚亮起来。

    顾莞宁才刚伤过脚,同行的知青照顾她,特别放慢了速度。

    “莞宁,听说你家在海市,海市大吗?时髦吗?”

    院里的知青来自五湖四海的都有,南省、川省、云省等地的有,北方几个大省有,连北江省本地的知青也有,京市像徐文理和另外几个知青都是京市人,只有顾莞宁一人来自海市。

    京市作为首都,有不少知青都曾去过。至于海市,大家只依稀感觉那是个时髦的城市。所以知青们免不了好奇,但是因为先前顾莞宁一直生病,大家不好意思打扰她。

    再就是刘晓玲曾说,顾莞宁是海市的大小姐,她们……其实还挺相信的,不自觉就敬而远之。但是相处下来,她们又觉得,顾莞宁就是漂亮些娇气些,此外跟她们也没什么不同。

    当然认真的说不同也有,毕竟整个知青院只有顾莞宁每天一个鸡蛋雷打不动。

    “海市不算大,时髦的话……还行。”顾莞宁翻了翻原主的记忆,回答道。

    同行的知青们睁大眼,一脸不敢置信,“真的?那街上有轿车吗?”

    顾莞宁点头:“有。但是很少,不过自行车比较多。”

    大家的想象中,海市得是那种随处都是小轿车,街上的人穿着时髦的大都市。跟顾莞宁的形容不说一模一样吧,只能说毫不相干,一时间都很失望。

    顾莞宁解释,“海市的工人和其他地方的工人都领一样的工资,能买得起自行车就算殷实的人家了。”

    “也对。”一个知青道:“哪怕是双职工家庭,养着一家几口也不容易。”

    这样一来,同行的知青再看顾莞宁顿时没了厚厚的滤镜,也觉得亲近不少。

    原来大家根本就一样啊!

    很快就到了县城,顾莞宁和几个知青结伴,先去供销社,在严慧姐的柜台前买了斤鸡蛋糕和一斤水果糖。

    程严慧热情地招呼几个女知青,目光不停往顾莞宁身上瞟。前个她娘又来了趟县城,跟她说找了桂花婶子说项,也不知道顾知青答应了没?

    察觉到严慧姐的目光,顾莞宁冲她笑笑,等同伴都挑好东西,才一起离开。

    程严慧挺着大肚子坐下,回想刚才小顾知青冲她那一笑,心说怪不得老三才见一面就念念不忘,那眉眼那气质她都险些看呆了。

    离开供销社,顾莞宁和同伴紧接着去了邮局。

    下乡三个多月第一次跟家里打电话,想到之前和大姨闹的矛盾,顾莞宁握着话筒的手一直冒汗。

    电话转接到厂里的家属楼,‘嘟——’一声后,一道女声响起。

    “喂!”

    “喂是小晚吗?”

    顾莞宁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回道:“瑞珠姐,是我。”

    “你可算是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