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十福晋: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十福晋》 60-70(第13/16页)

民争利, 这个道理放在皇子身上也是一样的。朝廷里为官做宰的都不许经商, 你十阿哥刚进了兵部就明目张胆抖起来了?那还是不成的。

    有了这道手续,大家都安心。尤其庄子本身是松甘的,松甘一家子又是康熙亲近的奴才, 马场有什么事甚至都不用胤俄传话,禾嘉相信康熙能比胤俄更早知道。

    马场建成以后禾嘉还挺着大肚子去看了一次,占据了小半个山头的庄子被一分为三,最前面是装修得最显眼,只要有银子就能进的大马场。

    这个场子里的马, 大部分都是长得溜光水滑乍一看特别漂亮但根骨品相算不得最好那一等的,来这个场子里看马的人除了寻常官员, 更多的还是京城和各地往京城来的富户巨贾。

    这些人手里有钱, 说他们银子多得没处使一点都不夸张。

    历朝历代向来重农轻商,虽然大清没有抑制商人科举,甚至还开了口子能让商人花银子捐官。但大清朝跟前朝相比, 又多了旗人这么个比满朝文武还要稀罕的一群人。

    本朝可不讲究什么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那一套, 在大清朝天下所有人都是万岁爷的奴才。往下又有皇子宗室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一层一层叠下来, 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在旗的比不在旗的尊贵,满八旗又比汉八旗蒙八旗地位高,就这还不算八旗下的包衣奴才,说是说奴才可有时候跟主子们亲近的, 恰恰就是这些奴才。

    这般把人硬划分了尊卑上下,八旗外正经读书科举考出来的进士举人还好说,那些捐官走偏门得了一官半职的,论起来还真不如高门大户里的奴才管家更体面。

    现在十阿哥和一等公府突然开了个口子卖马,别说是活着的马,就是马肉马骨头也多的是人捧着银票上门来抢。

    不是说花了银子就能拜到十阿哥门下,真要这么容易把十阿哥当什么了。

    但眼看着京城街面上有头有脸的爷们,嘴里聊的身下骑的都是十福晋从蒙古弄来的好马,这玩意儿就从谁有谁稀罕,变成了谁没有谁矮一截的一种象征。

    更何况现在攀不上十阿哥的高枝不要紧啊,谁还不图个以后呢。

    反正他们平日里干什么买什么不花钱,添置一个外室有时候都得花不少,这会儿买匹马实在不算什么。家里知道了都得夸他们心里有正经事。

    大马场的马一个月能出三五匹,听上去很少但一年下来就是三五十匹。外边最普通的马一匹八十两上下,从禾嘉手里出去的好马最低也没少于八百两的。

    有时候一匹马好几个人看上争抢起来,那可就没上限了。四九城里这些纨绔爷们虽然也不着调,但亲口报出来的价还是鲜少有人反悔。

    况且有人反悔也不怕,大马场入场门口会发牌子,牌子都是一对对的跟阿哥府里的对牌差不多,一个留在守门的奴才手里,一个给进场挑马的人。

    叫价的时候待卖的马旁也会站着专门记录的人,想要叫了价又不要?那可是痴想妄想。反正自马场开张以来这些天,还没有一个人敢干这等掉价丢脸的事。

    大马场占了庄子一大半,剩下一小半依着庄子后面的半拉山头再次一分为二,靠近山的一边是小马场,小马场里的马更好更难得,是留给宗室远亲和朝中勋贵大臣的。

    只不过小马场里的马可就金贵了,不光要跟直郡王似的自己降服,降服住了照样还得给银子,想不给银子就带走那不可能,难道谁家的小爷还敢拿自己比肩直郡王的待遇不成?

    靠近另一边临湖的小马场是留给女眷的,满清入关几十年已经渐渐被高床软枕温香软玉熏软了骨头,吃不得什么苦头。但到底时间还短,满洲姑奶奶们不说策马驰骋,骑马总归还是都会的。

    各府的当家福晋夫人们手里有钱着呢,除了胭脂水粉衣裳布料首饰头面,也不是没有人喜欢养马养狗,她们在这上面花的银子禾嘉赚起来,那真真是半点不手软。

    起初也有人私底下嘀咕,十爷这般大张旗鼓地弄马场,难道就不怕犯了万岁爷的忌讳?

    等到众人亲眼看着裕亲王世子保泰因为耍赖驯不住马还想硬抢,被十福晋身边那个叫赛音的亲卫直接卷吧卷吧扔出马场以后,就知道至少在马场这个买卖上,连十爷都插不进手,全是十福晋做主说了算,人家这两口子就是奔着赚钱来的。

    什么事情只要开头基础打得牢靠,后续就不用人太操心了。

    春日宴之后,十阿哥府跟宗室亲戚还有钮祜禄家就都有了往来。算不上多亲近,但逢年过节娶亲嫁女都少不了送一份礼,六月份尹德的长子策楞成亲,禾嘉还去了一趟一等公府贺喜。

    有些人有些关系是不能过于亲近,康熙忌讳胤俄跟钮祜禄家过于亲近,那么至今为止整个钮祜禄家能跟胤俄说得上话的就只有戴鹏。

    禾嘉这般光明正大上门吃喜酒却也是无妨的,对于皇子们来说外家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人,胤俄既不可能彻底跟钮祜禄家断了往来,那由禾嘉出面把钮祜禄家当做寻常亲戚往来走动,就再好不过。

    一来让康熙看着,他的十儿子不是个铁石心肠的人,二来也是告诉康熙,咱们家没打算结交外戚,这这么多人一起喝喜酒就是正常亲戚往来,老爷子您千万别往多了想。

    开了这样一个好头,十阿哥府的门庭也渐渐热闹起来。

    胤俄人在兵部,因着永定河的差事跟工部的人来往也多,手底下干活的朝臣奴才自然就少不了。禾嘉平时光是这些人家的人情往来,就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

    禾嘉仿着朝廷给阿哥府配置的府员给自己也弄了一个小班底,彻底跟平时在身边伺候的丫鬟嬷嬷们独立出来。

    去年给自己写话本子的那个举人周志咏到底没能考上,他还是不愿回乡就拜托孟恩给禾嘉带了话,愿意留在京城任由福晋差遣。

    到底是个中了举的读书人,在京城也待了些年,禾嘉就让他当了自己小班底里的管领,统管着对外官吏们的人情往来和自己手里在京城地面上的生意。

    正好跟孟恩分开来,他管着盛京往来京城的商队和对阿霸垓部与盛京的一切事务联络,两人能互相牵制着,也能提防日后有人养大了心。

    徐灵从宫里出来就不用再刻意低调避嫌,梳了发髻拿了腰牌府里府外哪里都能去。只要是禾嘉吩咐的她都能去办,算是一个统领的监管。

    还有个张喜玉,就全权负责内宅、宗室姻亲和宫里这一堆的事,对于当年永寿宫的总管太监,打理禾嘉跟前这些事着实是绰绰有余了。

    但温僖贵妃都走了这么些年,如今阿哥府里还能有专门的佛堂来摆放贵妃遗物,自己跟碧荷这样的老人儿还能在阿哥府上管事,这就是阿哥爷和福晋给的天大的体面,张喜玉可是奔着肝脑涂地死而后已去的。

    再加上乌云宝音和月娥都从碧荷的培训班里成功毕业,禾嘉给众人把职位都挨个安排好之后,很快整个班底也就轰隆隆井然有序地运作起来了。

    在宫里的日子再是只有一个小院子要管,怎么也不如整个阿哥府都是自己的地盘自由舒畅。

    从四月起一直到八月初,禾嘉才觉着自己总算过了一段时间的舒心日子,直到临近中秋节,府里府外才又忙碌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