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月: 第108章 闽南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玲珑月》 第108章 闽南(第2/3页)

这两个月对江浙商人而言是披荆斩棘和唇枪舌剑。而对于二十四岁的李耀希来说,她第一次面对了真正的内战,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军阀混战,也不像一二八的时候、可以凭国籍分出敌我。在这个南国少有的飘雪的冬季,她怀着记者常有的热切心情,第一时间就追去了电告全国的福建人民政府。

    当然,也在那里遇见了王亚樵。

    只是一切和她想象得不一样。

    “你以为这两个月,福建是炮火连天?”耀希头一回在谈话的时候没有抽烟,只是轻轻地捻自己的手指,指尖显出淡淡的焦黄色,那是烟熏的颜色。

    “一个师投降了,又一个师投降,福建政府就是每天在处理投降的消息,每天都在后退。举事的时候太冒进,以为一声号令、就能够群雄响应,但白崇禧一开始就不愿意支持陈铭枢,福建内部又根本不是一条心。”

    在这样的情形里,有些人是不管不顾、追随蒋蔡二人而已,更多人是把它当成了一场新的中原大战,无非是拿这场政变来换取新的政治资本。

    很好笑,当初是怀着拨乱反正的心情,号召真正的三民主义,最后变成一场劳民伤财的宫斗。

    王亚樵的属下折损几殆,他在罗山上怅然远望:“欲杀蒋氏,是我小愿,惜小愿难遂;欲正民国独|裁官弊之沉疴,昭先总理遗愿,实乃我平生大志,恨大志难酬。”

    耀希在他身边默然伫立,听见冬日的南海一阵阵潮音悲怒,她问王亚樵:“王帮主,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你们从一开始就选错了路,中国需要的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它需要一个拆筋动骨的大变化。”

    王亚樵知道她想说什么,想起在天蟾舞台,金求岳对他说过的那些话,王亚樵心中激荡,但眼看兵临城下,对面势如破竹,天命预言又如同镜花水月。

    沉默良久,他没有接她的话。

    “——我实在不知路该往何方。”

    这句话,是对身边的小丫头说,也是对他自己说,同样地,也是向武夷山问、向罗源湾问,山问海亦问,问脚下这片土地何时能得见真正的民生民权?何时能有民族不低头的一天?明知这国家已经被扼住了咽喉,前行无路、欲诉无声,她要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地来拯救她,可要问反抗靠什么,难道靠一群军阀纠结起来、靠一群政客消费十九路军血战换回的英名?

    王帮主远望海潮来复,一时竟有些水泊英雄的惘然——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他们退到了涂岭。

    这些事情,李耀希原本嘱咐了,尽量别让她爸爸知道。但金总看李老板凄凄惨惨地地江南寻女,也实在是可怜,这他妈就快赶上大明湖畔的乾隆了。要是□□叔是那等顽固反动的老封建,金总自然不会搭理他,偏偏人家又不是!说实话当爹的对你也可以啦,要读书送你去美国,要做记者给你开报社,还想干啥?借一百万给你杀蒋光头吗?反正金总拿李老板跟自己那个包二奶的爹比较了一下,感觉李大小姐身在福中不知福。

    做儿女的也别太难为父母,好歹别叫爹妈跟孤寡老人似的四处寻娃。

    因此掐头去尾、尽量平和地把事情跟李荣胜说了:“李妹妹并没受伤,衣食住行也不成问题,她也是个成年人了,会照顾自己,李伯伯别担心,缺钱的话还有我呢。”求岳直爽道,“当初她借我船,又帮我写文章,今天回报她,也是我应该的。”

    李荣胜听得心里一忽儿上、一忽儿下,筷子把鱼都捣烂了,惴惴地又问:“她是一个人跑去的?”

    “呃那倒不是,我派了人保护她。”

    “是你厂里的工人?”李荣胜追着问:“是不是姓钟?”

    金总:“……”哇塞你连这都知道。

    “——他是不是无锡人?”

    金总:“……”对不起这个连我都不清楚啊!

    李荣胜面有惶惶之色:“无锡人。”

    把金总看得头上冒问号,干什么你看不起无锡男人吗?选保镖也不要地域歧视啊。只是看他凄凄戚戚的神情,问号又变成省略号。

    □□叔真实可怜,这几个月估计连女儿的屁都收集了。

    钟小四当然跟去了,只是还有金总也不知道的隐情。涂岭的那一夜,耀希不顾小四的劝阻,还是去了。她把钟小四留在村里,自己背着相机、连头盔也没有,深一脚浅一脚地往炮火的最前线去。

    其实当时心情已经平静下来,知道这次政变终究要以失败告终,但她要有始有终地看着它落幕。

    但战斗的激烈超出了她的预计。

    当晚南京方面的三十六师和十九路军的四十九师在莆田城北发生狙击,双方猛烈开火。耀希是没想到他们双方谁也不顾当地的村民,炮火把妇女孩童的残肢炸上了天。军人各自躲在战壕里,而到处都是无辜民众的哭喊,来得太突然了,双方为了保证消息的隐秘性,谁也没有通知当地的百姓,许多人甚至是在睡梦中就此一睡不醒。

    李耀希伏在碎裂的土墙底下,怀里抱了一个没了腿的孩子,心里没有恐惧,只是前所未有的茫然,一种激愤,她想要把这些事情写下来、问问所有人这究竟是在干什么?

    可她也知道这篇报道,不会有任何报社愿意发表,哪怕她把它油印出去,它也很快会被撕碎、然后遭到稽查。

    那一头王亚樵和蒋光鼐已经预备要离开,王亚樵忙乱之中想起耀希,着人道“快去把跟着我的那个女记者带上”,勤务兵去了一趟,目瞪口呆地报告:“人去楼空,小姐不见了!”

    王亚樵头痛欲裂,气也来不及气,他要保护着蒋光鼐尽快到达机场,想想这丫头随自己闯荡江湾,其豪气胆量不输男儿,只可惜为何这样莽撞!又痛又急地道:“哪个留下来?这里三百现洋,谁留下来,给她收尸!”

    便有两个卫兵接了大洋,领命出去——哪赶得上?莆田城下四面炮火映天,几乎将莆田城照如白昼,致盲的白昼,照明弹燃|烧|弹不要命地互相抛射,一二八抗战的时候从没见过的武器此时倒都冒出来了!这刀山火海里要找个小小女子,哪里去寻?又谁敢去寻?

    只有钟小四,不要命地在夜色里狂奔,他情知旁人无用,唯有靠自己。

    耀希带他来福建的时候,他问过她:“你要去采访造反的人?”

    “不是造反,是革命。”耀希望着火车窗外的暗云,“这个世界需要一点进步的声音,组建福建政府的,都是党内的民主人士,我希望他们能带来一点新空气。”

    小四耿直地问:“什么是进步的声音?”

    耀希沉默了片刻:“要受穷的人不再受穷,蛮横的从此不敢蛮横。”

    他们到了福建,看到了轰轰烈烈的宣誓大会,然后是福建政府的一系列惠民兴业的新政,这一切都让他直观地觉得可喜。但接下来的一切并不如人意,不断地有军阀和当地的民众发生冲突,军政的问题、财政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蹦出来,可是没有一个被妥善地解决掉。耀希起初是惶惑,最后变成沉默。

    再然后,他们每天都在跟随政府撤退。直到这一天晚上李耀希对他说:“你在这里等王帮主的汽车,我跟他约好了派一辆汽车来,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