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腓腓只想当咸鱼[清穿]》 100-110(第8/15页)
听到琅琅读书声。
“你瞧你十一哥都这般的勤奋,你可得多努力才是。”康熙道。
如今的时辰应当是在校场练习骑射,只是这几日的日头比较猛,宜妃又因为胤禟的事情将三个儿子都看得很紧,注意到胤禌去了校场回来脸色有些发白,便特地和康熙求了让他留在上书房读书。
“长安也勤奋。”
“睡觉勤奋还是吃东西勤奋。”
“吃东西勤奋!”长安一脸骄傲地说道,“皇玛嬷说能吃是福,长安有福气!”
“朕还是头一回见有人得意于自己能吃的。”康熙调侃道。
说着康熙已经带着长安走进了上书房。
“儿臣参见汗阿玛。”胤禌立马放下手中的书给康熙请安。
对这个今年虚岁八岁的儿子,康熙的态度还是很温柔的:“礼记前边的可读完了?”
“儿臣已读、背、写过一百二十回。”胤禌一直都知道,以自己不能武的身子,想要得到康熙的重视,唯有用功读书才行,这才在小小年纪就将四书五经读了大半。
看着他自信的模样,康熙便随口问了几个问题。
胤禌恭谨的一一作答。
“嗯,回答得还算是可圈可点。”
胤禌知道康熙这是满意的意思了,嘴角勾起一个好看的弧度。
作者有话说:
注①:玉满楼又名「白雪塔」出自于洛阳,确实是名贵物种,至于珍贵程度我就不是很清楚了,好看是真的很好看。
注②:出自《礼记》檀弓上。
第106章
“十一哥好厉害。”长安鼓掌, 睁着亮晶晶的眼睛崇拜地看着胤禌。
“你也得努力努力,赶上你十一哥才是。”康熙见缝插针地激励长安。
“哥哥厉害,长安就不用厉害了。”长安表示自己才不吃这一套。
“你哥哥厉害, 作为弟弟更不应该输给他们才是。”康熙险些被长安的歪理给带歪了,白了他一眼。
“长安,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多读些书是好事。”胤禌也知道长安聪慧但不喜读书, 也跟着劝说。
“没有黄金, 没有玉。”长安摇摇头,他才不会被骗呢, 什么黄金屋, 颜如玉,都是假的,他有黄金, 也有玉。
康熙无奈,没有再和长安争辩,看向胤禌,语气温和地说道:“你且好好读书, 若是读累了休息一会也无妨, 千万别累着自己了。”
“儿臣知晓。”难得收到来自康熙的关心, 胤禌激动的拱手应道。
“尔等作为哈哈珠子除了要陪阿哥好好读书, 但也别忘了看顾好阿哥的身子。”康熙扫了一眼跟在胤禌身后的哈哈珠子,敲打了一番。
所谓哈哈珠子就是皇子们的伴读, 一般而言每个皇子有四位,这些哈哈珠子的来历也不简单, 大都是功勋大臣之子, 也有一小部分是皇子母家的孩子。
这些哈哈珠子不仅是陪读, 还会代替皇子受罚。要知道皇子们可都是金枝玉叶,于师傅们而言皇子更是君,可是打不得骂不得的,所以若是皇子们哪里做得不到位了,被处罚的只能是哈哈珠子。
纵使如此,功勋大臣仍是十分愿意将自己儿子送入皇宫作为皇子们的哈哈珠子,毕竟跟随者皇子一同长大,其亲密程度自然不言而喻,倘若皇子得宠,皇子们跟着出巡,哈哈珠子们也是能跟着出巡的,而长大后哈哈珠子也将会默认成为皇子们的人,为皇子们办事,这前途自然是不可限量。
敲打完哈哈珠子,康熙又带着长安来到了作为皇子们汉学师傅的张英面前,向他询问皇子们的近况,问过之后这才回到御书房。
进入御书房,长安就发现在康熙批阅奏折的桌子旁边多了个小型桌子,上头还放了几本书,顿时心里升起一种不好的预感。
“长安,从今日起你便坐在这里读书。”康熙也是见过皇子们有多容易心软之后,痛定思痛,决定让长安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读书。
“每日只需读一个时辰。”康熙见他想拒绝,又说道。
长安想了一下,一日有十二个时辰,每日读一个时辰也不算长,便乖巧地同意了。
其实长安也不是说讨厌读书,只是他不想和哥哥们一样,为了读书寅时作,戌时息,那样太累了,长安还是更喜欢躺平。
见状康熙这才欣慰地点了点头,如今先读一个时辰,等三周岁生辰过后再加半个时辰,再过两个月再加半个时辰,等到了入学的时候长安便不会抗拒了。
心思完全不再一个频道的父子俩就这样在御书房中和睦相处。
长安手里捧着画册看得津津有味,主要还是看上头的图画。
这画册是文学功底极强,精通水墨画的胤祉特地为他准备的,据说花了不少时间,几乎每一页都是一首诗加上一幅图,画册上的画很是精细,活灵活现,十分有趣。
康熙是一位专注力极佳的好皇帝,但当再强的专注力碰上长安的时候,都没办法继续维持。
只一会儿的工夫,康熙便瞧了长安好几眼,以此确认长安没有走神,好在效率并没有因此降低。
“长安,读一首诗给朕听听?”看折子累了康熙便会随机进行提问。
长安都会很配合地翻到画册的第一页,念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画册上的大白鹅昂首挺胸,在芦苇荡中自由地游动。
“这首诗你都念了许多遍了,换一首。”康熙都有些听腻了。
长安翻了半天,试图寻找另外一首自己很熟悉的诗。
“拿来给朕。”等了一会,康熙直接将画册拿到手里,随意地翻了其中一页,递给长安,“就念这首。”
康熙翻的这一页上头画了两朵花瓣重重叠叠的花,正是牡丹花。
这上头的字每个长安都认识,组到一起便念得磕磕巴巴:“有此倾城好颜色”几乎是一字一顿地将上头的诗句念了出来。①
“念得马马虎虎,等会儿记得多念几遍。”康熙对长安的要求向来比较宽松,听他能将不熟悉的诗顺利念出来,倒还算满意。
长安听了康熙的评价却不乐意了:“长安念的好!”他念得多好呀,抑扬顿挫,感情充沛,每次给哥哥念哥哥都会夸呢,他的自信心可膨胀了。
“你再念一遍朕仔细听听?”康熙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
这一回比上一回顺利了些许,康熙也配合着夸了两句,随后话题一转:“这诗是刘禹锡的诗,朕记得教过你另一首赞美牡丹的诗,你可还记得?”
牡丹长安熟悉,方才他在胤禟和胤俄的带领下还差点祸害了一朵名贵的牡丹,康熙一问他便脱口而出:“唯有牡丹真国色”念起来比方才那首流利多了。
“过些日子南巡,朕带你去看一看花海长什么样子。”见他背的流利,康熙笑了笑说道。
南巡路上会路过江南等地,如江南那样暖风拂面的地方才是最适合牡丹花盛开的地方,在那里还能看到许多珍稀名贵的花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