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流放后嫁给失忆将军[重生]》 140-150(第17/19页)
轻轻念出,仿佛在舌尖缱绻重复过许多遍。
那一刻,他忽然就明白了李禅秀为何说梦境真实得如同亲身经历。
第二天,他没将这个梦告诉李禅秀,因为洛阳很快来了旨意。
陆骘、阎啸鸣已大破襄阳,薄胤的长子薄轩兵败被俘。
“洛阳来的消息说,阎将军和陆将军正继续攻打江陵,兴许要不了多久,大军就会沿江而下到金陵。圣上命我们这边也抓紧攻打,现在薄胤的大本营荆州就要失守,长子也被俘虏,估计正方寸大乱,金陵或许会比预料中好打。”
军帐内,杨元羿匆匆将情况给诸将说了一遍。
原本,李玹和李禅秀的计划是先攻占荆州,再从荆州顺江而下,攻占金陵。可没想到薄胤会忽然跑到金陵,立李桢为傀儡。
如此一来,无论哪边被攻破,对薄胤来说都是巨大打击,尤其荆州是他发迹的地方,更不能失。
果然,得知阎啸鸣和陆骘已经打到江陵,薄胤气的险些吐血,急忙命心腹将领率军沿江而上,赶去支援。
可金陵兵力一分,对裴椹和李禅秀来说却是好事。
两人无心再顾其他,忙与众将一起,拟定攻打计划。
可在如何渡江攻打上,众将意见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应该从上游采石渡,也有人认为应该从下游的京口渡。
从京口渡,江面宽阔且险,但留了上游给薄胤有机会逃回荆州,或许他不会那么拼命打。
从采石渡,没有从下游渡江那么险,但薄胤逃回荆州的水路被封死,恐怕会殊死一搏。
李禅秀和裴椹仔细权衡后,最终还是决定从上游的采石渡江。虽则练了这么久的水师,也在水上跟金陵打了不止一仗,但他们的水军即便已经李桢的精锐水师不相上下,却未必能跟薄胤的比。
不如扬长避短,选择渡江风险小的方案,先攻下上游,到时水陆并进。他们的水师未必强于薄胤,但到了陆地上,薄胤却未必强过他们。
方案定下,大军克日进发,情况果如李禅秀和裴椹所料,因选择了渡江风险较低的方案,次年春月,成功攻占采石。
继而水路两军并进,直逼金陵。
不久,荆州也传来江陵被攻破的消息,彻底断绝薄胤回荆州的退路。
此时,李禅秀和裴椹已经围困金陵快半月,得知消息,两人对视一眼,都知薄胤恐怕撑不了多久了。
薄胤年纪本就不轻,又接连遭遇惨败,带着大半家当来金陵,如今却金陵、荆州两失,进不得,回不去,心志很难不受影响。
不过李禅秀又说:“薄胤并非没经历风浪的人,他会消沉,但不会太久,我们得抓紧时间。”
毕竟梦中胡人打到金陵时,薄胤还有精力带着新帝李桢继续南逃,可见不会那么容易被打到。
事情也果如他所料,得知江陵被破、一家老小也都被擒,薄胤瞬间苍老十岁,竟整日将自己关在宫中饮酒。
但也不消两日,对方就重新振作,亲上城墙指挥。
裴椹见情况果真如此发展,不由侧头轻轻看了一眼身旁的李禅秀。
不过薄胤再如何振作,大势也已去,他如今不过是强弩之末。
薄胤也明白这点,所以表面顽强抵抗,实则早有了其他计划。
数日后,金陵被攻破,大军长驱直入,闯入金陵的皇宫,却发现薄胤早已挟持傀儡帝李桢一起南逃。
李禅秀和裴椹听完属下冰雹,对视一眼,都露出浅笑。
因为梦境,李禅秀早猜到薄胤会弃城难逃,早和裴椹一起在他逃走的路线上安排好了追兵。
而在攻破金陵的当晚,裴椹又做了一个梦,这次梦到的是李禅秀说过的内容——对方从西羌回来,被他的手下捉住认出。
可和李禅秀描述不一样的是,他在命人放了李禅秀时,在对方转身之际,轻轻掀起车帘,看了一眼那位传说的中太子殿下唯一的子嗣。
只一眼,心跳便开始不同。
醒来后,裴椹想起梦中情形,唇角不觉露出笑意。
金陵城破后的第二天,李禅秀和裴椹一起骑马,踏入城中。
朝阳的光照在两人身上,镀下一片金色。
裴椹忽然偏头,对李禅秀低声道:“殿下之前说错了。”
“什么?”李禅秀疑惑转头。
“梦中裴椹并非没见过殿下。”
他早就见过,而且一眼入魂。
可后面这句话,却是李禅秀怎么问,他都故意不在说。
毕竟他们和梦中不一样,他们还有很多时间,可以用一生一世来慢慢讲。
第150章 正文线番外1
攻下金陵后, 李禅秀和裴椹率军进驻城中,着手安抚人心,恢复百姓生计。
北军一向军纪严明, 对百姓秋毫无犯。加上李禅秀和裴椹严令禁止,以及军中奖赏有度, 无论攻下多少城池,都没出现过屠城、劫掠之举, 便是有零星的士兵作乱, 也都会被严惩。
尤其还没开战之时,李禅秀就十分重视向南边宣扬北边的仁政。加上开战后,双方作战时日长久, 北军的秋毫无犯,也都传到南边百姓的耳中。
倒是薄胤在金陵被攻破前,一度想烧了城中所有粮草、军械, 再逃走。
只是城被攻破太快, 他还没来得及下令, 就不得不带上新帝李桢, 匆忙南逃。
所以金陵被攻破后, 城中的百姓虽一时惶惶, 但被安抚后,也渐渐定下心,开始照常生活。
倒是一些没来得及跟薄胤一起逃走的世家贵族和朝中大臣,都战战兢兢,怕被处置, 一同来请见李禅秀。
李禅秀没立刻见他们, 而是将他们都晾着, 只单独见了金陵旧臣中的一人——张秉均。
这位张大人面白短须, 一身儒雅气,虽年过四十,仍能看出年轻时的俊朗。
他曾经在金陵的官职不低,一度还是李桢的心腹之一。
但其实,他就是当时谋划、周旋,借流放送李禅秀离开洛阳的人。
之后梁帝南迁,他也跟众臣一起逃到金陵,继续在暗中为李禅秀的父亲效力。
此前李桢刚怀疑裴椹和李玹可能不和时,太尉劝李桢要慎重,也是这位张大人接过话,表面赞同太尉,实则话里话外都在暗示裴椹和李玹确实不和。
直到去年薄胤占据金陵,杀了一干李桢的心腹,张大人也差点被杀。
也是他足够幸运,刚好杀到他前面一位时,有人劝薄胤,说刚到金陵不可杀戮太过,于是薄胤下令不必再杀,他也侥幸捡回一命。只是后来就被降了职,没能再进朝堂,也就没能帮李禅秀和裴椹攻打金陵提供什么帮助。
李禅秀这次召见他,对他十分礼重,感谢之后,又谈起正事,让他摸清金陵这些世家豪族都有多少田亩,然后协助裴椹,半威胁半“讲道理”,让这些人吐出部分土地,分给百姓。
送走张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