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 50-60(第27/29页)

再考上秀才,到时候就是更酸的没边儿了。

    尤其是家里边有跟宋声同龄的儿子的,瞧见别人家的儿子这么有出息,只能暗自叹息,家里的孩子没本事。

    张杏花从村里走过去,跟她打招呼的人里全都是提前恭喜她要当秀才公的奶奶的。

    只有那么几个关系好的是出自真心,其他人都在暗自笑话她做白日梦呢。

    张杏花知道他们话里的意思,不过她也不反驳,只是笑呵呵的接道:“那就多谢大家吉言了。”

    宋声如今正在府城里积极的备考,对于宋家村发生的一切,他都不知晓。

    多亏他继承了原主的大部分记忆,前几次原主的考试经验给他帮上了不少忙,让他少走了许多弯路。

    院试其实只是科举考试的开端,考上秀才才算是刚刚踏入门槛。

    院试一共考两场,正试一场,复试一场。

    到时候成绩揭晓的时候就称为“出案”,案首即为第一名。

    不过这秀才也是分等级的,成绩最好的称为廪生,宋声他们来参加院试,就要找一名廪生做保。

    在景朝廪生也是有优待的,每个月有固定的粮食发放。比廪生差一点的叫增生,再次一点的叫附生。而增生和附生都是没有粮食发放的。

    院试考试的内容跟宋声在县学大考的内容差不多,考的科目都是一样的。只是这出题的难易程度就不一样了。

    还有这策论,基本上都是跟时政有关的,而且还是由府城的知府大人亲自出题。

    宋声跟梁又明到了府城之后,便前去客栈落脚。

    但因为他们去的时间晚了些,距离考点儿近一些的客栈都被订满了。

    两个人就在附近找了一处院子租了几天。府城的院子租金价格比县城里贵得多,尤其是赶到现在考试的节骨眼上,价格翻了一倍不止。

    因此租院子的并不多,除非是家里条件好有余钱的,所以绝大多数学子来了之后都是住的客栈。

    梁又明家庭条件好,宋声一直都知道。

    不过这次租院子花的钱,宋声并没有让他一个人付,而是两个人对半分的。

    除了住的地方比县城贵,吃的东西也都贵了许多。

    平时在县城里三文钱一碗素面,到了府城里竟然能翻到五文钱一碗。如果再加点肉汤,那就收六文一碗了。

    考试要考三天,考完出成绩最快要五天,如果赶到放榜,那就得等上七八天了。

    在县城里啥也不干,待上七八天才能知道考试成绩。

    宋声不想在这儿白白住着,浪费时间还浪费银钱。不如考完就回去等着,反正结果早晚会知道,也不差那么一两天。

    从他们县城到府城也不过一日的时间,考试的时候试卷的前半截儿全都是填的个人信息,如果没有当场看榜,府城里会差人统一把名单报到下面各个知县那里,然后知县再安排人到各个村里报信儿。

    如果考中了,会有人通知他的。若是等上半个月一直都没信儿,那就是落榜了。

    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梁又明有些睡不着。他觉得他未就寝,宋声就亦未寝。

    敲敲门,宋声果然还没有睡。屋子里的灯还亮着,他在灯下拿着一本书正在看。

    在梁又明心里,宋声现在算是他见过的在读书一道上最有天资的人了。

    他亲眼见过宋声拿到一本书只翻了一遍,就能大差不差的把书的内容叙述下来,是真的过目不忘。

    没想到一个天资聪明的人,这么晚了还在用功读书,梁又明不禁感叹道:“你这是要卷死别人啊?脑袋瓜子聪明也就罢了,还这么努力,这次的案首不是你那一定是判错卷子了。”

    卷死别人这个词,梁又明还是跟宋声学的。一开始他不知道什么意思,相处的日子久了,他就学会了活学活用。

    宋声放下手里的书,道:“你怎么还没睡?这么晚过来是有什么事儿吗?”

    最近宋声写的文章夫子还有几处不满意的地方,说他对于书中有些句子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所以他才没事抱本书多看看。

    要知道在科举的时候写好一篇文章那是很难的,尤其是他这种半吊子水平,他穿过来的日子还不足一年,就要写文言文这种高水平的文章,对于他来说着实有些难度。

    尽管这些日子被夫子按着恶补了许久,但写出来的文章,夫子每次看到总摇头,弄得他的信心都被消磨了大半。

    梁又明道:“我没什么事儿,就是明天要考试了,专门过来看看你,怕你紧张的睡不着。”

    宋声抬头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我看是你紧张吧?”

    梁又明嘴硬道:“我才不紧张,不过就是一个考试嘛,我这次就没抱什么希望,干脆来体验一下,全当是多一次考试经验。”

    之前原主已经下场考过好几回了,但梁又明在县学读书读了那么几年,却一次都没去下场考过。

    他一直都不学无术,每天不捣乱夫子都万事大吉了。更何况让他去参加科考,梁又明已经快成为县学里的钉子户了。

    “一直都没问你,这次怎么愿意来参加科举了?”

    梁又明沉默了一会儿,道:“也没什么,就是上次回家跟老头子聊了聊,突然发现他也挺不容易的。既然他希望我考科举,那我就考考试试,让他也高兴一下。”

    从梁又明道话里,宋声能听出来他们父子俩已经打破了关系的冰点,在逐渐修复关系了。

    “你很聪明,好好读书,肯定能考上的。”

    梁又明笑了,道:“你这是安慰我的吗?我再聪明也赶不上你这种翻一遍就能把书都记下来。”

    “人各有所长,你看我文章不是写的一直都很烂吗?你随便写写,夫子都夸你进步很大。说明你的长项不在于背诵记忆,而是在于遣词造句。”

    家族的底蕴不是白给的,从小在这种环境下熏陶,长大了之后写文章要比他们这些种地的家里出来的学子更容易掌握要领。

    梁又明一想到明天的考试,本来是很紧张的,但听到宋声这么说,他心里突然放松了不少。

    “得,借你吉言。希望明天在文章这一项上,能给我多拉点分。至于其他的,那就听天由命吧。”

    梁又明在这大半年里学习进步飞快,这让夫子们很是惊讶。

    对于他这种浪子回头的宝贵行为,夫子已经不厌其烦的当作例子说了好几遍了。

    从宋声房里出来之后梁又明就回去睡觉了,第二天因为要考试,他们需要起很早做准备。

    三天的时间过得很快,如今又正赶上夏天,虽然天气是热了点儿,但总比冬天冻的人不出手强,就在知了不停的叫声中,这次考试很快就考完了。

    宋声没有提前交卷,这次考试对他来说太重要了。那意味着家里以后是否还要再服徭役,每年辛辛苦苦收的粮食还是否需要交粮税,这些决定权都在他手上。

    所以虽然他很快就答完了试卷,也没有提前交,而是仔细的检查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