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 20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 200-220(第32/40页)

一下,这个时候关于商人的律法才颁布没多久,现下整个京城都议论纷纷,听说有一些老臣到现在都还在上折子反对。

    难不成是为了这件事皇上才召他觐见的?

    有刘公公带着,进了宫门之后一路都很顺利,可皇宫太大了,从宫门走到御书房,也花了小半个时辰。

    这是宋声第三次来御书房了,前两次都以翰林院修撰的身份讲学来的。

    这次来了之后,刘公公带着他先站到了御书房门外,能听到里面传来说话声,他低声询问了一下旁边守着的小太监,“里面是谁来了?”

    小太监恭敬的答道:“是户部尚书齐大人。”

    “来了多久了?”

    “半个时辰。”

    刘公公沉吟了一下,跟宋声说道:“宋大人在这里等一下,我去里面通传一声。”

    刘公公开门进去了,过了一会儿,从里面出来说道:“宋大人,皇上叫你进去。”

    户部尚书齐大人还在旁边站着,宋声一直在翰林院坐班,很少见这位齐大人。

    进去之后,先行了礼。

    景帝也没绕弯子,直接让齐大人把商贾律法最近在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跟宋声说了一下。

    宋声心里大概有数了,把他叫过来,果然是为了这个律法的事。

    律法改革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纵观古今,就拿前世宋声学的历史课来看,不管是商鞅变法还是王安石变法,都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

    不过景帝这次颁布的只是关于商人这一部分的律法,范围比较小,造成的影响还算小一些。

    宋声其实不太明白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要找一个他这样的六品小官来商量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没有处在权力中心,只是清闲衙门里头的官。

    还没等他说什么,景帝就先解除了他这个困惑。

    “国师不在京城,他之前很是看重你,朕这才把你叫过来,一起共商国事。宋爱卿,说说吧,你对这事儿有什么看法?”

    宋声想了想,说道:“陛下,那些老臣们之所以反对的厉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新的律法提高了商人的地位,所以很是担心种田的老百姓们会减少,粮食少了,税收自然也少了。进而也会影响到国库收入。”

    还有一部分原因宋声没有直说,那就是律法里面有一点,行商的很多关口都开始对商人进行开放了。换做以前,这些做生意的人还要花钱给官府的人打点,现在这点钱就不用花了,那些官员们自然也收不到油水了。

    “陛下,其实您可以在提高商人地位的同时,对其有所限制。比如可以征收关口费,就像是老百姓赶着牛车进城一样,这种大件的就要收取费用,也叫做关税。”

    “除此之外,也可以提高对商人的税收,跟老百姓交的粮税区分一下,尤其是那些正经开铺子做生意的,挣的越多,交的商税越多。这些钱都可以充盈国库,行商的人很有生意头脑,靠着他们南来北往行商,一定能大大提高国家经济。”

    “也不怕他们不交这个税,皇上在律法中规定商户子也可以参加科举,本身这一点,商贾之人就应该感激涕零了。”

    “至于这些税在征收中遇到的问题,就要靠做实事的官员一步一步的落实下去,确保征收的关税商税都是合理的。”

    宋声针对齐大人说的那些问题,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建设性建议。尤其是提到那些使绊子的人通过钻律法的空子来闹事,宋声也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其实这些都是宋声根据前世所待的社会看到的一些比较浅显表面的国家管理上的政策和社会现状,结合景朝现在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针对性的说法。

    景帝听的十分新奇,这种法子他还是头一次听说。但不得不否认,的确引起了他的兴趣。

    他越听越是欣喜,国师果然说的没错,宋声的确是个人才。怪不得想把他收作关门弟子,可惜对方不同意,当时他还替他觉得可惜。

    可现在看来,还好他没同意,步入了仕途。不然若是一心修道去了,哪还有今天这么多建议?

    宋声说了约么半个多时辰,口都说干了。等他说完,景帝龙颜大悦,连说了三个好字。

    等宋声回去之后,景帝把户部尚书留在了御书房,说道:“刚才你都听见了吧,宋爱卿提的那些建议,你回去整理整理,拟一个具体方案出来,明天给朕看看。”

    户部尚书齐大人心里暗暗发苦,刚才宋大人那些话他都听到了,可这些建议毕竟不是他本人提出的,他就算是写,也没有当事人更加清楚吧。

    再说了,他一个户部尚书,本来就是替皇上管钱袋子的,负责审批下面递上来的各种要花钱的申请。现在可倒好,怎么这事儿也落到他头上了?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算是皇帝看重他,才把这事儿交给他来做。

    可仔细想想也不对啊,六部之上还有中书内阁呢,这事不应该是内阁干的活吗?

    齐大人从御书房出来后吹了个风,看天色也不早了,抬脚出门回家。

    刘公公跟着他出来的,随口说道:“齐大人真是皇上的左右手啊,深得陛下宠爱。不像是杨阁老他们,一个劲儿的上折子反对,陛下都为这事儿头疼了好多天了。”

    齐大人猛然反应过来,原来皇上不把这事儿交给内阁处理,是因为杨阁老他们几个带头反对啊。

    第216章 第 216 章(捉虫)

    齐大人深吸了一口气, 这么看来刘公公说的没错,皇上还是很看重他的。这么重要的事情没有交给内阁,反而交给他来做, 这不就是对他的信任吗?

    “刘公公请留步,时候不早了, 皇上跟前儿还得您伺候着, 就送到这吧,臣就先回去了。”

    刘公公有些尖细的声音响起,“那齐大人慢走,老奴就不送了。”

    齐大人走之后, 刘公公便转身回了内殿。

    御书房的桌案上, 景帝还在接着批折子。余光看到刘德福进来, 头也没抬的问道:“齐尚书回去了?”

    “回皇上的话,已经走了。”刘公公十分有眼力劲儿的上前磨墨。

    景帝叹道:“可用的人还是太少了呀, 真恨不得再多活个五十年, 朕的这片大业实在是放心不下。”

    刘公公一听这话, 赶紧说道:“皇上洪福齐天,身体康健,肯定能长久。再说了,怎么就没可用的人了?咱们大景人才济济,您看这宋大人,年纪轻轻的, 就能替陛下分忧了, 可不就是可用的人吗?”

    刘公公这话说的明显很合景帝的心意, 他嘴上说着没有可用的人才, 可这摆在眼前的不就是人才吗?

    “你也觉得这宋声是个人才?”

    刘公公赶紧说道:“老奴也是瞎说,不论是谁, 只要他能替陛下分忧,在老奴心里他就是人才。”

    “你啊,就你会说话。”

    刘德福笑了笑,又说道:“陛下洪福齐天,到时候老奴一定走在皇上前边,以后到了下面,老奴还接着伺候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