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 60-70(第10/16页)

   年老的他,一切不可能皆有可能。

    大将军卫青认真地看了李陵的战术,十分的认可,其中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如果不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军队中出了叛徒,李陵不会惨败。

    总的来说,李陵的战术没问题,就是太倒霉了点。

    不光是卫青,就连霍去病看到这里也觉得李陵多少是有点“衰神附体”buff在身上的,估计去了匈奴那边也会弄巧成拙。

    反向间谍可不好当。

    东汉的群臣们:“……”司马迁为什么能替李陵作保,认为李陵一定是假投降?身为史官,主观性也太强了吧?像司马迁这样的人不适合写史书。

    写史书应该客观的记录,而不是主观臆断。

    南北朝以及隋唐以后的群臣们认为李陵是个悲剧人物,为李陵说话而惨遭噶蛋的司马迁太冤了。

    这一想法成了主流。

    【李陵投降匈奴的事情过去了很久之后,汉武帝才开始后悔,后悔支走了原本接应李陵的路博德,又没有另派人去接应李陵,以至于李陵全军覆没。

    于是他赏赐了之前逃回来的那四百余人,并且派公孙敖去接李陵回来。

    公孙敖这个人是没有本事的,不会打仗,让他去接人也没有办好,非但人没有接回来,还传回来了一个假消息,说是李陵在给匈奴人练兵对付汉朝。

    汉武帝一听,杀了李陵全家。

    经年之后,有汉朝的使者来到匈奴。李陵在得知家人都被杀的噩耗之后,彻底归顺了匈奴,帮着匈奴人劝苏武投降。】

    汉武帝刘彻忍不住一拍脑门,叹息不已。

    霍去病:“……”果真被他说中了,看来李陵这祖传的“衰神附体”buff是真的厉害。

    特意派人去接都能出事。

    【有人说李陵投降匈奴后一年多没有什么对付匈奴的行动,也没有传信回汉朝说明情况,足以见得李陵是真投降,并非司马迁所说的假投降。

    这就有点何不食肉糜了,光凭这个还不足以推测李陵是真投降。

    赵破奴被俘后,在匈奴居住了十年才逃回来;张骞出使西域,被匈奴抓住关了十年才趁机逃脱;苏武在匈奴放了十九年的羊才得以归汉。

    李陵在匈奴才一年有余,能干啥?帮匈奴练兵吗?帮匈奴练兵的人是李绪,而非李陵。】

    天幕下的众人疑惑不解。

    既然李陵是被汉武帝逼反的,天幕之前又为何说李陵让司马迁失望了?

    【但是,李陵他虽然没有帮匈奴练兵,却也没有假投降。

    我们知道,徐庶并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而是在曹营兢兢业业。李陵应该是和徐庶一样的,一开始就是真投降。

    所以,他能够指使手下杀掉李绪而不被匈奴单于怪罪,甚至是得到匈奴单于的袒护。

    所以,李陵刚投降时才会羞于见一直不肯投降匈奴的苏武,几年后在劝降苏武之时才会说:“我刚投降时,恍恍忽忽,产生了迷茫,常因为背叛汉朝内心自责不已。”

    如果他是像司马迁说的那样假投降,那么他就有着搞垮匈奴的坚定信念,忍辱负重并不是背叛汉朝,迷茫什么?又自责什么?

    他和苏武是一个阵营的,有什么不敢见的?】

    李陵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将领。

    天幕下的众人都无法接受,李陵是真的投降了匈奴,而不是被汉武帝杀了全家被逼反的。

    退而求其次,在走投无路下投降也能接受。

    李陵以五千步卒对战匈奴骑兵,杀敌万余人,在有叛徒向匈奴透露军情的情况下才开始兵败如山倒,死战到了最后一刻,掩护四百余人成功逃脱,也是极为难得,为大汉朝尽了全力了。

    若是有援军及时赶来支援,李陵也不可能会投降。

    但很可惜,并没有援军。

    第67章

    【《史记》中记载的是匈奴单于将女儿嫁给李陵,汉武帝得知此事后,杀了李陵在汉朝的母亲和妻子儿女。

    《汉书》中将李陵的死归咎于李绪为匈奴练兵对付汉朝,汉武帝误以为是李陵,所以杀李陵全家。将匈奴单于将女儿嫁给李陵的记载放在李绪事件之后。

    当然,也不能说二者有一个是错的。

    《史记》中对于李陵的记载非常简短,《汉书》中则十分的详尽,是《史记》的补充。

    就比如《汉书》中记载的李陵和苏武的对话,苏武回到汉朝的时候,已经是汉昭帝在位的时候了。这个时候《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已经挂了,无从得知。

    这对司马迁来说或许是一件幸事。

    司马迁写的帝王本纪里到汉武帝为止,如果活到了汉昭帝时期,那么他在汉武帝本纪中则会提到“太子即位”这样的字眼,就像孝景本纪中那样。】

    李陵和苏武的对话证实了李陵一开始就是真投降,而非忍辱负重。

    天幕下的众人有点同情司马迁,至死都不知道他心目中的英雄并不是那么的伟岸,不知道他的蛋蛋丢的有多冤。

    不过伤害已经造成,对于司马迁来说,还是不知道真相为好。

    得知真相的司马迁:“……”

    正值壮年的汉武帝刘彻见司马迁脸色不好,好心地宽慰道:“子长啊,天幕预警,往后要注意谨言慎行,尤其你是太史令,职责所在,更要注意这一点。”

    司马迁恭敬地应声。

    倘若历史重演,他仍然会站出来为李陵说一句公道话。李陵在面临绝境的时候投降绝对是权宜之计,心还是向着大汉朝的,有机会一定会回来对付匈奴。

    天子能容得下赵破奴,为何就容不下李陵呢?

    刘彻想到现在卫、霍二位将军还健在,李陵还只是一个少年,一切都没有发生,还有补救的机会。

    好好培养李陵,会是难得的将才。

    前提是努力过后仍未保住卫、霍二位将军的性命。

    他有“帝国双璧”,要什么李陵?

    【李陵兵败是败在投降了匈奴,败在没能逃回汉朝。

    胜败是如何判定的呢?

    作为守城的将军,城中只有一万守城士兵,尽管杀敌数十万,最后城破,依然是败了。攻城的将领即便损失了数十万士兵,但是把城池攻下来了,也是胜利。

    作为守城的将军,城中有数十万守城的士兵,尽管被敌军杀的只剩下了一千人,但是城池守住了,依然是胜利的一方。

    在野外,杀敌一千,自损一万,但是杀了敌方的重要人物,破坏了敌人的作战计划,缴获了敌人大量的物资,尽管损失很大,也是打了胜仗。

    李陵和匈奴单于打的是遭遇战,而且是在居延塞外。

    李陵被敌军包围逼上绝路时,埋藏了珍宝,没有让敌人获得物资;作战地点是在塞外,没有让敌方侵占土地;以四千五百人的伤亡杀敌万余人,如果不是天公不作美便可顺利地退回居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