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郎他今天后悔了吗: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探花郎他今天后悔了吗》 60-70(第13/18页)

,正在聊这时候往怀溪去,顺水逆风多久能到。葵儿在门外禀报:“赵宝金和王保贵来了。”

    “知道了,让他们在厢房等着。”殷莳放下手里果子,唤了婢女端茶漱口。

    漱完,对沈缇说:“你先歇着。”

    赵宝金和王保贵是成年男仆,殷莳在厢房里见他们。

    从在京城下了船,两个人还是第一次见殷莳,一起给殷莳行礼:“少夫人。”

    殷莳吩咐婢女:“给看座。”

    待婢女搬来锦凳,二人皆道“不敢”。

    殷莳说:“坐吧。”

    王保贵小心坐了个边。赵宝金不坐:“我不用。”

    虽都是陪房,但按殷老太爷的安排,王保贵替殷莳管着田产和房产,大小算个管事的,在主人跟前可以有体面。

    赵宝金以前是门子上的,现在身上还没差事,充其量算个小厮,很知趣,并不放肆。只垂着手站在王保贵后面。

    殷莳先问王保贵:“可还都适应吗?”

    “都好,都好。”王保贵道,“我们住的、用的都好,只盼着少夫人给安排差事。不敢闲着,白吃饭。”

    殷莳之前已经跟沈缇沟通过,让王保贵打理她的嫁妆。沈缇已经知会了家里管事,管事又知会了王保贵——以后,王保贵的月钱按三等管事的级别算,由沈家支付。

    他们虽然是殷莳的陪房,但连殷莳自己如今都是沈家人,吃沈家饭了。她带过来的陪房自然从此也是沈家的仆人了。

    包括现在有差事的葵儿、蒲儿和英儿的月钱也都是转移到沈家支付了。

    只宝金的差事还悬着未定。

    殷莳问他:“云鹃呢?”

    赵宝金道:“在家带孩子呢。”

    殷莳说:“你让她安心带孩子,她孩子小,这两年没别的事给她,把孩子好好带大是真的。”

    赵宝金笑应:“是。”

    殷莳又问他们这些天都做些什么。

    王保贵道:“与沈家的人吃了几次饭,喝了两回酒。”

    殷莳问:“哪些人?”

    王保贵道:“我和几个管事。宝金和门子上、车马上的。”

    王保贵又道:“我们还带着孩子们去咱们地里、宅子里和铺子里都看了看。”

    殷莳问:“现在是什么情况?”

    王保贵道:“田是良田,佃给旁人了。这个下船之后,诚大爷就带我去交割过。我又带宝金和孩子们去认了认地头。别到时候连咱家的地在哪都不知道。”

    殷莳眼睛微亮。

    不愧是殷老太爷挑出来的人,老太爷不坑孙女。这王保贵原也是家里的小管事,正在壮年,老太爷挑来挑去,挑出来给她了。

    私有财产,私有人力资源。

    果然还是嫁人好。搁在以前在殷家做姑娘的时候,哪捞得着这么利落的男仆呢。

    殷莳问:“宅子和铺子现在什么情况?”

    王保贵道:“槐树街宅子空着。我们里里外外都检查过了,养得挺好,没什么问题。

    “厂口街铺子原来接手的时候就有租户,现在也还在租着。我和宝金过去认了认脸。”

    “长安门那边不及厂口街繁华,那边的铺面如今空着。之前咱家就已经托了沈家的管事在帮着看了,找到合适的就赁出去。这两个铺面倒不必操心,只槐树街的宅子需要夫人定个章程,要留着还是赁出去?”

    “这宅子多少钱盘下来的知道吗?”

    “知道,当时是一千三百贯钱盘下的。”

    现在银价差不多一贯钱能兑一两银子。也就是说这个宅子价值一千三百两银子。

    真贵啊。在怀溪,一个三进的宅子二三百两就可以拿下了。

    怨不得老太太那时候要闹。看着都是宅子、铺子做陪嫁,她的宅子、铺子的价值,得是好几个姐妹的加在一起才差不多打平。

    “是。”王保贵也感慨,“京城寸土寸金。我们打听的,很多宅子都是往外赁的。京城人要是有一套富余的宅子能赁出去,基本上一家子吃喝不愁了。京城人手里有钱就喜欢买地盖房子。”

    “赁出去能有多少钱?”

    “跟左邻右舍打听过了,这样的宅子一个月能有十二贯上下。”

    槐树街的宅子要是出租,一个月能有十二两银子的收益。

    殷莳从沈缇那里收金镯子的时候都没这么心花怒放。毕竟金镯子虽然也值钱,但它不能生钱。不动产能生钱。

    她跟王保贵沟通了一下,她这两个铺子、一座宅子,加起来也得有三四千两左右的价值。还没有算田产。

    槐树街那边的行情月租金大约十二两。

    厂口街铺面小,租金是十七两。但租户上次已经将租金缴纳至六月,下次收租是一个半月之后了。

    长安门的铺面大些,但地段不好,租金只有十两。正在寻找租户。

    粗粗一算,不包括田产,光是京城的不动产,在全部租赁出去的情况下,她一个月能有约四十两的进账。

    田产的佃租要一年一结算的。她在京畿附近有一百亩旱田。

    此外,怀溪的桑园收益虽然直接给了沈家,但那一百亩水田是她的。每年会跟她交割。

    殷老太爷的安排很好。桑园和水田都在怀溪,实际上都是殷家人在代管。不管是直接给沈家的,还是给这个嫁到沈家的女儿的,未来都会被姓沈的殷家外孙继承。这些一直在,殷家沈家就不会断了来往。

    一直来往一直亲,一直亲就一直来往。

    殷莳管不了那么远的未来,但眼前一想到一个月四十两,一年四百多两的收益稳稳的,且全权供她支配,就感到浑身毛孔都舒畅欢悦。

    第68章

    殷莳跟王保贵沟通了一下有关于她的私人资产的管理问题,对王保贵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感到很满意。

    她考虑了一下,说:“你辛苦了。以后,除了沈家给你的月钱,我每个月再另外贴你五钱银子。”

    王保贵其实跟殷莳也不并不熟悉。

    因为新娘子出嫁前都要躲羞,轻易不见人。他们还是在船上见了几面,也没太多机会说话交流。

    如今婚事全都落定了,殷莳终于正式见他了,两个人面对面,殷莳观察他,他也同样观察殷莳。

    殷莳说话条理清楚,关于房子、铺子怎么出租、找什么牙人、在衙门口要办什么手续都问得十分细致。

    令王保贵暗暗惊奇。

    殷家的姑娘数量太多,且男仆也不能随意打听主家姑娘,在被分配给殷莳做陪房之前,他根本就不知道也没见过殷莳。

    后来老太爷点了他给那位订给京城沈探花的姑娘做陪房,他赶紧去打听。哦,原来就是那位被东林寺大和尚收作记名弟子的姑娘,这才把人对上号了。

    王保贵家里三个孩子,儿子们都是半大小子,正是吃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