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80-90(第22/32页)

  寿包跟馒头差不多大,有模具,馒头上有“寿”字,一买就是六笼起步,算下来有一百二十个。

    这是好生意,陆杨接了。

    说起来,他最近还学到了一样东西。

    以前他在街上住着,大家都是市井小民,日常往来,都是糖酒肉,就看着贵、花钱了。

    最近他找乌平之聊过几次,才发现小富之家的拜访,买馒头居多。

    馒头可以当做主食,又相对耐放,主家吃不完,分给家仆也是可以的。还能转手送出去做人情。

    这年头,吃饭是头等大事。能吃饱的有几个?送粮米,少了不够看。但馒头,买个一笼,就有好大一包。这是大家最常见的选择。

    好事成双,好礼也是成双。

    一包糖不好看,两包糖太贵。

    一斤肉不好看,两斤肉也是少,多买了全是银子。

    送馒头,多有多的送法,少有少的送法。

    比方说,像他们跟交好的人家之间往来,平常都是拿大托盘装馒头,两盘就是二十个。这才四十文钱,足够应付了。

    如果只是传话、下帖子这种小事,十个馒头也行。在托盘上,放两个瓷盘,一盘五个馒头,也够数。

    碰到大喜的好日子,比方说过寿,寿包都是一抬两抬的走。

    一抬最少六笼,通常也是买六笼。关系再好点,八笼、十笼也有。

    这些寿包分下来,在场客人都能沾沾老寿星的喜气。

    上了年纪的人,尤其有钱的,还爱去道观、去寺庙,原样抬过去,就是给佛祖菩萨的香火。过后,随是道士吃了还是和尚吃了,抑或是其他香客吃了、拿出去接济了,都不算浪费。

    各处散喜,这是好事一件。

    当然,除了馒头,还有很多别的选择。这是拜访用的礼,过年过节,各家关系不同,还有其他考量。

    陆杨发现馒头的生意大有可为,不过这生意还需要门路。乌平之说这阵子忙,等科试结束,也就是下半年的事,他要各处走动一番,把家中人情维系好,到时来照顾生意,也给他宣传宣传。

    现在嘛,先做酒楼掌柜介绍的寿包生意。

    掌柜的定下六笼寿包,明早来拿货。

    下午卖菜忙碌了一阵,陆林跟张铁有空就去揉面醒面,等他俩下工了,陆杨数数面团数量,看着差不多。今早先收摊,跟娘一起早睡。

    次日早起,先把寿包用模具压出来蒸好。蒸好以后,放到另一口锅上热着,再蒸店里生意用到包子馒头。

    小包子开卖以后,大肉包子就不太好卖,就一些手头阔绰的客人,想大口吃肉吃个爽快,会时不时买两个吃吃,平常走量,还是小肉包子多。

    陆杨照例,先包一笼大肉包子出来,余下都包小的。

    先蒸着,然后继续包,再包一笼大肉包子,余下继续包小的。

    一天约莫就两笼的数量,不会超出很多。

    铺面开门不久,陆林两口子来上工。

    今天是挣钱的好日子。

    陆林带了银子,买下谢岩在村里的宅子。

    先给一半的钱,余下一半,年底再结。

    没一会儿,酒楼伙计过来拿寿包,当时就把货款结了,又拖了两大筐韭菜走,能有个一百斤。说是做鸡蛋韭菜馅的饺子用。酒楼也卖饺子,每天走量挺多。

    都做韭菜鸡蛋馅的饺子了,不买点鸡蛋吗?

    陆杨听见话头,追着问了一句:“新鲜的鸡蛋要吗?刚从村里送来的。”

    伙计一听就笑了:“我之前还说你不会做生意,这不是挺会做的?”

    陆杨带他去看鸡蛋,能拿出来卖的鸡蛋,都是大蛋。

    鸡蛋是论个卖,小鸡蛋客人觉着亏。压价多了,不如留着自家吃。

    伙计拿了一篮子走,有五十个。

    早上,丁老板又来买包子吃。

    他现在买小包子多,他儿子一次能吃七八个小包子,买了包子,再绕过街,去买一碗豆汁,就能去学堂上学了。

    丁老板还可惜:“你这儿怎么不卖豆汁?”

    陆杨会做豆汁,这要跟陈家抢生意,算了。他不拿陈老爹的手艺挣钱,不够掰扯的。

    陆杨眼珠一转,问他:“杂菌汤喝吗?”

    他去黎寨做客时,桌上就有一道杂菌汤。

    黎家大气,足足用了八样菌子,鲜香味美,不是肉食,胜似肉食。

    他当时问过了,菌子搭配有讲究,用什么菌子都行,但增香的、增鲜的,都要有。常见的杂菌汤是三种菌子煮的。

    这个不麻烦,早上收拾几样菌子,把炉子烧起来,放进去炖着就行。甚至能晚上料理好,早上拿出来卖。

    丁老板去饭馆吃过杂菌汤,砸吧砸吧嘴,记起来那个鲜味儿,点头说行:“你哪天做出来,我就买。”

    真是位善良的老哥哥。

    陆杨要免费送他两碗喝,把丁老板哄得乐呵呵的。

    今早忙的时辰久,陆杨精神不济,没有硬撑,午饭轮班完,他就回屋歇觉。

    睡了一个多时辰才醒,醒来外头天光还亮着。他穿好衣服鞋袜,重新束好头发,简单漱口擦脸,到铺子前面坐着。

    下午的生意是一阵阵的,他手里能拿着绣箩缝补。

    他在给自己做衣裳。

    他家状元郎越来越不听话了,都会跟他较劲对着干了。

    他想先把谢岩的衣裳做好,谢岩闷声不响的,把他衣裳都捞走,打包带去了私塾。

    他再不做衣裳穿,换洗的都没了!

    说起来也是会疼人,陆杨嘴里骂着,脸上笑着。

    陆林得了空,去后院打来一盆水,把铺子里擦擦。

    鸡毛掸子能除尘,日常扫扫就够。隔三差五还是要擦擦,这样各处亮堂一些。

    他擦着桌子、坛子,跟陆杨说:“我待会儿把空蒸笼洗洗,晾在后院里,今天就不继续蒸包子了,应该够卖。”

    陆杨只说好,把话题又绕到谢岩身上:“林哥哥,你会做龙凤汤吗?今晚谢岩会回家,我把汤炖了算了。”

    陆林无奈笑道:“你都不会,我哪可能会?”

    村里哪有什么龙啊凤的。

    陆杨只好作罢,等着谢岩回家自己弄。

    他家状元郎对修炼厨艺一事很执着,仅限于食补汤羹。炒菜么,一般般。

    他笃定谢岩会回家,等来回信是天色将黑的时辰。

    谢岩让乌平之的小书童来报信的。

    陆杨搭着问话:“乌少爷今晚回家吗?”

    小书童摇头:“我家少爷要读书,不回家。”

    陆杨就让他等等,就这一会儿的功夫,他炒了一小盆韭菜鸡蛋,包了四十个饺子,不下锅,让书童带去私塾。

    看乌平之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