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成了亡国皇室: 20-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全家成了亡国皇室》 20-30(第21/22页)

    “哦,没敢细看,听他谈吐倒是温和。”

    “那就好。”金大娘利落腾空食盒,“就怕来个阎王爷,叫咱们遭殃。”

    男人:“这话可千万别往外说。”

    “晓得晓得。”金大娘拎着食盒,再次来到隔壁,敲响院门。

    这次开门的是李九月。

    “小娘子,你送的京八件也太贵重了。”金大娘提起食盒,怼到她面前,豪气横生道,“今后有事就来找我金大娘,这地儿我都熟得很!”

    李九月接过食盒,喜笑颜开:“那就谢谢大娘了。我姓李,大娘唤我‘九娘’便可。”

    “晓得了,你先忙,我回去了。”

    金大娘唯恐她再叫自己留下用饭,忙不迭转身,没走几步,却又“咦”了声。

    她探头往巷子外头瞧,不禁面露喜色:“三娘子回来啦!”

    这声音不大不小,却正好叫周围街坊听见,一瞬间,巷子里就挤满了人,全都往一个方向跑去。

    李九月瞧得稀奇,忙问:“金大娘,你们要去哪儿?”

    “去隔壁鲤鱼巷,三娘子回来了,我托她带了东西。”

    “哪位三娘子?”

    “叫姚三娘,”金大娘急急回了一句,“先不和你讲了,明天介绍你认识。”

    李九月:???

    是她在破庙认识的姚三娘吗?

    眼下人多,她不好过去打扰,回屋同谢明灼提了这事,不由笑道:“若真是姚三娘,那可真是缘分不浅。”

    谢明灼也笑:“那就有劳九娘得闲去认个门。”

    “没问题。”

    “先用饭,等用了饭,咱们合计开铺子的事。”

    开铺子的事,在离京前就已做好计划。

    每月都有商队从真定府出发,带上京城最时兴的货物,送到安陆县。

    商队的来路、她们同商队的合作,皆有迹可循,就算有心人探查,也绝对查不出问题。

    等用完膳,一切收拾完毕,六人齐聚堂屋。

    谢明灼坐在桌旁,随意伸手道:“都坐下说话。”

    五人一时愣住,要真坐下去,可就坏了规矩啊。

    “在外头没那么多礼数,你们都得习惯,在旁人面前漏了馅,要比坏了规矩严重得多,还有今后也要习惯改口,有外人在,叫我‘二娘子’。”

    “卑职遵令。”杨云开率先坐下。

    其余四人便都一一坐到桌旁。

    谢明灼暗自点头,这才有点开会的样子。

    “九娘,你先说说铺面选址的事。”

    李九月立刻进入状态:“昨日上午,纪牙郎介绍了三处铺面。”

    她详细阐述了三间铺面的优劣,五人投票表决,最终由谢明灼敲定第二间。

    位于涢水大街西南,离状元巷一刻钟的脚程,周围是酒楼、面馆、糕点铺,客流不错,铺面租金也在她们“可承受”范围内。

    “诸位对开业有无建议?”

    冯采玉:“要去买些鞭炮。”

    “开业酬宾三日。”这是店家惯用的吸引客流的手段。

    谢明灼问:“如何酬宾?”

    “第一天七折,第二天八折,第三天九折。”李九月以为她不懂经营之道,解释道,“客人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才会更愿意花钱。”

    “还有吗?”

    李九月摇摇头。

    “咱们要不要也雇个舞狮队?”姜晴迟疑开口,“那日酒楼开业,去了好多人。”

    “舞狮的确不错。”谢明灼先鼓励了一句,才继续道,“但酒楼和杂货铺不同,杂货铺只是小本生意,请舞狮队不合适。”

    姜晴听明白了:“殿下英明。”

    李九月问:“殿下可有高见?”

    “高见谈不上。”谢明灼从房中取出几张纸,是她这几日在客栈写的,“你先看看可有合适的。”

    她不会傲慢地觉得自己一定比古人智慧。

    在大启,李九月是个经验丰富的商人,她作为一个新人,尚未完全适应启朝的经商之道。

    她只是列出一些现代社会常见的广告手段,供李九月参考,如果能直接适用,自然再好不过。

    李九月越看越激动,时不时抬头瞧一眼谢明灼,眸中异彩连连。

    待她看完,谢明灼问:“可有合适的?”

    “殿下的点子实在奇妙有趣,”李九月既震惊又佩服,“这些手段既能用在开业,也能用在日常经营中,只是……”

    “但说无妨。”

    “对杂货铺而言,这三条更为合适。”她翻动纸张,点了点纸面。

    谢明灼颔首:“杂货铺的经营,全权交由你负责。”

    “多谢殿下信任。”李九月干劲十足,转身就要出门去找纪牙郎,没走几步,又道,“殿下给铺子赐个名shsx吧。”

    谢明灼是起名废,想也不想道:“你来起。”

    “嗯……”李九月沉吟片刻,道,“咱们六个人,不如就叫‘六六杂货铺’,取‘六六大顺’之意,希望咱们六个人都顺顺利利的。”

    众人没有异议。

    开店还得向官府报备,得官府许可,再加上定制货柜、装修等事情,离正式开业还有一段时间。

    这些事情主要由李九月和罗七张罗,姜晴、冯采玉和杨云开时不时帮个忙。

    谢明灼立住她的人设,成日躲在宅子里。

    等带来的书全都看完,她便带着姜晴和冯采玉,去涢水大街的书坊淘书。

    可惜书坊里大多是科举教材,杂书不算多,仅有的那些内容比较陈旧,无甚新意。

    谢明灼问掌柜:“可有新书?”

    “客官想要什么样的新书?”

    “有趣的杂记、话本之类的。”

    掌柜摇摇头:“书都在这里了。”

    谢明灼点点头,转身离开。

    “客官留步。”掌柜忽地想起什么,“若说新鲜点的,不知客官可听说过报纸?”

    谢明灼回身:“你这儿有?”

    “有啊,是客商从京城带回来的,这两天时不时有人来买,有的一买十几份,眼下只剩三份了,你要不要买回去瞧个新鲜?”

    “拿出来看看。”

    掌柜从柜台的抽屉里取出三份报纸,两张一期,一张二期。

    按时间,第三期应该已经发行了,但还没传到安陆。

    谢明灼问:“三份一起多少钱?”

    “承惠一百二十文。”

    一份报纸在京城卖价十文钱,到了安陆变成四十文。

    诚然车马费会增加成本,但据她所知,那些客商都是顺手携带的,报纸量轻,不占地方,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