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全家成了亡国皇室》 90-100(第2/21页)
么,我帮你们查,你和铁棍哥在外头等我。”徐青琅一脸认真道。
谢明灼伸手摸摸她的脑袋,“好意心领了,不过我和严兄另有计划,还得请你帮忙遮掩保密。”
“好,我一定保密。”
回到村尾旧屋,四人分别歇下。
黑暗中,项敬惠紧紧抱着严泰,眼泪浸湿对方衣襟。
“这一年多,辛苦你了。”
若非为了护她,他还是那个潇洒恣意的江湖郎。
严泰哑声道:“该说这句话的是我。”
他亲眼看着她自伤手臂,亲眼看着她熏坏嗓子,亲眼看到她被杀手割破脖颈差点丧命,简直心如刀绞。
不顾身体羸弱,潜入各处盐场搜找证据,每活过一天,都在耗费她所剩不shsx多的气血。
他全部看在眼里,又怎能忍心放任她一人?
“好在,暗室逢灯。”
项敬惠低声呢喃,心中的阴霾被一盏明灯驱散,她现在浑身上下充满了力气,恨不得立刻将成都府掀个底朝天。
翌日一早,严大发派人来找项敬惠,并役使谢明灼、姜晴和严泰去凿井。
凿井才是盐场最为繁重的劳役,一口盐井的开凿往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但一口盐井的开凿成功,就意味着源源不断的白花花的银子。
项敬惠却道:“今日我需要他们助我。”
来人知晓总催对严山看重,今天要亲自带他去见经验最为丰富的老盐工,也不敢私自决定,遂将四人一起带到严大发面前。
严大发仰躺在院中摇椅上,右手盘两只核桃,盘的时间不长,表面还凹凸不平。
他本也不爱盘这玩意儿,是见盐课司的官吏们都爱盘弄,为了效仿才挑了两只核桃。
也不知那些官吏为啥都爱盘这东西。
见到四人一齐出现,便厉声质问手下:“怎么回事?不是叫你带他们去凿井?”
手下瞅向项敬惠。
“严爷,我所知技艺,也与凿井相关,届时需要演示给您看,需要力气大的帮手,恰好我与他们有同行之谊,还请严爷松个口,让他们随我身旁。”
她谈吐文雅,举止不俗,言语间又恭敬有加,捧得严大发也没法继续黑脸。
“我向来敬重读书人,既然你给他们求情,爷我就成全你。”严大发站起身,一手核桃,一手铁制圆棍,“来,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本领。”
几人同行至一初凿的盐井旁。
井匠们正手持圜刃凿井,圜刃前朝时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经过数代革新,已经更便于凿井,可在项敬惠眼中已然过时。
近一年中,她携严泰在蜀地各大盐场暗查,见识过不同盐场在不同领域的技艺革新,每一样看似微不足道,但若综合在一起,绝对会带来井盐开凿产盐的新变革。
可惜各大盐场之间也存在竞争,技艺进步了,却又敝帚自珍,难以在短时间内推广。
这倒是便宜了项敬惠。
她牢牢记下每一道工序和技艺,俨然成了一位理论知识极为专业的“盐工”。
“严山,试试吧。”严大发昂昂下巴,抱臂旁观。
项敬惠问井匠:“你们开凿的是卓筒井?”
卓筒井广泛应用于井盐矿场,井口不过碗口大小,用巨竹作导管深入井腔,如此可延长盐井寿命。
“是呀,不用卓筒井还能用啥子?”井匠满腹狐疑。
项敬惠:“我有一法,可力益而功倍,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需要趁手的工具和更多的时间,但若开凿成功,一次可汲取数倍卤水,严爷可愿一试?”
严大发盘着核桃问:“需要多久?”
“若有足够的匠人,一月足矣。”
严大发挑眉,他从小就生长在盐场,闭着眼睛走路都能绕开盐井,项敬惠所言超出了他的认知之外,心里不免敲边鼓。
“严爷有何顾虑?”
严大发说:“勘测出新井不容易,要是开凿过程中不小心歪了斜了,这井可就废了,你到时候可承担得起?”
“想赚更多钱,就要冒着风险。”项敬惠从容道,“严爷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严大发:“……”
也对,攫取盐利本就冒着杀头的风险,区区一口盐井而已,这个没了还有下一个,但若成功,盐利可增数倍。
反正人已在盐场,等上一个月又何妨?一个月不行,两个月也不是不可以嘛。
“中。”他拍板定下,“需要什么你尽管说。”
“锻造新式凿井工具,用坚木代替楠竹导管,建造新型汲卤机械。”
这些都需要铁匠、伐木工和木匠来完成。
好在盐场相关工匠并不缺乏,严大发既然同意,便不会吝啬人力。
“工具,木材,机械,我都可以提供,只要能高产,我一定不会亏待你。”
他立刻安排下去。
由项敬惠负责此口新井的开凿,铁匠、伐木工和木匠以及其余力夫都听她差遣。
“我需要纸笔画图。”
“来人,去买些纸笔。”
“此地离住处太远,来回费时。”
“来人,给他们换个屋子,要家具齐全的。”
项敬惠又提了一些生活所需,严大发一一应承,直到他略感不耐烦,她才停止。
围观之人并无嫉妒之意,他们知道,如果此人夸下海口却做不到,等待他的只有无穷无尽的劳役压榨。
如果他真能做到,那就更没必要眼红了。
计划有条不紊地执行。
有了严大发的“照拂”,四人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
项敬惠每日忙于凿井,她已将查访抛于脑后,是真心要在简州盐场进行新式盐井的开凿试验。
公主说了,集众盐场技艺于大成的她,是盐场最为宝贵的财富,浪费时间在官场的蝇营狗苟中不值得。
她深以为然。
严泰整日陪在她身边,见她渐渐恢复昔日的张扬耀眼,心中同样高兴,只觉得苦尽甘来。
谢明灼和姜晴,名义上是“帮手”,实际二人经常“旷工”,悄悄摸熟了流沟村,也用“憨厚”的外表,俘获一众嬢嬢的欢心。
盐场中没有秘密。
总催灭门案的小道消息,她们也打听了七七八八。
案件发生在盐场白沙村,与流沟村相隔数个村落,但盐场没有新鲜事,尤其是这种骇人听闻的灭门案,牢牢牵动所有灶户的心。
夜幕降临,盐工各自归家。
谢明灼带着姜晴,熟稔地混进王嬢嬢家的院子里,听妇人们闲聊。
她们说话也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