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成了亡国皇室: 110-116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全家成了亡国皇室》 110-116(第7/10页)

格也是这么想的。

    汗王的宏愿伟业,当真还有机会实现吗?

    第114章

    ◎新皇登基◎

    皇宫文华殿。

    谢明灼接过情报,上面关于那格等人的一言一行,皆清晰详细。

    “繁娘,你来看。”

    孟繁接过,观阅片刻后,不由笑道:“公主,看来那格是为了打探我大启的变化,才刻意伪装成商队入关,他是想为他的汗王评估能否南下?”

    数年历练,孟繁已非昔日闺秀,在谢明灼身边待久了,加上经常外出游历,她整个人都已蜕变,闺中旧识难得一次看到她,都不敢相认。

    中原和草原的贸易一直没有中断,但即便草原部落的商队带回去不少见闻,也很难传到王庭,就算传到王庭,巴丹、那格等人也不会相信。

    只有让他们亲眼看到,亲身体会,才能感受到启国的巨变。

    除却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变,边关不管是军队还是在战马,都不可同日而语。

    商队接触不到兵马,可数次小规模冲突,足够草原部落认清现实,只是答达贵族依旧深陷昔日的“辉煌”中,不敢承认这件事而已。

    想必这些时日,那格应该已经认识到双方越来越大的差距,南下的信心一灭再灭。

    谢明灼靠上椅背,“他不敢。”

    “是,就算他敢,咱们也能打他们一个落花流水。”孟繁自信满满。

    在公主的治理下,原本沉疴积弊的国家,如今已焕然一新,各行各业都燃起勃勃生机。

    军队建设更不必说。

    军纪、军容、饷银等相关制度规范严整,少有人敢在公主眼皮子底下克扣饷银、虐待兵卒。

    全国范围内,军队都开展扫盲运动,组织各级将士进行学习,军士整体素质提高一大截。

    草原骑兵在他们的兵马面前,早已不占优势。

    “殿下,”冯采玉急步行来,面上带着明显的笑意,“方才几位阁臣又前往乾清宫,向圣上提请立储之事。”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前两次阁臣奏请皇帝立荣安公主为储君,皇帝拒了,但事不过三,继续拒绝没有必要。

    谢明灼独理朝政数年,启国之变众人都看在眼里,故朝野上下拥趸诸多,请立储君已是大势所趋,即便有少部分顽固派,也翻不起什么水花。

    乾清宫。

    谢长锋向来见到大臣就头疼,今日却精神奕奕,神采飞扬,望着一众阁臣目光极为温和可亲。

    “诸位爱卿所言极是,荣安素来昃食宵衣,夙夜不懈,我大启近几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她的功劳不可小觑,当然,也少不了你们这些能臣的辅佐。朝政交给荣安,朕自然放心。”

    众臣:“陛下圣明。”

    “不过……”谢长锋斟酌开口。

    阁臣们心头一凛,难道皇帝想改主意?

    “昨夜道仙入梦,言朕有仙缘,如今凡尘俗事已有天命之人接手,朕可常研道法,无需再过问云烟红尘。”

    众臣面面相觑,陛下这意思是……

    “朕决定禅让退位,由荣安继承大统,诸位可有异议?”谢长锋神情笃定,大有谁不同意就骂谁的架势。

    在场之人都是谢明灼的拥趸,请立储君的用意就是要让公主继承大统,眼下皇帝直接禅位,还少了一个流程,直接就是板上钉钉,不会再有意外发生,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反对?

    当即跪伏于地:“请陛下三思!”

    不管怎么说,表面工作还是要做到位,总不能皇帝一说禅位,群臣就应了,这让皇帝多没面子。

    依照惯例,三次之后,群臣终于应下皇帝禅位之举。

    新皇登基,一切准备至少需要花费数月工夫,还要给外邦使臣入朝参拜的时间。

    钦天监监正楚钧再次发挥他的专业技能,将登基之日定在丙寅年正月初一,时值新年,举国欢庆,万象更新,又可直接更改年号,无须顺延。

    消息传至民间,民间百姓大多表示“知道了”,皇位上是谁他们不在乎,他们只在乎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事实证明,荣安公主理政数年,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幅度上涨,兼报纸不断宣扬,荣安公主在民间的呼声极高。

    她能做皇帝当然最好不过。

    唯有极少部分顽固酸腐写文暗骂,却也翻不起什么风浪,谢明灼直接无视。

    答达王庭。

    听到启朝要立女皇,巴丹等人的眼珠子都要瞪出来。

    此时那格已回到王庭,并带回在启朝边城的见闻,得出“暂时不能南下”的结论。

    巴丹等主战派闻言,心中正郁闷不悦,又得知启国皇帝准备禅位,荣安公主即将登基为帝,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

    之前荣安公主把持朝政,巴丹等人就觉得启国在胡来,而今愈发认为启国迟早自毁长城。

    巴丹的野心再次燃起。

    昔年荣安公主当年射杀猛虎的场景,已经被他遗忘在脑后,他只知道女人为皇,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说不定再过一两年,他就能挥师南下,一举攻破启国京城。

    那格适时道:“汗王,启国新皇登基,需要派遣使团前去参礼,微臣自请前往。”

    去过一次边城后,他对启国更是念念不忘,边城尚且如此热闹繁华,京城呢?

    巴丹知道他喜爱中原文化,之前去了一趟边城后,回来就与他啰嗦,不断强调启国如今的发展,听得他耳朵都起茧子了。

    启国越是富强,他心里面越是蠢蠢欲动。

    如此繁盛的国家,竟要落入一个女人手里,还不如交给他来管理。

    等那格去了京城,亲眼看到皇位上坐着一个女人,说不定就会改变主意,盼着他南下了。

    乙丑年腊月二十,整座皇宫开始为新皇登基、迎接春节做准备。

    各地要员也返京述职,其中就有一位名叫“项敬泽”的四川提举。

    三年前公主入蜀回京后,就提拔项御史为四川提举司提举,项提举任职三年,兢兢业业,励精图治,浆水不交,使得四川盐务焕然一新。

    蒸汽机问世之后,她又引入机械化生产,年产量连年翻番,官盐价格不断降低,让原本很多吃不上盐的寻常百姓都能吃上盐,盐场的盐工待遇也比之前优厚得多,四川境内的盐场皆热火朝天,干劲十足。

    她在四川盐政上的贡献不可估量。

    此次回京述职后,一定会再升一个台阶。

    众臣心里如是想。

    可他们千想万想,还是没能想到,项提举竟然在述职之时,直接道出自己女子的身份,并陈述自己冒充朝廷命官的缘由。

    朝野内外骤然掀起轩然大波。

    顽固派当即跳出来大肆抨击,恨不得将项敬惠往死里逼,温和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