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成了亡国皇室: 【全文完结】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全家成了亡国皇室》 【全文完结】(第2/2页)

,都是要参加考试的学子,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

    学子之间能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刘蕴自然不会拒绝。

    两人结伴前往一间茶馆。

    尚未进门,便听里面传来吵闹声,其中还夹杂着听不懂的鸟语。

    二人对视一眼,心中皆有了判断。

    时值二月,离圣上生辰还有两个月,可为了能及时赶上万寿节,不少使团都已入京。

    入京后难免会生出摩擦。

    二人挤进茶馆,堂中桌椅歪斜翻倒,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神色惊恐中夹杂些许厌恶,手指着茶馆戏台上的女幻术师,嘴里不断叫嚣鸟语。

    “他在说什么啊?”

    “听不懂。”

    “不会以为幻术是真的,吓到了吧?”

    “要不要送医院?”

    刘蕴和同乡也不知他在张牙舞爪什么,只打算看个热闹,等巡街的兵丁来制止。

    毕竟是外国人,语言又不通,老百姓不好直接劝阻。

    身旁忽然出现一人,生得英俊非凡,看上去只有三十岁左右,但气质成熟稳重。

    他衣着低调,举手投足却又贵气逼人,不知说了一句什么,那个金毛瞬间安静,激动又慌忙地跑到他面前,嘴里嘟嘟囔囔,双手不断比划。

    男人温和耐心,一直用对方的语言进行解释,片刻后金毛恍然大悟,看了几眼台上的女幻术师,眼中恐慌消散几分,但依旧警惕。

    经过男人交涉,金毛同意赔付茶馆适当的银钱,并向茶馆老板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待人离开之后,馆内客人皆窃窃私语,不断猜测两人身份。

    其中一人神情激动道:“我学过一点不列颠话,听懂了!”

    众人全都好奇望过去。

    “那金毛看到幻术,直呼‘女巫’,并扬言要烧死她!”

    “什么?”众人大感费解,“什么是‘女巫’,为什么要烧死她?!太歹毒了吧!”

    刘蕴也觉得这个外国人未免太过残忍血腥。

    那人继续道:“在他们眼中,女巫就是用法术害人的恶毒女人,是要用火烧死的,所以说迷信害死人。”

    思及多年前,启国也存在将罪责往女人身上推卸、并害死女人的诸多事例,刘蕴心中不免戚戚然。

    原来不管在哪个国度,女人都过得格外艰难。

    若非当今圣上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发展科学技术,她如今恐怕也不过是个困于家宅、辛苦劳作还不受待见的女人。

    又有人问:“那方才制止金毛的人是谁,说了什么?”

    “是谁不知道,但他说启国没有‘女巫’,台上之人只是在表演幻术,启国的风俗与不列颠迥异,他此举已经毁坏了茶馆客人看戏的兴致,若不及时道歉,启国的官兵可不会客气。”

    “说得好!”

    “就得这样说,叫那些绿眼睛的异邦人好好学习什么是礼貌。”

    茶馆的事情不过一个插曲,刘蕴在同伴的介绍下又结识了几个友人,结束之后结伴回客栈。

    半途碰上执行公务的锦衣卫,同伴当即拉扯她退到一边,眼睛也不敢多看。

    虽说如今的锦衣卫经过整改后,已不复曾经的恶名,但寻常百姓心里的敬畏依旧没有消退。

    刘蕴却因为儿时的经历,不免多看了几眼。

    同伴拉扯她袖子,“别看了,你不怕摊上事儿?”

    “他们又不吃人,有什么好怕的?”

    同伴一脸无奈,“就算不吃人,他们的手段也不是吃素的。”

    刘蕴笑了笑,若她知道自己曾当过“水匪”,并送过一位女锦衣卫路边的野花,还得到对方几颗糖块,不知会作何感想。

    当年那道修长又高大的身影,一直铭刻在她脑海中,给她留下不可覆灭的印象。

    在她幼小的认知里,女人无非就是生儿育女,操持家务,每天不是洗衣做饭就是照顾孩子丈夫,从不知道一个女人还能有那样的活法。

    那位孟大人,深深颠覆了她的认知。

    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萌生了刻苦学习的念头,并在最恰当的时候有幸遇见许老师,得到许老师的赏识,才能有现在的生活。

    三月,刘蕴顺利通过考试,正式成为天工院的一名学子。

    学制四年,毕业后可以选择留院研究深造,也可以出去寻找工作。

    她选择留在天工院。

    四年如白驹过隙,天工院还是老样子,但整个启国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内燃机的出现,昭示着启国的再一次腾飞。

    除此之外,全国上下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学制变革运动,科举制度从此成为历史。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建立,又给启国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机。

    天工院依旧是启国第一研究院,但从此只负责研究工作,其中的老师和学生则搬入新式大学,名曰“天工大学”,成为启国首屈一指的学子圣地。

    当然,天工院的研究员,也可以兼任天工大学的老师。

    刘蕴经过深思熟虑,选择兼任天工大学的教师一职,效仿曾经的许知秀,教书育人,为大启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随着启国的日益强盛,世界各国纷纷派遣学子,远渡重洋前来学习先进知识。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