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40-50(第7/25页)
漂亮又柔和。
就在诸朝古人们疑惑人工孵蛋的光源问题,就见那些蛋被缓缓翻动。
可问题是,他们看不见人的手,那些东西就像自己动的一样,这一幕让他们极为震惊。
“这就是所谓的智能?不需要人力操控!”诸朝聪明的古人们恍然,隐约明白了智能的意思。
“之前大型收割机等大家伙,还需要人操控呢,怎么孵蛋,就不需要人了呢。”他们不明白后世是怎么做到的。
“只是孵个蛋而已,要不要这么夸张,简直比种地还夸张。”
刘彻等帝王也想起大型收割机和智能孵蛋器之间的区别。
他们感觉,还不如来个人操控孵蛋器,这样好歹还在他们理解范围之内。
【智能孵蛋器的温度是恒温可调控的,这就避免了蛋忽冷忽热,受热不均等问题,且智能孵蛋器还有翻蛋功能,极大省却人手工翻蛋的精力。
需要注意的是,鸡鸭鹅三种蛋的孵化时间是不同的,这需要从一开始就给它们做好区分。】
姜叶和江雪给出鸡鸭鹅三者不同的孵化时间。
诸朝古人们十分羡慕,“也就是说后世的人工孵蛋,只需要操心蛋的摆放,剩下的温度和翻蛋,全都交给机器了?”
“确实,那么多蛋,人手翻确实费劲。”他们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蛋,而那些蛋,还只是一个智能孵蛋器里面的蛋。
“这是不是说,后世有吃不完的鸡蛋。”有连鸡蛋都没吃过的人,深深羡慕道。
要是她们也能吃到鸡蛋就好了,这些人基本都是女孩子,不像男孩子,就算家里贫瘠,可在有鸡蛋的情况下,男孩们也是能尝到的,不像女孩子们,只能闻和看,却从来吃不到。
“如果我们能掌握孵蛋的温度,那岂不是可以有更多家禽了!”也有人很激动,觉得看到一条发家致富之路。
他们的话变成评论,然后带动了诸朝更多百姓。
“没错,只要能掌握孵蛋的温度,家里就能有更多家禽了。”
诸朝百姓们被激励,纷纷摩拳擦掌。
看到评论区在讨论大规模养殖鸡鸭鹅,姜叶和江雪咳嗽一声,【关于大规模养殖鸡鸭鹅一事,还请大家冷静,因为养殖要是不规范,鸡鸭鹅数量越多,越容易得病。】
姜叶和江雪生怕真有观众头脑发热去做,赶紧放出鸡鸭鹅养殖场得禽流感的视频。
看到养殖场遍地都是死去的鸡鸭鹅,原本还很激动热血的诸朝百姓们像被泼了一盆冷水,“算了,大规模养殖不适合我们,咱们只需要养几只就行了。”
“对啊,家里的几只死了我都心疼的不得了,不知道死了那么多鸡鸭鹅,那些主人心里得多难受。”
因为抗风险能力弱,诸朝百姓们纷纷退缩。
不过尽管打消了大规模养殖的想法,他们对辨认蛋和孵蛋温度依旧感兴趣。
毕竟成千上万的鸡鸭鹅他们已经不指望,可几只鸡鸭鹅,还是想要的。
【说完鸡鸭鹅,咱们再来说猪牛羊。
跟体型小,谷物花费不多的鸡鸭鹅比起来,猪牛羊几个都是粮草大户,在古代一般家庭养不起,基本都是以村为单位,或者多户人家一块喂养。】
“是啊,我们穷,只能养得起鸡鸭鹅,猪牛羊是养不起的。”
买猪牛羊的钱他们没有,喂养猪牛羊的大量粮草,他们也没有。
就是鸡鸭鹅,他们也往往只养一种,很少能做到三种一块养的。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四十五章
【先来说羊, 羊有绵羊和山羊之分,之前衣服篇说过绵羊毛的毛。
羊毛虽然不能吃,却也能为人源源不断的提供羊毛为人创收。
除此之外还有奶, 喝了可以增强人身体免疫力。】
【然后最重要的就是羊的味道。
汉字里有一个字名为“鲜”,鲜由鱼和羊组成, 意思是指, 味道鲜美的莫过于鱼肉和羊肉。】
“鲜确实是这个意思,可是我们这时候的‘鲜’字不长后世那样。”
字体跟后世有差异的朝代古人们道。
“羊肉确实鲜美, 让人吃了还想吃。”诸朝贵族们回想起羊肉的鲜美, 不禁赞叹点头。
至于底层百姓, 他们倒是见过羊,但更多的是一辈子都没吃过羊肉。
【羊肉细究起来,味道是有些膻的, 不过跟当时普遍腥臊的猪肉,和贵族们也不能敞开吃的牛肉比起来,羊肉在肉食中的味道, 的确算的上一骑绝尘。
随着时间流逝,古代衍生出许多和羊肉相关的美食, 如羊肉汤、羊肉泡馍等。】
“咳咳, 咳,牛肉怎么可能随便吃啊!”听姜叶和江雪拿羊肉和牛肉比, 哪怕是锦衣玉食的诸朝贵族们也不禁剧烈咳嗽,强烈反对。
平心而论, 羊肉跟牛肉比,哪个好吃, 当然是牛肉了, 倒是他们能说大实话吗?不能!
“猪是什么?该不会是豚/彘吧?”如果猪真是豚/彘, 那味道是挺腥臊的。
还有贵族们受不了,掩饰性的捂住口鼻。
“羊肉泡馍味道怎么样?”没有羊肉泡馍的朝代,对羊肉泡馍等美食产生兴趣。
总之不管怎样,羊肉在古代的地位毋庸置疑。
【猪在古代被称为豚或者彘,因为其味腥臊,猪肉在古代被视为贱肉。
至于怎么消除猪肉的腥臊,古人的《易经》中就给出答案:豮豕之牙,吉。】①
“这句话啥意思?”诸朝底层百姓们听不懂。
“豮豕,该不会我们想的那样吧……”诸朝读过《易经》,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的读书人脸上笑容。
【豮豕两个字的意思是被阉割过的猪,整句话意思是没被阉割过的猪牙齿很凶,但阉割以后,猪的牙齿就会变得温顺。
猪肉同理,没被阉割之前,猪肉味腥臊难以下咽,但阉割以后的猪肉,味道会十分美味不说,还会一心长肉。】
“果然,可《易经》这句话不是借猪喻人吗!”诸朝读书人们想吐血。
他们把古籍里揣摩个遍,然后按照自己想法得出不同理解,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句话,还真有字面上的意思。
当然《易经》的内容有多重意思,可偏偏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没被人放在心上过。
“阉割后的猪,味道真能变美味吗?”诸朝百姓们迟疑,毕竟猪价钱可不便宜,哪敢轻易尝试。
【虽然古代关于煽猪,也就是阉割猪的方法出现的早,可对于煽猪这种技术,却没怎么普及。
很大关系和古代的文化群体有关,古代书籍和文化珍贵,能读的起书的人,自然看不上养猪的活计,也不关心。
而养猪的百姓们,也没办法得知书上还有让猪肉变美味的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